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21世紀長期向全球出口大量的製造業商品,「Made in China」的產品遍布地球上的許多家庭,不管在哪個國家,每天的生活用品,幾乎都可以看到中國製造的字樣,美國金融海嘯以後,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甚至超越了加拿大這個美國重要的鄰國,後來歷經Trump時代的「美國製造」,直到Biden任內,美國對中國的商品出口,才大幅下降到低於加拿大與墨西哥,且隨著大量外資和外國代工企業陸續撤出中國,中國的「世界工廠」頭銜,未來很可能會被一些新興國家所取代。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截至2023年上半年,美國最大的進口商品貿易國,又回到墨西哥和加拿大兩個鄰國,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比2022年同期減少至少25%,在諸多項目中減少最多的是半導體商品,這是中國科技業最需要的電子零件,但是因為美國對中國實施半導體禁令,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半導體貿易,大幅縮減,而且美國政府鼓勵美國企業的生產供應鏈,轉移到友好國家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 政策,持續在發酵,除了在商言商,為了避免遇到額外的政治風險,政治變數也會納入美國企業的營運風險考量,這是可以預期的國際氣氛。
圖一、中國出口美國市場商品金額快速下降
資料來源:https://www.macromicro.me/
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的對外貿易,例如台灣是全球科技產品和製造業零件的重要大國,以往中國都會先從台灣進口大量零件,然後在中國代工和組裝,最後再出口到美國或世界各地的需求者,但近一年多來,台灣出口到中國的商品,也出現大幅度的衰退,雖然台灣出口半導體到中國也會受到美國半導體禁令的影響,但衰退的商品類型遍及許多領域,並不只是半導體而已。
圖二、因為中國製造業衰退,從台灣進口的商品金額也呈下降趨勢
資料來源:https://www.macromicro.me/
圖三、中國的進出口總額都持續下降
資料來源:https://www.macromicro.me/
中國自己的出口與進口總額,和2022年同期相比都在減少,出口到美國、歐盟都雙雙呈現衰退,雖然出口東協情況比歐美要來得好,但5~7月的衰退卻仍是持續擴大,國際製造業不斷從中國撤離,將供應鏈長期轉移到印度與東協,甚至連中國自己的製造業也在轉移到泰國,從中國先出口到東南亞加工,然後再銷往歐美地區,比例也比中美貿易戰以前高出許多,汽車、船、手機和石化產品依然是中國出口表現較好的領域。
截至2023年7月,比對中國與其主要貿易國的貿易數據,中國的出口嚴重衰退,不過目前還無法對中國的進出口衰退,是因為中美關係降到冰點,還是單純中國的自身經濟衰退,或者更高機率是二者兼具,以中國這種製造業代工大國來說,出口減少,進口就會減少,因為沒有訂單,就不需要進口過多的零件和材料來加工,中美關係惡化,中國少了來自美國的貿易訂單,自身的房地產衰退風暴,更可能讓中國長期陷入通貨緊縮與民間消費低迷,進口貿易衰退的機率也會很高,尤其是全球製造業供應鏈轉移到東南亞和印度,甚至是墨西哥或南美洲,對中國來說,都將是不利的消息。
中國面對國家長期進入人口負債結構,勞動力人口由盛轉衰,出口貿易和民間消費,兩具重要的國家經濟成長引擎都熄火的話,很可能會陷入比日本更低迷的經濟陰霾。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
Joe(蔡佑駿)
現任:
北美智權報專欄作家、
全台最大外匯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 』主編、東森電視台財經固定來賓、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
經歷:
壹電視、東森、非凡電視台財經來賓 、非凡周刊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外匯擂台連三屆冠軍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