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美國和中國進入大規模貿易戰和外交戰以後,全球越來越多國家都會受到牽連,因為相對弱勢的中國,經濟體規模畢竟也超過10兆美元,中美貿易戰至少是數年以上的長期抗戰,處於中美第一戰線位置的台灣,絕對無法閃避這個貿易戰。
在貿易方面,2016年以來,台灣出口從谷底反彈,2018年在中美貿易戰的局勢下,來自美國的出口訂單擴大成長,截至2018年10月,台灣的月出口已經維持正成長一段長時間,但是2019年要維持全年正成長,那台灣的出口真的要很強才行,因為2018年的基期實在非常高。
從出口貿易的項目來看,台灣的表現其實是很不錯的,如果2019年台灣能夠拿下歐美廠商從中國撤出的轉單,那對台灣的經濟幫助會非常大。雖然台灣出口貿易是受到美國的拉抬,成長力才能持續這麼久,但是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近年來台灣政府的態度是親中大於親美,甚至和香港一樣,在貿易戰中成為與美國抗衡的中國陣營,那麼美國企業的轉單效應就未必能這麼明顯了。外交影響貿易,這是台灣政府非常關鍵的決策。
圖1:2014年至今台灣月出口金額(百萬美元)
台灣民間消費,難有突破性成長
台灣2017年的GDP結構,民間消費高達52.4%,出口占64.8%,進口是52.7%,民間投資是21.4%,政府支出是14.1%,能明顯拉抬台灣經濟成長的兩部引擎,一部是內需消費,另一部是出口貿易,2017年GDP約17.6兆,台灣房地產總值約100兆,農業生產總值約5280億,石化業產值超過1.8兆,科學園區產值近2.5兆,是生產力非常高效率的產業,台灣要拚短期的經濟成長,擴大出口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不過這些經濟產值主要都在佔全台就業人口35.9%的工業項目,至於佔就業人口59.2%的服務業,能提昇的產值相對有限,因為這部分主要是靠台灣本身的民間消費,雖然台灣近年來的民間消費大部分時間仍然穩定維持在2%以上,相對於台灣總人口停滯成長,單位人均消費其實有提升,但是民間消費要有突破性的成長,要克服的困難相當多,短期內不容易達成,而且可能對社會造成的衝擊較大,像是2016年外國旅客1069萬,2017年1073.9萬,外國遊客創歷史新高了,但是觀光業產也只有2900億,對服務業的整體幫助相當有限。
圖2:2012年至今台灣每季名目民間消費支出年增幅(%)
台灣經濟前景最有爆發力的應該是半導體產業,2018年初全球半導體產業預估產值可達4700億美元(約14.1兆台幣),而台灣就佔了2.61兆台幣,台灣在IC製造全球第一、封測排名全球第一、IC 設計排名全球第二,2018年台灣半導體業產值超過新台幣2.6兆,在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與南韓,而台灣在晶圓消耗量上仍居全球第一,這也是為何出口貿易對台灣的經濟影響非常大,而且進出口貿易對台灣經濟的影響,並不是出口減進口的12.1%而已。台灣本身很多進口商品和原料都是為了出口,如果出口不振,那進口自然就會受影響,所以對GDP的影響是64.8%加上52.7%,這還不包含金融、運輸、能源、倉儲、港口的相關影響。出口貿易是台灣最重要的經濟命脈,短期內很難改變這個趨勢,因為產業轉型需要漫長的時間,而且未必努力就能成功,台灣追求本身產業升級的過程同時間也要注重出口貿易。
圖3:2008年至今台灣月失業人口(千人)
圖4:2008年至今台灣勞工平均每月薪資(萬元)
圖5:2013年至今台灣通貨膨脹率(%)
圖6:2001年至今台灣整體房價指數
2016年以來,台灣的房地產已經是十多年來漲勢最溫和的時期,這次台灣沒有靠房地產帶動民間投資,而是靠著連三年優異的出口表現,加上穩定成長的內需消費,GDP進入相對高的成長,平均薪資成長率近年最好,平均薪資溫和上升,失業人口明顯維持在低檔,工時也有所減少,房價還能調控相對平緩的成長斜率,通貨膨脹維持在0~2%之間波動,核心通貨膨脹率仍然壓在2%以下,如果按照FED(美國聯準會)、BOJ(日本銀行)或ECB(歐洲央行)的標準,這絕對是很難達成的經濟環境。
從很多統計數據來看,2016年以來的全球景氣復甦,台灣是沒有缺席的,整體的經濟環境調控也相當不錯,但是貧富差距和經濟成長的分配不均,還是無法有效改善。
寬鬆貨幣政策助長貧富差距擴大
圖7:2010年至今台灣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五等分)
以台灣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例,只要台灣景氣成長增溫,通常高所得的家庭,受惠於股市、地產、有價證券、實業等多角化投資,收入成長會非常快速,但是社會中低層的家庭,主要收入還是依賴勞力所得,家庭收入成長速度遠比不上投資的效率,不過目前全球主要國家,其實也都面臨這樣的問題,2008年金融海嘯以後,歐美中英日等大型央行輪流印鈔票,大幅壓低了資金的使用成本,等到景氣全面復甦以後,資產變得更為高漲,多角化經營收入來源的人們,資產膨脹速度非常快速,貧富差距全面擴大,在全球化和資本主義環境下的台灣,自然也無法避免這樣的大趨勢。
圖8:全球各國貧富差距概況
資料來源:zh.wikipedia.org
2019年美國的經濟成長很可能會進入尾聲,因為FED已經釋出美元基礎利率進入中性時期的訊號,未來升息速度會緩和下來,當美國經濟成長放緩,整個東亞各國的經濟很難不受影響。隨著2018年進入尾聲,接下來台灣經濟要能更上一層樓,難度是相當高的,畢竟中美貿易戰在2019年3月就會在回到戰場上,而且兩國在國際上的互相攻防也會繼續上演。
如果台灣的出口貿易面對2018年的高基期要有好的表現,那勢必得靠美國方面釋出更多的轉單,因為歐盟、日本和東協都不容易出現爆發力的經濟成長,中國被美國打壓,全球進口規模龐大,且經濟成長動能穩定的就是美國,台灣必須在中美之前找到一條貿易優勢的策略,再來則是繼續溫和提高民間薪資,如同2017和2018年的調整步伐,讓薪資溫和提升,但是房價還是得持續維持穩定盤整,這樣才能避免讓通貨膨脹增加太快。做好這些經濟調控,台灣經濟在2019年還是很有機會拚出好成績的。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
|
作者: |
Joe(蔡佑駿)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專欄作家、
全台最大外匯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主編、東森電視台財經固定來賓、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 |
經歷: |
壹電視、東森、非凡電視台財經來賓 、非凡周刊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外匯擂台連三屆冠軍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