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政府推出因應肺炎疫情的經濟紓困方案後,社會上一直有著希望直接對民眾發放現金的呼聲,但這項方案卻也一直不在政府的考量範圍內。平心而論,發放現金對於刺激消費的效果,確實會因為儲蓄效應而衰減,但對許多已經沒有正常收入、即將陷入困境的人來說,現金的價值可能比我們以為的還要更高。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新冠肺炎疫情對民生消費的影響正逐漸擴大。根據新聞報導,台北知名的老字號餐廳「天廚菜館」,原本在4月6日時宣布由於業績嚴重下滑,將自4月16日起暫停營業兩個月;但由於忠實顧客的拜託以及發覺政府對員工的補助方案緩不濟急,隔天又宣布不會停業,會先為員工們撐著。
在一片低迷的經濟氛圍中,仍然有餐廳業者願意撐下去,當然是個好消息;但這則新聞沒說的是,如果疫情持續嚴峻、經濟持續低迷,生意還能夠維持多久?到時候,這些員工又該怎麼辦?
天廚菜館只是眾多受害的餐廳業者之一。而為了因應新冠肺炎對經濟的衝擊,近一個月來行政院推出了相當多的政策;其中,對於就業人口最多、分布也最廣的民生消費產業,經濟部也設計了振興抵用券、貸款利息補貼、瓦斯水電費用減免……等手段。另一方面,勞動部也對失業或者減班休息的勞工推出「充電再出發計畫」,鼓勵參加在職訓練課程,更在全國釋出一萬個以上的打工機會,讓時薪制以及非典型雇用的勞工,也能夠有基本收入。
經濟紓困方案主軸:先降低壓力,再刺激消費
這些方案背後的策略很清楚:在疫情期間,先減輕民眾與企業的壓力,疫情結束後再刺激消費,讓經濟回到正軌。以即將來臨的報稅季來說,過往只有一個月的申報期間,但今年卻延長至兩個月,以避免人民因納稅而出現資金缺口。其他如利息補貼、公營事業大樓降租……等,目的也是舒緩承租戶,尤其是廣大中小企業的資金成本。
這個策略也能夠解釋為什麼政府不選擇直接對一般民眾發放現金。如果企業只是營收減少,而不是毫無生意可做,日常營運的成本降低之後,仍然會有利潤,經濟活動也不至於停擺,直接發放現金的必要性不高。而且,直接對民眾發放現金,難免會有人儲蓄起來不投入消費,對振興經濟的幫助會十分有限,還不如透過折扣、振興券的方式來刺激買氣。
政府為了因應肺炎疫情的經濟衝擊,分別推出了公部門工作機會(上)與消費振興券(下)的紓困方案。
資料來源:勞動部、經濟部網站
發放現金最直接,但刺激消費效果有限
然而,發放現金也並非一無是處。最大的好處,就是直接、簡單、可以立即收到成效。換言之,如果政策的目標是「救急」,最快的方法當然是把一筆現金交到需要的民眾手上,至少可以讓往後幾天的三餐獲得溫飽;比較起來,不論振興券、降租金、利息補貼、公部門打工……等,比較像是「救窮」,雖然執行方案更為細膩、全面,總是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產生效果,甚至有些方案能提供的名額有限,有需要的人還是可能被拒於門外。
所以,是否該直接對民眾發放現金,端看現在要迫切要解決的問題,到底是救急還是救窮。老實說,當前全球的消費降溫,與經濟景氣循環的好壞無關,而是肺炎疫情造成的全球需求驟減。現在大部分人每天的主要活動就是待在家裡,既然哪裡都不能去,消費的機會自然大幅減少,更不用說疫情蔓延至今,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沒有緩解跡象,更讓人民對未來有著節儉度日的預期。
因此,如果疫情前景持續膠著,恐怕再怎麼多的誘因,也無法鼓勵人民自掏腰包花錢救經濟。
我們目前所面臨的不只是經濟問題而已。台灣其實有許多生活在社會安全網邊緣的人,他們可能是半工半讀的在學生、街角麵包店的學徒、或者是任何一家廣告公司的外包業務。承平時期,經濟巨輪能正常運轉,這些人都還能安穩地生活;但在疫情的當下,他們平日賴以維生的工作很可能就這樣消失。此時若能有一筆救急的現金在身邊,對這些人來說,可能就是最好的慰藉了。
參考資料:
獨/電話被打爆「不准關門」!「天廚菜館」不停業了,2020/04/07,聯合新聞網
作者: |
蔣士棋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
學歷: |
政治大學企管系 |
經歷: |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