智權報總覽 > 生物醫藥           
 
從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 v. AstraZeneca Pharmaceuticals LP案看先前技術對於美國專利新穎性判斷之影響
葉雲卿╱世新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 助理教授
2014.06.17
美國法專利訴訟對於訴訟爭議的專利,是否因為先前技術存在,而喪失新穎性,必須判斷先前技術是否完全揭露申請專利內容,美國最高行政法院有一段經典描述:「That which infringes if later in time, anticipates if earlier…」(註1)。是指若該先前技術在該爭執申請專利之後申請,該先前技術倘會侵害該爭執專利,那麼先前技術已經揭露所有專利技術特徵。後來經美國案例法更進一步修正為「That which literally infringes」,也就是對於比對先前技術特徵,必須文義相同,如果該比對先前技術內容對於專利構成文義侵權,則先前技術已經揭露所有專利技術特徵,則為是否欠缺新穎性的問題;反之,先前技術文字記載如無法讀入(read on)專利,而必須透過「均等論」(註2)(doctrine of equivalents)解釋,這種情況則屬於顯著性而非新穎性的問題(註3)。本文將以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 v. AstraZeneca Pharmaceuticals LP將討論在專利訴訟過程中,先前技術對於判斷是否揭露爭執專利特徵。

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 v. AstraZeneca Pharmaceuticals LP專利訴訟乙案發生於2008年,本案適用2011年美國專利法(America Invents Act, AIA)修正以前專利法。在AIA修正之前,美國專利法採取先發明主義,其依據其修正前專利法第102條g項2款(註4),如果於發明人發明之前,在美國境內並無其他發明人有相同發明,且該相同發明未經放棄、抑制、隱藏該項發明之情況,則發明人應該取得專利。Teva vs AstraZeneca 該案討論102條g項問題,雖然102條g項AIA修正後被刪除,但本案在判斷先前技術揭露的內容與新穎性是否喪失之判斷,仍具有實益。

案件背景

訴訟當事人本案原告Teva,與被告 AstraZeneca都是專門製造,並銷售藥品的公司。
被控物品:本案被告AstraZeneca是一間製造銷售CRESTOR®的公司,這是一種治療血脂異常(dyslipidemia) 的藥物,該藥物成分之一statins為一種不穩定的化合物,因此必須以穩定配方製備。因此,AstraZeneca以穩定的配方來製備CRESTOR,也為此設計以含有較穩定的磷酸鈣 (tribasic calcium phosphate) 成分放入配方內,該配方同時也包含了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 (crospovidone),用來作為崩散劑。
2008年10月,原告Teva在美國賓州的聯邦地方法院( U.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District of Pennsylvania) 起訴,控告AstraZeneca侵害其第’502號專利權。’502申請專利範圍,涉及一種具有穩定Statin配方成分(a stabilizing effective amount(註5))。而被告AstraZeneca所製造、販賣的藥品CRESTOR®因為含有該等具穩定作用的成分,所以CRESTOR®已經落入502專利申請專利範圍,而被控侵權。因此Teva主張AstraZeneca製造、販賣CRESTOR®侵害其502號專利。Teva主張AstraZeneca所販賣CRESTOR®,係利用含amido-group的高分子化合物 (AGCP compound) 或以高分子化合物的amido-group來穩定statin,此種配方落入502號專利之專利申請範圍。另就專利的新穎性,Teva主張在1999年12月1日,針對502號專利之發明,其申請專利範圍,即已經具備有構想 (conception),且已經付諸實施 (reduce to practice)。

一審簡易判決

在一審地院審理中(註6),AstraZeneca針對CRESTOR®侵權部分不爭執,但要求地院針對該502號專利依據第102條g項2款,請求法院針對第502號專利無效給予簡易判決(summary judgment)(註7)。

AstraZeneca主張,早在Teva申請專利502號專利的先發明日1999年12月1日之前, AstraZeneca在1999年就已經製造批量(batch)的藥錠,該藥錠與CRESTOR®具有相同的成分,相同的劑量。為了請地方法院給予專利無效的簡易判決,AstraZeneca同意CRESTOR®侵害502號專利,換言之即表示502專利與CRESTOR®具有相同的技術特徵。由於AstraZeneca提出CRESTOR®使用在先,因此援以美國專利案例法所建立一項原則:「假設某一產品公開於專利申請後會構成該專利文義侵權;則該產品倘公開於發專利發明前,則該專利發明案是可以被先公開的同一產品所預見(註8)」。簡單來說,如果於申請後構成侵權之技術,倘於申請前公開,將造成發明可被預見而喪失新穎性。

依照美國舊專利法,被告主張原告的專利權符合舊專利法102條第g項無效,必須證明有先前發明(prior invention),且該先前發明必須限制於已經完成的發明,(註9)也就是必須具有構想,並付諸實施,且未放棄、抑制、或隱瞞之發明始足當之。因此,本案在地院的審理中,Teva雖未針對AstraZeneca所提出的CRESTOR是否在1999121日前製造爭執,但卻主張即便AstraZeneca很早就開始進行CRESTOR商業化配方之製造,但也不能證明概念(conception)已經形成或是已經付諸實施(reduce to practice)一審審理過程中,Teva進一步指出,因為並無證據顯示AstraZeneca知道CRESTOR®成分中的聚維酮(crospovidone)的功能,而這種氨基聚合物(amido-group)包含高分子化合物事實上具有穩定藥效的作用。Teva進一步表示,AstraZeneca不了解crospovidone的功能,因此不能證明該使用是一種先前技術。

地方法院針對Teva對於CRESTOR®的概念和付諸實施之疑問,認為要建立已有先前發明,必須證明概念和付諸實施都已經發生。法院進一步說明:「概念和付諸實施,要求必須是同時認知與理解發明請求項所代表之發明。(註10)」對此,法院今一步闡釋,所謂發明人的認識或理解:「不要求發明人認知與理解引用的專利請求項之用語的定義,發明人只要建立其對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之化合物有所認知與理解即可。(註11)」

地方法院作出Teva專利無效之裁定基於幾個理由。因為法院認為AstraZeneca所生產crospovidone早於502專利之發明日,且法院認為AstraZeneca是否理解crospovidone具特定穩定作用並非必要,AstraZeneca已經理解CRESTOR®是一個新的配方,且該配方可以帶來穩定作用已符合要求conception 與 reduce to practice的要件。換言之,作為一項比對之先前發明,AstraZeneca使用先前發明時,縱使AstraZeneca並不理解crospovidone在CRESTOR®成分中可以帶來Statin穩定作用,但仍可構成先前發明。地方法院認為在這個案件中,Teva充其量不過是發現先前醫藥組合物之隱含的用途(inherent property),並無法使醫藥組合物符合新穎性的要件,因此裁定'502 專利無效。

上訴意見

聯邦上訴依據法律及判決先例(註12),表示舊專利法第102條G項的先前發明,並不需著眼於先前發明是否與請求項用語相同,而是著眼於所定義之標的(subject matter)(註13)。聯邦上訴巡迴法院確認一審法院的看法,認為AstraZeneca不需要理解新配方的其中特定成分所發揮的特定功能,AstraZeneca只要知道CRESTOR®成分中可以帶來Statin穩定作用,就表示理解該發明。換言之,聯邦巡迴法院認為AstraZeneca僅僅需要認識,先前技術具有穩定成分,且作為穩定成分而被使用,至於AstraZeneca是否理解到哪種成分可以帶來穩定的作用並不是認知要件。

結論:

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 v. AstraZeneca Pharmaceuticals LP一案雖然發生於AIA施行之前,但是本案對於先前技術的解讀仍有具有若干實益的:

  1. 組合物態樣請求項 (composition claim) 之新穎性要求:以過去市場上使用的組合物申請專利情況來看,以組合物其中某一成份具有特定效果來申請專利,是無法克服組合物的新穎性要求的。由於Tevay在502中,並無未申請用途專利 (method of use claim),導致502專利無效
  2. 主張專利申請或發明日之前已有先前技術,則必須證明該先前技術之發明人有所認知、理解該先前技術所為發明,而非偶然的結果;但該認知與理解並非嚴格專利申請項的文義的比對,而是專利申請所定義之標的 (subject matter)。
  3. AIA施行之後,因為採先申請主義,因此將專利法第102條g項刪除,將來如有類似案件,AstraZeneca Pharmaceuticals LP將無法以該條主張Teva專利無效。因此,AIA施行後,AstraZeneca Pharmaceuticals LP唯有主張專利法Prior User Right的抗辯,但在本案情況由於AstraZeneca Pharmaceuticals LP商業使用僅早於申請日半年,而非一年,因此也不符合Prior User Right抗辯的要件。

 

備註

  1. Peters v. Active Mfg. Co. (1889) ("That which infringes, if later, would anticipate, if earlier.").
  2. 楊崇森,專利法理論與實務,頁349。
  3. 專利有效性問題,本無均等論之適用,然而在此處新穎性、顯著性判斷中,申請專利與先前技術是否內容相同之比對方式,與侵權比對相當,因此借用均等論概念說明
  4. 35 USC Article 102 g (2) before such person’s invention thereof, the invention was made in this country by another inventor who had not abandoned, suppressed, or concealed it. In determining priority of invention under this subsection, there shall be considered not only the respective dates of conception and reduction to practice of the invention, but also the reasonable diligence of one who was first to conceive and last to reduce to practice, from a time prior to conception by the other.
  5. http://www.oliff.com/wp-content/uploads/2013/01/2011-1091-OB.pdf,最後瀏覽日:2014年4月27日。
  6. Teva Pharm. Indus. v. AstraZeneca Pharms. (E.D. Pa. Oct. 20, 2010) (D.I. 92).
  7. 所謂簡易判決,即請求裁判的標的無事實上之爭議,且僅有法律上的爭議,法院可不經過陪審團而為裁判。
  8. “'which would literally infringe if later in time anticipates if earlier.'" Upsher-SmithLabs., Inc. v. Pamlab, L.L.C. (Fed. Cir. 2005) (citations omitted); accord Peters v. Active Mfg. Co. (1889) ("That which infringes, if later, would anticipate, if earlier.").
  9. International Glass Co. v. United States, 408 F. 2d 395 (Ct. Cl. 1969)
  10. The court stated that "conception and reduction to practice require 'contemporaneous recogni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invention represented by [the asserted patent claims].'" D.I. 92 at 21
  11. [T]he inventor need not 'establish that he recognized the invention in the same terms as those recited in the [claims]' as '[t]he invention is not the language of the claims but the subject matter thereby defined.'. . . Rather, the inventor must establish that he recognized and appreciated 'a compound corresponding to the compound defined by the [claims].'D.I. 92 at 21 (citations omitted).
  12. Dow Chemical Co. v. Astro-Valcour, Inc., 267 F.3d 1334 (Fed. Cir. 2001); Mycogen Plant Sciences v. Monsanto Co., 243 F.3d 1316 (Fed. Cir. 2001); and Invitrogen Corp. v. Clontech Laboratories, Inc., 429 F.3d 1052 (Fed. Cir. 2005)
  13. The Federal Circuit stated "'[t]he invention is not the language of the [claim] but the subject matter thereby defined'"(citing Dow Chemical Co. v. Astro-Valcour, Inc., 267 F.3d 1334 (Fed. Cir. 2001)).

 

作者: 葉雲卿
現任: 世新大學 智慧財產權研究所助理教授
台灣科技大學 專利所 兼任助理教授
學歷: 美國舊金山金門大學 法律博士(SJD)
美國華盛頓大學 法律碩士(LLM)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所 工程碩士
經歷: 台灣科技大學專利所 助理教授
美國舊金山 Suzan See Law Office法務
美國矽谷 Vivian Lu Law Office法務
台灣建業律師聯合事務所律師
台灣環宇律師事務所律師
產學合作計畫: 美國訴訟管理產學合作計畫
代表著作: 營業秘密刑事責任
中小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制度建置
專利意見書在訴訟上之運用
證照: 律師、台灣專利代理人、環境工程技師、仲裁人、ISO14000管理師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