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大陸許多網路媒體都爭相轉載一篇來自微信公衆號「俠客島」的文章:《中美貿易戰在前,中國應對的底氣何在?》。這篇文章的作者程大為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暨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文章從全球價值鏈的觀點出發,指出中國雖然以低端切入的方式進入遊戲,但其於全球產業鏈的優勢在於配套能力強,與其他低端切入的發展中國家有很大的不同,而這也是中國應對中美貿易戰的底氣所在。
「底氣」是大陸很普遍的用語,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底氣指的是人基本的信心和力量,底氣來自自信,只要心中有底,別人都能感受到你的自信,這種表現就是一種底氣。
程大為的文章簡單明瞭的分析了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為什麼勇於應戰,以及在什麼基礎上應戰;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下才能作出如此具體且中肯的分析。然而,筆者認為這篇文章更大的意義在於讓人反思:在中美貿易戰夾縫中生存的台灣,應對的底氣為何?
圖片來源:pxhere
程大為的文章重點是以「微笑曲線」來看中國大陸在全球價值鏈中的角色,筆者也試圖藉「微笑曲線」來探索台灣的底氣所在。
程大為於文章中指出,「全球價值鏈是已開發國家跨國公司主導形成的,跨國公司通過對外投資,在全球範圍內尋找要素的最優配置,生產過程中形成了U型鏈條,也被稱為微笑曲線。即已開發國家占有品牌、研發、銷售等附加值高的環節,笑逐顏開;發展中國家通過加工、組裝進入微笑曲線低端,獲得生存發展的機會。」
圖1. 象徵全球價值鏈的U型鏈條
圖片來源:《俠客島:中美貿易戰在前 中國應對的底氣何在?》,微信公眾號:俠客島
程大為指出,在美國伴隨全球價值鏈擴展的同時,經濟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首先,一些產業的生產環節大規模地向低工資國家轉移(例如東南亞國家及中國),美國國內經濟結構因此產生變化,似乎發展成了一個二元結構的雙速經濟體。一些行業,如信息產業、服務業表現非常好,但勞動密集程度高的行業,則不斷空心化或勉力支撐。
低端進入後再建立配套強的全產業鏈
程大為認為全球價值鏈使中國獲得了低端進入的機會(筆者按:指微笑曲線的低端,即部件生產、組裝的部分);然而中國雖然是以低端切入的方式進入遊戲,但卻也從中奠定了中國與美國保護主義博弈的基礎。因為在低端進入全球價值鏈後一段時間,中國建立了全產業鏈,而全產業鏈的優勢在於配套能力強,這與其他低端切入的發展中國家有很大的不同。
程大為指出,美國製造企業已經意識到了其國內供應基礎空心化、配套能力差的問題。2000-2015年美國國內出售商品中,本地成分占比下滑了4個百分點。如果美國希望再工業化,把競爭落腳點放在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上(筆者按:中美貿易戰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增加美國本土就業機會):則美國必須要重新做好配套產業,但這基本上是不符合美國產業升級發展規律的。
川普在就任總統前後,一直都認為中國大陸是以不公平的方式從事貿易競爭,使美國企業及工作機會流失,所以在就任時即提出「製造業回流、在美國創造就業」等政策性目標。表面上,川普在就任之初祭出的一些租稅優惠政策或是獎勵措施,的確吸引到一些企業到美國設廠,例如鴻海,但仍未出現真正的回流潮。往後一些美國企業在擴展新產線的時候,可能會考慮在美國本土置設,但不太可能會把已經在中國運轉多年的產線移回美國。除了美國人力成本偏高之外,相關製造業配套也不完善。像川普在公布第二輪課稅清單後,曾聽取外界回應,最終決定刪除約300種品項,當中包括智慧手錶。據傳蘋果公司曾直接向川普政府提出豁免請求,因蘋果高度依賴這些產品在中國的生產。
程大為文章也提到很重要一點:「在中美貿易摩擦中,川普似乎把他的指責聚焦在衰退産業上,抱怨貿易赤字問題,而他的經濟團隊更具有戰略意識,把焦點放在了未來産業上。美國貿易代表萊特西澤發布的301調查報告,瞄準的是中國十大高科技産業。」看起來中國很認分的在全球中低端價值鏈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也認同美國是在價值鏈中占有品牌、研發、銷售等附加值高的環節高端代表。所以現在美國要「奪回」價值鏈中的低端環節時,中國大陸有足夠底氣應戰。
其實不只是在現階段,就算是在未來5年10年內,中國還是沒有「野心」要與美國爭奪高端的市場。以半導體為例,即使《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是於2025年時,中國晶片自給率要達到50%,但他們很清楚這只是指總體產值,就產業結構而言,高端晶片市場還是掌握在美國廠商手中,中國還是守著中低端領域。
從全球價值鏈看台灣的定位
回頭再看圖1,如果用這條像微笑曲線的U型價值鏈來反思台灣的定位,台灣會落在那一點?雖然台灣也曾經有過低端切入、建立過全產業鏈、有著完善配套設施的底氣,但無可否認的,這些底氣已被中國大陸搶走,低端切入已不再是台灣的優勢。
而且,台灣好像又尚未登上U型價值鏈的上方兩端,仍未能成功掌握「占有品牌、研發、銷售等附加值高的環節」。畢竟台灣產業結構以中小企業居多,很難像國際大廠般在品牌、行銷、通路上擲大錢經營;另一方面,研發、設計雖然是台灣的強項,但單靠研發設計恐怕仍是底氣不足。
就在台灣時間9月18日上午,川普正式宣佈9月24日起將再針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貨品課徵懲罰性關稅。消息一出,不管官方或是業者都在討論台灣廠商要如何因應。經濟部長沈榮津對媒體表示:「台灣在中國的幾家網通廠本來在竹科就有廠區,若受影響而返台經營可以馬上運作,需要的是找勞工,經濟部已幫忙向勞動部反映,需要找外勞再搭配本國勞工……」,由此言論可見官員的想法非常短視。
在可見的未來,生產力已不應是廠商主要的考量或是優勢,自動化、智慧製造才是未來產業主流。在北美智權報219期《 中國、日本積極發展在地化 台灣廠商智慧製造產業商機何在? 》一文曾提到,台灣有98%是中小企業,在資、金人才相對不充裕的情況下,面對「數位化」、「智慧化」及「自動化」的轉型議題往往是有心無力,因此政府 (智慧機械產業推動辦公室) 已有相關計劃協助廠商將生產資料數位化的工作;筆者認為既然如此,政府何不藉此機會,協助台灣業者把智慧製造、高效率的自動化生產一鼓作氣的搞起來,藉此建立起台灣的底氣?
作者: |
李淑蓮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主編 |
學歷: |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
經歷: |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