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新南向政策與印度市場之契合產業,首先從莫迪模式的崛起,開啟印度經濟快速成長的背景分析;其次,檢視台灣與印度的經貿互動,並以2000-2014年雙邊經貿互動數據作為佐證;最後,針對新南向政策與印度市場之契合產業,建議可從電子產業、電信通訊產業、軟體代工服務業著手。
為落實蔡英文政府倡導之「新南向政策」,外交部業已與印度在九月中旬簽署「航空服務協定」及「農業合作瞭解備忘錄」,後續並將在原有的雙邊基礎之上,持續深化台、印雙方科技、經貿、教育、觀光等領域的全方面交流合作。依據外交部亞太司副司長對媒體的談話,簽署「協定」與「備忘錄」之後,預計可加速兩國的觀光交流、航空便利,並提升農業相關產業的互動合作,符合新南向政策的核心目標。尤甚,印度航空市場發展空間很大,2015年印度國內航空市場成長27.4%居全球之冠,「航空服務協定」簽署之後將非常有助於觀光、教育、經貿等領域的交流互動;至於農業方面,則為印度相當需要發展的項目,契合台灣的農業發展強項。至於新南向政策如何與印度市場契合,筆者認為得從莫迪上台之後,開啟印度經濟快速成長的背景開始分析。
莫迪模式(Modi Model)崛起:開啟印度經濟快速成長
莫迪1950年出生於英屬時期的孟買(Bombay),是現今古吉拉特邦的一個小鎮,年輕時就是政治的狂熱者,莫迪政治上的魅力與爭議,讓他國際評價兩極。但西方國家的態度出現轉變,是因為看重莫迪在古吉拉特邦創造的經濟建樹。西方國家推崇莫迪的改革,強調有效率的開放外資、提升民營化比率、私人企業投資帶動建設,減少過去印度一貫的國家、中央主導經濟形式。「莫迪模式」(Modi Model)能否從地方貫徹到中央,突破地緣政治的限制,為有效提升印度國際政經地位,頗值得後續觀察。
印度科技產業
印度科技產業市場潛力普遍被看好,美國科技業巨擎紛紛宣布瞄準印度市場,新的產品或投資計畫也不斷地打入印度市場,包括亞馬遜將投資20億美元以提高在印度的市占率、臉書 (Facebook) 將透過網路平台Internet.org為印度提供免費網路服務、Google則協助開發平價Android系統智慧手機等,希冀更清楚了解在印度投資與成立新創公司之法規,找尋更多的投資管道。矽谷科技人非常瞭解:莫迪不僅是總理,更是現任印度的CEO。莫迪政府上任初便在內政上提出「印度製造」口號,強調要將他過去從政時在古吉拉特邦積累的經濟建設政績推行到印度全境。製造業需要市場,拓展新市場成了要務。
與中國角力
此外,印度對待鄰國的態度顯得更為主動積極。例如印度近期不論是在主動援助尼泊爾的地震、與孟加拉的飛地協議,或是與國際強權美國,進行一系列核子能源交涉,都相當積極。但另一方面,印度與中國卻陷入類似冷戰的外交互動,筆者認為印度不怕中國崛起,因為自己也很有信心地看待印度崛起,而且後勢更為看俏。莫迪悄然地改變南亞區域局勢,贏造有利於己的國際情勢,新德里廣受國際歡迎的程度,恐怕更勝於過度炫耀自己而遭致圍堵的北京。
印度欲成為亞投行第二大股東,加強對亞洲國家建設的經濟需求,筆者認為可能是新德里對北京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略有忌憚,印、中的象龍對峙的區域情勢,讓印度企圖與巴基斯坦改善關係拓展西部通道與經濟帶。
印度對於東協集團亦有自身的戰略縱深,因此亦提出印度版的「東向政策」,印度的全方位外交頗有成效,明顯加強了與東協國家的關係。事實上,印度的發展目標不僅局限於東南亞,其「東向政策」的範圍已從東南亞擴展到整個東亞,可預測將會推動亞洲地區合作關係進入一個嶄新的局面。
近年來國家普遍透過簽署「自由貿易協議」(FTA)來達成經濟整合,不過簽署FTA本身之經濟利益並不是主要的考量,通常FTA會伴隨政治意圖。例如,印度與東協簽訂FTA時分別會考慮經濟因素、外交因素、戰略因素、國內政治經濟因素,綜合以上觀點能更能檢視印度與東協洽簽FTA的動機。
台灣與印度的經貿互動:電子產業橫跨至生物科技
印度近年經濟發展迅速,潛藏無窮商機有待發掘,除美國、英國、德國、荷蘭等國早已在印度有相當投資外,與臺灣地理相近的日、韓兩國企業分別自八○年代末期即開始積極經營此一市場。台灣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但近年部份產業亦已產生頗具規模及國際經驗的中大型企業。目前在新德里的台商有中信銀駐新德里分行、華航客(貨)運、益華電子、高雄模具公司與印度公司合資之模具製造商、化妝品自營商等;在孟買地區則有長榮海運及空(貨)運公司、陽明海運公司、萬海海運公司及明基、華碩、友訊電腦合資商、光群雷射公司等;其餘在印度南部Pondicherry有宏碁以外商公司名義投資、邦加羅爾有台商製造石材等、清奈亦有部份中小型企業。在印度之台商各地分散且人數不多,另部分跨國企業亦聘有少數台籍技術人員駐廠。
台灣經濟研究院針對印度高科技業的研究報告指出,2000 年以來,邦加羅爾(Bengaluru)已為全球 IT 及 ITES(IT-enabled Services )服務委外業務中心,每年約以 30%的速度擴展。目前印度軟體代工服務業產值將達 881 億美元,其中邦加羅爾即佔 1/3。所謂邦加羅爾「矽谷」包括 IT park、Electronic City 及 software technology park 等三種聚落,目前有超過 1,500 家相關業者進駐,僱用員工人數約 17 萬人。除 Infosys、Wipro 等本土業者 外,IBM、Microsoft、Intel 等國際大廠,也都在此設有服務及研發中心,宏碁印度總部及台積電印度業務處亦皆設於此。此外,邦加羅爾不止以軟體業見長,從電話客服中心(call center)、資料輸入 等低階勞力密集項目、到終端用戶應用(end-user application)、套裝軟體(software package)、系統整合與諮詢等高附加價值服務等之發展均相當蓬勃。近年來更將觸角延伸至生物科技領域,目前約有50%的生技業者選擇在此落腳。
從台灣與印度雙邊貿易統計資料來看(表1),自2000年至2014年臺灣對印度貿易從12.31億美元上升至59.11億美元,長期來看比重亦小幅提升;至2014年為止臺灣對印度出口達34.26億美元,對印度進口為24.85億美元。近年來台商對往印度投資興趣日增,前來考察當地投資環境者絡繹不絕,其中資訊電子、機車、營建、汽車零組件等業均表達濃厚興趣,部份廠商如聯強國際、光陽機車亦已傳出與印商合作消息,未來赴印度投資的台商應應持續增加。
然而,印度仍是封閉保護的市場,且仍是高關稅國家,平均關稅稅率達25%。其關稅結構有 (1)基本稅(Basic Duty),多數稅率在15-25%間,少數產品高達100%;(2)附加稅(Additional Duty),又稱平衡稅(Countervailing Duty),其稅率按貨物在印度國內產製所課貨物稅徵收,稅率16%;(3) 教育捐(Educational Cess),按以上稅率再課2%。
表1. 臺灣與印度雙邊貿易統計(2000-2014)
年度 |
對印度貿易
(億美元) |
比重 |
對印度出口
(億美元) |
出口
比重 |
對印度進口
(億美元) |
進口
比重 |
出(入)超
(億美元) |
2000 |
12.31 |
0.43% |
7.18 |
0.48% |
5.13 |
0.37% |
2.05 |
2001 |
11.30 |
0.48% |
6.35 |
0.50% |
4.95 |
0.46% |
1.40 |
2002 |
12.07 |
0.49% |
6.54 |
0.48% |
5.53 |
0.49% |
1.02 |
2003 |
14.01 |
0.50% |
7.76 |
0.52% |
6.25 |
0.49% |
1.51 |
2004 |
19.45 |
0.55% |
10.82 |
0.59% |
8.63 |
0.51% |
2.20 |
2005 |
24.42 |
0.64% |
15.83 |
0.80% |
8.60 |
0.47% |
7.23 |
2006 |
27.16 |
0.64% |
14.71 |
0.63% |
12.45 |
0.61% |
2.26 |
2007 |
48.79 |
1.05% |
23.42 |
0.95% |
25.37 |
1.16% |
-1.95 |
2008 |
53.40 |
1.08% |
30.07 |
1.18% |
23.33 |
0.97% |
6.74 |
2009 |
41.55 |
1.10% |
25.31 |
1.24% |
16.23 |
0.93% |
9.08 |
2010 |
64.66 |
1.23% |
36.28 |
1.32% |
28.37 |
1.13% |
7.91 |
2011 |
75.64 |
1.28% |
44.27 |
1.44% |
31.36 |
1.11% |
12.91 |
2012 |
60.08 |
1.05% |
33.85 |
1.12% |
26.24 |
0.97% |
7.61 |
2013 |
61.74 |
1.07% |
34.23 |
1.12% |
27.51 |
1.02% |
6.72 |
2014 |
59.11 |
1.01% |
34.26 |
1.09% |
24.85 |
0.91% |
9.40 |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本文自行彙整
新南向政策與印度市場之契合:電子、通訊、軟體代工
印度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http://countrymeters.info/ct/India)、擁有絕對數量上豐富的天然資源,以及先天佔據著的絕佳地緣戰略位置:印度迅速崛起的經濟發展、急速擴充的軍事武裝力量,更使得印度的國際地位不斷地提昇,以及在國際事務影響力的與日俱增。當前東南亞形勢的變化,以及美國、日本對印度的重視,印度在此成為「新南向政策」成敗的重要關鍵,亦為台灣與「美日同盟」在經濟戰略領域可以合作的一環,更能成為台灣與中東與中亞政策的重要跳板。
外資帶來的資金及技術有助於印度經濟發展及促進就業,因此印度中央及地方政府均積極對外招商,並提供各式獎勵措施鼓勵外商投資設廠,成為新南向政策投射在印度市場的契機。印度向來是國際政治舉足輕重的大國,也是飽含人口紅利的新興市場。印度總理莫迪自去年6月上台以來,施政重點在振興經濟,因此拓展雙邊貿易與增加投資當然是印方最感興趣的領域,新南向政策若把對印度合作放在促進雙方的經濟關係,未來的接觸或合作就會變得比較容易。
不過,台印雙方簽訂FTA的最佳時機已過,短期內印度只會將眼光放在有中國大陸與東協集團參加的RCEP,不會與台灣展開談判雙邊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然而,印度幅員廣大,人種、語言複雜,全國分為29個州及6個特別行政區,而各州或行政區的自然、人文、政治、投資環境及相關法令均不盡相同,台商在進行投資規畫之前,應先蒐集各州各項與投資有關之資訊詳加比較,以覓得最適合的投資地點。筆者認為新南向政策對於印度市場未來的發展,可關注在印度目前發展最為迅速的產業,並研擬契合的連結點以擴大雙邊的貿易交流,分別為:電子產業、電信通訊業、軟體代工服務業:
- 電子產業:印度國內的龐大的電子市場提供半導體的基本需求,其中消費電子產值為47億美元、電腦暨週邊產品產值為40億美元、通訊暨廣播設備產值為35億美元、工業電子產值為30億美元、電子零件產值為9.8億美元、國防電子產值為15億美元。據印度電子工業聯合會(ELCINA)調查,印度現有電子業者有3,500多家,其他小型和微型企業近25萬家,這些企業共雇傭工人350多萬,但缺點是產業規模小,是印度電子工業發展需克服障礙。如知名品牌Wipro、HCL、TVS及Tata等一直在從事非關鍵性IT產品的製造,並將焦點投注軟體和服務行業,這對於向來在硬體創新的台灣電子業者而言,是個值得開拓的市場。
- 電信通訊業:由於基礎建設不佳,迄今在印度6萬6,822個鄉村地區,仍有1萬4,480個鄉村尚未鋪設電話線路。印度在2007-2012年第11個5年經濟計畫將鄉村電話普及率將提高至25%。加上行動電話產品關稅持續降低,系統業者不斷推出優惠費率方案,並已架設12萬5,000個基地台,促使行動電話用戶持續快速成長。近年來印度電信製造業亦快速發展,跨國企業亦在印度設立據點,Elcoteq在邦加羅設廠製造手機;Nokia則在清奈設廠製造手機;LG 經濟環境 21 在 Pune 設廠製造 GSM 手機;其他大廠包括Flextronics、Motorola、 Foxconn、Aspocomp、Salcomp、Samsung、Siemens、CISCO、Perlos及 Solectron等等均已在印度設廠。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由於印度人口眾多,通訊需求龐大,進口通訊產品除手機外,其他如電話機、答錄機、傳真機、數據機及公共電話等,皆有相當成長空間。
- 軟體代工服務業:歷經近30多年的發展,印度軟體代工業已是印度主要的創匯產業,也為許多人創造出財富。在國民平均所得較低的印度,軟體工程師所得約為國民平均所得的10倍以上,新貴的出現一方面帶動部份消費市場的快速成長,也吸引了250萬精英投入相關工作,另有800萬人間接投入周邊服務。印度現有軟體代工業者超過3,000家,其中前15大軟體公司包辦70% 的ITES業務、近200家BPO業者包辦70%的BPO業務。研究發現隨人事費用高漲及廠辦設置成本日增及國內外競爭加劇,印度超大軟體公司如TCS、Wipro 、Infosys、Mahindra Satyam、HCL等已朝系統整合服務發展,如IT策略諮詢、專業顧問服務KPO等業務。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
|
作者: |
林士清 |
現任: |
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
學歷: |
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班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中國大陸研究學程 |
經歷: |
台灣經濟研究院南臺灣專案辦公室/組長
台灣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一所/兼任助理研究員
行政院青輔會青年國是會議/諮詢委員 |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