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串流音樂服務,你第一個想起的可能是台灣本土的KKBOX,或是台灣大哥大旗下的myMusic與遠傳電信的Omusic。但這個三雄分立的局面,隨著Spotify於今年9月24日正式進軍台灣,很有可能會重新洗牌。Spotify登台後,自然會把焦點放在主要競爭對手KKBOX的身上。除了比曲目數量,價格也是大家相當關切的重點。Spotify在世界各地的收費標準顯然不完全相同,Spotify Premium服務在台灣每個月只收取新台幣149元,只有美國地區月費10美元的一半。而在香港地區,Spotify今年4月所宣布的付費標準,也硬是比KKBOX便宜一塊港幣,其用意不言可喻。另一方面,全球會員人數突破一千萬大關的KKBOX,最近的佈局開始朝上下游的方向走(社群、媒體與售票服務),這就是一個不錯的思考點,也期待台灣業者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 |
|
對很多人來說,音樂已經不只是一般的休閒娛樂,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聽音樂的方式百百種,你可以到台北小巨蛋現場感受張惠妹、李宗盛等巨星的風采,或是購買音樂CD回家播放,當然還能夠從蘋果的iTunes Store上下載單曲。或者,如果你願意每個月支付一定的費用(好比新台幣149元),也可以透過串流音樂服務聽到飽。
談到串流音樂服務(Music Streaming Services),你第一個想起的可能是台灣本土的KKBOX,或是台灣大哥大旗下的myMusic(原ezPeer)與遠傳電信的Omusic。但是這個三雄分立的局面,最近很有可能會重新洗牌。伴隨Spotify正式進入台灣市場,相信這個擁有歐洲血統的串流音樂服務會不斷被眾人提起。
在Spotify台灣開幕記者會中,Spotify亞洲總監蘇妮塔.考爾(Sunita Kaur)表示,
未來將會積極與本土唱片商進行合作,提供更多華語歌曲給消費者,同時也期待可以跟電信業者或品牌廠商攜手合作
照片來源:圖片提供:Alex Chou (授權使用)
Spotify成立於2008年10月,係由現任執行長丹尼爾.艾克(Daniel Ek)於瑞典所擘畫、推動。和Facebook關係匪淺的網路名人肖恩.帕克(Sean Parker),也是他們的顧問。
Spotify與Sony、EMI、華納音樂與環球唱片在內的世界各大唱片公司合作,提供免費及付費的合法音樂服務。2011年登陸美國,與Facebook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再度掀起熱潮。如今,Spotify已是歐洲最大的串流音樂服務廠商,也被視為蘋果iTunes服務的頭號勁敵。
縱橫32個國家,付費用戶達600萬人
Spotify目前在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瑞典、瑞士、英國與美國等32個國家提供服務。今年9月24日,正式進軍台灣,這也是繼今年4月進駐香港、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後,他們在亞洲市場的第四站。
綜觀Spotify的發展,目前在全球總計有2400萬名用戶,其中付費比例達25%,換言之,亦即有600萬人每個月支付費用來收聽音樂。9月24日在台開通服務之後,將提供本地愛樂者多達2000萬首音樂的選擇,並推出兩種服務模式:一種是沒有廣告、可跨裝置收聽音樂的付費服務;另一種則是可透過電腦收聽音樂,但中間會穿插廣告的免費服務。
Spotify的商業模式簡明易懂,主要仰賴用戶付費和廣告收益。不過音樂授權費用相形顯得昂貴,也會是營運的潛在隱憂。這大概是所有音樂服務業者共同的痛,要如何在開銷和收益之間取得平衡,顯然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Spotify的崛起,不但有效遏止了盜版歪風,也有助於教育群眾付費觀念。Spotify宣稱,透過他們的努力,一舉讓瑞典的音樂產業整體營收上升33%,盜版減少25%。
「有超過三分之一的Spotify用戶,他們都很年輕,年紀都在24歲以下,而這一群人通常不會為音樂付錢。換言之,Spotify潛移默化的將非付費用戶轉化為付費用戶了。」環球音樂集團的數位音樂部門主管羅博.威爾斯(Rob Wells)曾盛讚Spotify,聲稱他們找到一個可以驅動年輕人再次為音樂付費的管道。
雖然Spotify成立即將屆滿5年,但其實是這兩年才真的走紅。音樂庫的曲目數量雖然還略遜於蘋果公司的iTunes,但因為只要支付月費就可以在電腦、智慧型手機甚至平板電腦上收聽音樂,相當獲得好評。特別是Spotify這幾年來大量累積的音樂播放清單,深入結合了用戶的喜好、興趣,更是他們從眾多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的致勝關鍵。
社群加音樂播放清單,成功致勝關鍵
創辦人丹尼爾.艾克曾經自豪的說,「Spotify真正最有價值的核心,不在於資料庫裡的1800萬首歌,而是我們所擁有的7億份播放清單。」如今Spotify的曲目已經累積到2000萬首,更以每月平均2萬首新歌的速度快速累積,而被譽為最有價值的音樂播放清單,也隨著用戶的日漸增加而增加到10億份之多。
除此之外,Spotify和當紅社交網絡的結合也相當深入,好比大家過去時常可以看到外國朋友在Facebook上頭分享當下正在聆聽的歌曲(近年來KKBOX也跟進),擴散的效果顯然不錯。同時,還可以讓用戶把歌曲資訊嵌入到個人部落格,或是透過Twitter分享到朋友圈,真的非常方便。
Spotify播放器介面
聽音樂雖然是很個人的事情,但Spotify卻透過跟隨(Following)好友的機制設計,讓用戶之間的互動更為緊密。無論是新歌推薦、播放清單的分享,或是歌手訊息的更新,都可以透過專屬軟體來進行交流。而可以送歌給朋友的音樂電子賀卡服務,也是Spotify的一大亮點。
在日前舉辦的開幕記者會中,Spotify亞洲總監蘇妮塔.考爾(Sunita Kaur)表示,未來將會積極與本土唱片商進行合作,提供更多華語歌曲給消費者,同時也期待可以跟電信業者或品牌廠商(如HTC、華碩、宏碁等)攜手合作,未來也會考慮邀請家喻戶曉的明星、藝人來舉辦實體活動。
如此大陣仗的登台行動,Spotify自然把焦點放在主要競爭對手KKBOX的身上。除了比曲目數量,價格也是大家相當關切的重點。Spotify在世界各地的收費標準顯然不完全相同,Spotify Premium服務在台灣每個月只收取新臺幣149元,只有美國地區月費10美元的一半。
由於目前台灣串流音樂服務一哥KKBOX每月僅收取149元,Spotify為求儘快打入本地市場,自然只能隨波逐流,希望在這個消費者可以「甜蜜付費」的數字基礎上公平競爭。而在香港地區,Spotify今年4月所宣布的付費標準,甚至硬是比KKBOX還要便宜一塊港幣,其用意不言可喻。
土洋大戰一蹴即發,台廠需加速打造生態圈
Spotify和KKBOX之間的戰役早就開打,不只在台灣或香港狹路相逢,未來在澳門、日本、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等國或地區,這兩家串流音樂服務廠商勢必有一場惡戰。
雖然目前KKBOX或myMusic等本土音樂串流服務廠商,在華語曲庫的部分仍佔有優勢,但Spotify享有全球高知名度和大量的資金,短期內要衝刺曲目數量,甚至大量取得華語歌曲的授權也並非難事。更何況,Spotify在西洋曲目的完整度無人能比,再加上社群機制以及電腦端免費收聽、離線收聽等服務特色,也相當吸引人,本土業者勢必得端出更棒的菜色,才能把消費者留下來。
遠傳電信旗下的Omusic,最近就跟上時髦的話題,順勢推出黃色小鴨專屬歌單,希望帶動消費者多多聽歌,並提供抽飯店套房住宿券等優惠好康。
至於本土串流音樂霸主KKBOX,雖然自認本身擁有最完整的華語音樂收藏量與豐富的在地化服務內容,但為了應戰也早就做足了準備。舉例來說,他們搶在Spotify記者會之前發布消息,宣布收購和多資訊公司,並將該公司旗下知名的活動報名網站Registrano納入麾下。
10月起,Registrano將正式更名為KK售票亭(KKTIX),提供全新一代活動報名及售票服務。未來,用戶們不但可以在KKBOX聽到五月天的音樂,也許還能夠直接購買五月天的現場演唱會門票!
《富比世》雜誌指出,Spotify的問世拯救了當今的音樂產業,得以重新建立了一個完整的音樂生態系統。串流音樂服務不僅取代了傳統的網路MP3下載,完整的音樂曲庫和合理的獲利模式,更有助於增加用戶的向心力。
誠然,串流音樂服務已經進入了嶄新的紀元。大家比拼的不再只是音樂曲目的品質和數量,更要比貼心的服務和好用的機制。特別是對於音樂市場產值僅有20億規模的台灣來說,要如何爭取800萬習慣聆聽線上音樂的群眾,已經成為各家廠商的當務之急。
Spotify除了大舉建置音樂交流平台、耕耘用戶社群,也積極聚焦在行動裝置的應用。他們一方面讓用戶有限制的在電腦端免費使用服務,另外又吸引愛樂人把音樂放到手機或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上,以便隨時走到哪兒就聽到哪!
「人們會願意為了音樂服務行動化而付費,而且他們已經這麼做了。」丹尼爾.艾克的自信並非沒有道理,看看捷運或咖啡館裡到處都是戴著耳機的年輕人,這些都是Spotify的潛在客層。
串流音樂服務,比的不只是技術和鈔票,更要爭取用戶的心。要跟Spotify這樣的巨人對打,除了要有雄厚的資金、豐沛的資源,也要有建立生態系的宏觀想法。全球會員人數突破一千萬大關的KKBOX,最近的佈局開始朝上下游的方向走(社群、媒體與售票服務),這就是一個不錯的思考點,也期待台灣業者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
更多歷期精采文章,請參閱智權報總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