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和2018年,台灣GDP年度成長率重返2%以上。雖然景氣回溫,不過很多台灣人仍然對於景氣復甦感到不滿,認為貧富差距擴大了,經濟成長的果實普遍沒有分配給多數人們,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以國際常見的所得五等分來觀察,2017年,台灣每戶家庭的可支配所得平均是101.9萬元,前20%的家庭所得是205.3萬元,他們大約佔所有家庭所得的40.29%。後20%的家庭所得,他們大約佔所有家庭所得的6.64%,和2001或2016年相比,五個組別的家庭可支配所得都是成長的。
圖1:2015年至今台灣每季GDP成長率
表1:歷年台灣家庭所得五等分位分配狀況
低所得家庭的經濟支柱年齡偏高,問題比貧富差距更嚴重
而且台灣的家庭所得差距,十多年來其實沒有嚴重惡化。2001年,前20%的家庭所得佔所有家庭所得是41.11%,後20%的家庭所得,他們大約佔所有家庭所得的6.43%,2017年,前20%的家庭所得佔所有家庭所得是40.29%,後20%的家庭所得,他們大約佔所有家庭所得的6.64%,中間三組距的家庭所得分配,也沒有明顯升降,從統計數據來看,台灣的貧富差距並沒有明顯惡化。
不過16年來,平均家庭可支配所的只有增加17.3%,相對於通貨膨脹的增加速度,人們自然會感覺所得成長遠不如通貨膨脹,而所得後20%的家庭所得成長21%,前20%可支配所得的家庭所得成長才15%,「經濟成長的果實都掌握在高所得的家庭」這個論點是不成立的,不過低所得家庭的家庭經濟支柱,年紀逐漸攀升,這問題反而更為嚴重。每戶的就業人口數呈現下降趨勢,代表低收入家庭中,仰賴單一長者,例如阿公阿嬤當作經濟支柱的比重越來越高,相對於所得越高的家庭,每戶就業人數高達2.33人,以經濟收入分散風險的角度來看,低收入家庭的財務風險比以往來的更高,只要家中經濟支柱倒下,家庭財務會出現嚴重問題。
表2:2017年各國家庭收支調查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如果跳脫台灣,以全球的貧富差距來相比,更能發現,台灣的貧富差距,其實遠比大眾想像的還小。根據2017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台灣前20%的富裕收入階級,所得分配佔全體樣本的37.5%,這個數據,2014年的日本是39.2%,2016年的美國是50.2%,2015年的法國是40.9%,2012年的中國是47.9%,台灣的富人階級,收入其實是相對低的。
台灣後20%的貧窮收入階級,所得分配佔全體樣本的9.6%,這個數據,2014年的日本是7.9%,2016年的美國是3.5%,2015年的法國是7.9%,2012年的中國是5.2%,外國的低收入階層,收入真的相對慘烈,以前20%的最高所得組,相對於後20%的最低所得比,2017年台灣的倍數是3.89倍,這個項目,香港高達21倍,美國14.34倍,中國9.21倍,中歐和北歐國家也大多比台灣還高。以全球的貧富差距數據相比,台灣算是相對社會主義的社會了,社會資源和財富的分配相對平均。
圖2:全球各國貧富差距概況
資料來源:wikipedia
國際比較,台灣人平均沒有比較窮
另外,台灣人的財富,其實也遠比社會大眾所認知的來的高,尤其是台灣的中產階級,某種程度來說,相對「藏富於民」,根據國際不動產顧問萊坊(Knight Frank)的2017全球財富報告,台灣在2016年有1380位身家超過3000萬美元(約9.3億台幣)的超級富豪,富比世(Forbes)雜誌公布2018年世界富豪排行榜,台灣首富是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蟬聯,85億美元(台幣約2504億元)身價,這樣的描述,台灣有錢人好像很有錢吧?
但是財富是相對的,2017年世界首富是美國亞馬遜網站(Amazon)創辦人Jeff Bezos,身家財產估計是1120億美元(台幣約3.3兆元),郭台銘全球排名約180名,Jeff Bezos資產超過郭台銘十倍以上,台灣第二名以後的富人更沒得比。在台灣很富裕的富人階級,在全球的排名,其實真的不強,就算扣除歐美富豪,只比亞洲,台灣首富依然連亞洲前50名都擠不進去。
但是不要比富豪階層,改比全國國民平均財富,那狀況就大不同了。根據德國安聯集團(Allianz)2016全球財富報告,台灣人均金融資產淨值為9萬2360歐元(約342萬台幣),名列亞洲第二名、全球第五名,其中亞洲僅次於日本,金融服務企業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2017年《全球財富報告》指出,全球人均財富最高國家是瑞士,高達53萬7599美元(約1623萬元台幣),第2名是澳洲40萬2603美元,美國為38萬8585美元(約台幣1169萬)排名第3,台灣人均財富為18萬8081美元(約568萬元台幣),與全世界相比平均水平也較高,跟西歐差不多。
財經權威《Global Finance》列出2016全球富有國家排名,該排名不僅依據「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還納入了「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以GDP-PPP指數,更精準地比較全球人民平均生活水平,台灣名次22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4萬7790美元,還贏過24名的加拿大、27名的英國、28名的法國,還有第30名的日本以及第32名的韓國。
就算扣除房地產,只計算人均淨金融資產,台灣排名也是前20強的水平。
表1:2017年瑞士信貸全球人均財富最高國家排名
資料來源:wikipedia
圖3:2014年至今台灣信用卡簽帳金額統計(單位:百萬元)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如果單一機構或組織評比跟大家落差很嚴重,那很可能統計方式有問題,但全球至少十多個機構,調查和統計的結果,台灣排名至少都在前25名的水平,那就代表其實台灣人真的相對富裕許多,尤其是台灣的中產階級,和全球的情況相比,其實是很強的階層,反而台灣的富豪階層,全球排名還相對落後許多。台灣人很喜歡喊窮和沒錢,但看看那些詐騙案件的累積金額、Master和Visa信用卡刷卡的數據、報稅的資料、房屋自有率高達84.83%,2017年台灣出國人數突破1565萬人,就算只在台灣境內旅遊也有超過90%的人口數,進口車的銷售情況……這些統計數據都顯示,台灣人的非必須型消費成長力道,比社會大眾預期的更為強勁,這還不包含沒有申報給政府的收入,如果是均貧或貧富差距很大的社會,人們很難有這樣的消費力。
我必須說,台灣人其實比你想的還有錢。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
|
作者: |
Joe(蔡佑駿)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專欄作家、
全台最大外匯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主編、東森電視台財經固定來賓、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 |
經歷: |
壹電視、東森、非凡電視台財經來賓 、非凡周刊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外匯擂台連三屆冠軍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