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期
2023 年 07 月 26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東南亞企業創投發展概況
蘇翰揚╱產業分析師

過去數十年來,企業創新的發展運用大量不同的方法和框架,這些框架隨著時間的更迭反覆出現或消失,傳統上而言,大規模的創新多半由大企業的研發 (R&D) 部門推動,這些部門在研發方面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確保企業在技術前沿與市場掌握的學習曲線呈現平緩,並能透過規模化強化市佔率,大型企業在全球分工與技術發展單一的時代具備這種競爭優勢。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投創」成為企業新型創新模式

不過,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消費者偏好變化快速、多種數位技術同時出現,加上風險投資的崛起改變企業的創新方式:由於許多數位技術與人才的出現來自公司外部,企業開始建立創新生態系,並從「內部創新」轉成「開放式創新」模式,像是從合資、策略投資、併購,到投創(venture building);其中,投創模式為近年來企業創新的新興方式,不同於孵化器或加速器,投創不僅僅創業項目投入資金,還會投入更多的想法和資源,企業來決定是否發起一個創新項目,然後指派內部團隊(如技術人員、顧問、市場、銷售等),並全程參與項目的管理和營運,這種方式能確保掌握主控權。

圖1. 從實質影響力觀察企業各種創新模式

資料來源:Stryber

企業風險投資已成為企業與新創合作的一種互補形式,新創可透過與企業合作取得資金與龐大驗證場域,並透過企業在市場、產業、技術的敏銳度的協助下,少走一些冤枉路。適當的投資比例可減少創業者的資金成本,對新創事業部門而言,分拆可以減少在原有組織內的創新阻力。傳統內部創業的問題在於新創事業是標準的燒錢單位,除其投資報酬率難以估計外,也容易影響到其他部門的資源分配,進而造成「四不像」的窘境發生。分拆後的新創事業體必須對自身營運虧損負責,對於持續創新有較長期的助益。對企業而言,由於技術的融合帶來爆發性、大範疇的創新型態,各種技術能產生出不同類別應用,甚至成為新技術。加上軟體與硬體的整合,許多企業一時間也難以招架;許多外部創新公用為協助業者避開成為轉型落後者,甚至能在新事業實體化的前提下,掌握第二條成長曲線。

新加坡為亞洲地區投創領先者之一

雖然企業投創模式在歐洲和中東地區發展快速,但亞太地區尚未大規模運用這種模式。在亞洲,由於東南亞數位經濟發展快速,該地區的創新與新創自然也成為市場關注焦點。2021年5月啟動的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啟動企業投創計劃 (Corporate Venture Launchpad) 已經取得相當成果,實際參與的企業包含Boch、BASF、Olam、OCBC、Keppel Land、渣打銀行、施耐德等不同產業業者,並各自開始建立不同新事業體。新加坡的企業投創有三種參與者:新創、企業、顧問公司。與一般加速器模式不同,新加坡的新創通常是從企業的業務部門分拆(spin-off),或是外部新創進駐,爾後夠透過指定風險投資諮詢機構(Mckinsey、BCG、FutureLabs、Rainmaking、Mach49、Rainmaking、Wright Partners)進行技術快速商業化,過程中除公司可提供資金外,也可槓桿外部投資機構協助,可說是一種「內部創業外部化」的營運模式。若該新創可進入市場、建立初步客戶來源,可進一步考慮規模化,企業透過多數持股方式保有對新創控制權,在新創事業上市時獲得財務報酬,又或以不上市方式賺取營利所得,相當彈性。

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40家企業用此機制進行外部創新,由於新加坡在東南亞經濟體中屬於技術較先進者,國外與當地企業可善用良好經商環境、豐沛數位人才與友善稅負制度進行創新佈局。舉例而言,德國汽車大廠Bosch成立grow 2.0 Innovation Hub,協助新加坡新創善用物聯網科技數位化,新創AquaEasy就是由Bosch物聯網解決方案團隊協助,運用感測器與演算法來增加農夫種植面積;另一著名案例還有美國快銷品業者P&G成立GrowthWorks,透過技術輔導與1,200萬美元鼓勵內部團隊創業並分拆,藉著東南亞市場規模的紅利,P&G希望可以在十年內養出三家獨角獸企業。不難看出在星國的外商正在成為主要的創新源頭,原因在於龐大的連結網路、全球資源佈局,以及對於數位科技的掌握度,讓原先新創能量相當活躍的新加坡在創新上又更上層樓。

當前的投創計劃已經進入到2.0版本,Corporate Venture Launchpad 2.0是一項耗資 2,000 萬星幣的計劃,主要目的為協助企業在新加坡建立新事業體,參與的公司將與經濟發展局指定的風險投資工作室合作。該計畫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概念驗證」,概念驗證將向公司提供 50% 的補助金額,這些資金用於每個概念驗證衝刺的成本(最高 500,000 星幣),並使用名為「SPRINT」的方式進行。該方法原先由 Google 創投提出,概念源於設計思考,讓使用者在特定時間內有效解決問題,同時以用戶為中心透過設計、原型及與真實用戶進行驗證來回應特定商業問題;第二階段則為「風險項目啟動」,該階段屬於執行階段,透過新創的事業體提供新的產品或服務,經濟發展局的投資單位也可能投資這些新創事業體,加快新創事業成長,同時分擔公司開展獨立新業務所承擔的創業風險。這樣做法可以鼓勵新加坡的本土企業、家族企業,與外商企業在本身業務之外發展新事業體,提供本身持續的創新來源,同時強化該國新創生態發展。

2022年東南亞企業創投發展概況

500 Startups 是東南亞成功風險投資工作室的一個例子,這家全球創投業者在東南亞擁有強大的影響力,並協助該地區建立與孵化數百家新創公司,透過其加速器計劃和種子期投資,500 Startups 幫助印尼、泰國和越南等國家創造就業機會並帶動經濟成長。另一個在東南亞產生積極影響的風險投資工作室是 Venturra Capital,Venturra Capital 總部位於雅加達,為東南亞的新創業者提供早期融資與業務諮詢,該工作室協助創辦並提升印尼電子商務平台 Sociolla 等新創業者的規模,該平台迄今為止已籌集超過 4,000 萬美元的資金,而除了提供資金和資源外,風險工作室還幫助培育東南亞的創業文化,例如培養能夠推動該地區創新的科技人才與新一代創業者。當前其他活躍於東南亞的風險工作室包含Menyala、Spartan Labs、Wavemaker Impact、Ecoxyztem、SCB 10X、BCG Digital Ventures等,該模式已經在東南亞逐漸發酵。

鑑於通膨飆升與全球貨幣緊縮等全球挑戰,東南亞的企業創投交易量在 2022 年第一季度達到 14.69 億美元(62 筆交易)的高峰,並在因大環境變化而開始下降,最終在2022 年第四季度的交易金額為 5.62 億美元(31 筆交易),平均交易規模從 2,400 萬美元(第一季度)大幅下降至 1,500 萬美元(第二季度)和 800 萬美元(第三季度),但在第四季回升至 1,800 萬美元,凸顯了投資者人情緒和風險規避的負面轉變。若進一步觀察企業創投參與的前 20 輪融資就會發現,56%(10.56 億美元)的投資標的為印尼新創企業,37%(6.92 億美元)的投資標的為新加坡新創企業,7%(1.275 億美元)的投資標的為菲律賓新創企業。其中,印尼新創企業相關的前五輪融資已占前 20 名融資總額(18.755 億美元)的 38%(7.08 億美元),彰顯出在數位經濟與人口紅利優勢下,印尼已經成為企業創投主要投資的國家。

圖2. 東南亞前十大活躍的企業創投

資料來源:Stryber

在整體的企業投資人中,Plug & Play 在 2022 年總共完成 17 筆交易,被認為是東南亞最活躍的參與者,總部位於美國的 Coinbase 和印的尼BRI Ventures 緊隨其後,各完成12 筆投資,主要投資領域為東南亞地區的加密貨幣/區塊鏈/金融科技新創,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產業是電信業者的企業創投部門,其中以 Telkom Indonesia 的 MDI Ventures 為首,完成 11 筆投資,其次是新加坡的Singtel Innov8,完成 7 筆投資。而各家企業創投在投資時皆有自己的考量,以印尼國有銀行BRI下轄的投資部門BRI Ventures為例,公司不斷尋求新的策略和創新,以因應快速變化的新創發展,除投資與金融科技相關的新創外,BRI Ventures也透過風險工作室或投創的新措施來促使企業發展新興科技。舉例而言,Broom是一家總部位於印尼的汽車融資新創,透過貸款模式應用於其業務來提供二手車經銷商融資,目前在印尼已有超過5000家二手車業者使用其平台,約佔東南亞新車銷量的30.6%,BRI Ventures的投資一方面可參與新創發展,一方面也能將思考新型貸款模式是否能用在其母公司的業務創新上。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 蘇翰揚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企研所
經歷: 產業分析師
專長: 產業分析與市場研究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