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是在太陽花學運中衍生出來的一個主要訴求及口號,經由媒體的大量複製與報導,很多人對這個口號都已琅琅上口。乍聽之下沒什麼特別感覺,就是一般警惕性的標語,但聽久了再仔細一想,就覺得怪怪的。常聽到一些家長對小朋友說:「如果你再不用功讀書,你長大就會像隔壁小明哥哥一樣沒出色」、「如果你沒有考上大學,你就要去開計程車(端盤子/派傳單…);計程車司機、待應生、發傳單的……常常躺著也會中槍,都被人拿來做不好的範例。香港也是一樣,近幾年在兩岸議題中,常會被拿來當壞小孩的榜樣,讓筆者不禁要問:「香港怎麼啦?有那麼糟糕嗎?」
「壞小孩」其實一點也不糟
古時候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傳統印象中,端盤子、開計程車都是比較基層的工作,但隨著高學歷泛濫,三不五時都有碩博士畢業生報考清潔隊員,或是鼎泰豐、王品等餐飲企業在招募員工時,都會出現攤位給擠爆的情況。也許是認識較深、也許是時代已經改變,壊小孩突然變成了模範生,很多人都搶著要。是刻板印象影響還是媒體威力驚人,居然讓「不要讓台灣成為第二個香港」成為一句眾所周知的警語。有很多努力高喊「反服貿」的人,可能根本搞不清楚「服貿」是什麼?那些跟著喊「「不要讓台灣成為第二個香港」的人,真的了解今日香港是怎樣的嗎?雖然筆者是香港人,但是1986年就來台灣唸大學;雖然現在還有一票家人跟朋友在香港,而且每年都會固定回去一段時間,但說實在的,我也不太了解今日的香港。
剛好藉這次學運的機會,看到很多媒體在談香港的文章,就趁機回顧一下香港在97之後的發展。以前只是一些像碎片般的印象,但在筆者有目的回顧下,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發現如果客觀的去看,「今日香港」還是一個很棒的地方。
言論很自由 - 遊行集會罵政府樣樣來
如果簡單的從政治、經濟、生活環境3方面去看香港,最多隱憂的當然是政治問題,人們怕在中共管治下,思想被統一,沒有言論自由。但是,回想在97之後,香港言論思想有那裡不自由啦?大力批評中國共產黨的某港報,至今還是屹立不搖的每天努力在批評;而且自六四事件一周年開始,每年在香港維園都會舉辦六四燭光晚會,24年以來從未間斷,可以參考下表1香港維園六四燭光晚會歷年記錄;很多香港人不喜歡特區首長梁振英,也戲稱他「689」(因為他以689萬票當選)、用玩具狼「路姆西」來丟他(註1)、用文字來漫罵、用漫畫來諷刺他……(註2)。林林種種,看起來香港的思想及言論仍然非常自由,一點也不輸97主權移交中國大陸之前。
表1. 香港維園六四燭光晚會歷年記錄 |
六四週年 |
年份 |
大會
公佈人數 |
警方
公佈人數 |
籌得款項
(港元) |
備註 |
1週年 |
1990年 |
150,000 |
80,000 |
(沒有紀錄) |
|
2週年 |
1991年 |
100,000 |
60,000 |
(沒有紀錄) |
|
3週年 |
1992年 |
80,000 |
28,000 |
$439,000 |
|
4週年 |
1993年 |
40,000 |
12,000 |
$3,300,000 |
|
5週年 |
1994年 |
40,000 |
12,000 |
$480,000 |
|
6週年 |
1995年 |
35,000 |
16,000 |
$569,000 |
|
7週年 |
1996年 |
45,000 |
16,000 |
$74,200 |
|
8週年 |
1997年 |
55,000 |
(沒有公佈) |
$1,974,000 |
|
9週年 |
1998年 |
40,000 |
16,000 |
$676,000 |
|
10週年 |
1999年 |
70,000 |
(沒有公佈) |
$1,255,000 |
|
11週年 |
2000年 |
45,000 |
(沒有公佈) |
$833,000 |
|
12週年 |
2001年 |
48,000 |
(沒有公佈) |
$736,000 |
|
13週年 |
2002年 |
45,000 |
(沒有公佈) |
$603,000 |
|
14週年 |
2003年 |
50,000 |
(沒有公佈) |
$760,000 |
|
15週年 |
2004年 |
82,000 |
48,000 |
$1,125,000 |
雙普選被否決 |
16週年 |
2005年 |
45,000 |
22,000 |
$64,000 |
|
17週年 |
2006年 |
44,000 |
19,000 |
$617,000 |
|
18週年 |
2007年 |
55,000 |
27,000 |
$826,000 |
早前民建聯黨魁馬力發表六四言論 |
19週年 |
2008年 |
48,000 |
18,000 |
$683,000 |
大會將紀念六四結合對汶川地震遇難者的哀悼。中國中央電視台則報導為「紀念四川地震活動」。 |
20週年 |
2009年 |
150,000 |
62,800 |
$2,100,000 |
早前曾蔭權、陳一諤、呂智偉、詹培忠等發表六四言論。大會公佈參加人數平最高紀錄 |
21週年 |
2010年 |
150,000 |
113,000 |
$1,410,000 |
增加「釋放劉曉波,支持零八憲章」和「反對政治打壓」主題;民主女神像大會公佈參加人數平最高紀錄。警方估計參加人數創歷年新高 |
22週年 |
2011年 |
150,000 |
77,000 |
$1,310,000 |
支聯會前主席司徒華逝世後首次晚會。 |
23週年 |
2012年 |
180,000 |
85,000 |
$2,323,000 |
被坦克輾斷雙腿的民運人士方政到場參與,另外也是大會公佈參加人數破最高紀錄,警方開放維多利亞公園足球場、草坪、音樂亭、籃球場及告士打道一條行車線予公眾集會 |
24週年 |
2013年 |
150,000 |
54,000 |
(未有紀錄) |
由於雨勢過大,維園出現積水;再加上音響設備故障,因此支聯會宣布晚會在進行了約半小時後提前結束。 |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香港蘋果日報有一篇名為《可悼念六四 美媒指港宜居住》的文章指出:「在外人眼中,香港是否宜居,示威集會自由的因素相當重要。美國新聞網站Global Post列出31項應該住在香港的理由,其中兩項都與遊行集會有關……Global Post日前發表題為『31 reasons we should all be living in Hong Kong』的報道,從衣食住行多個角度推介香港……31項理由中,其中集會權利佔了兩項。報道刊登了2012年7.1大遊行的相片,圖中有遊行人士高舉「不要大話精梁振英」的《蘋果日報》海報。Global Post指出,香港是全中國最自由的城市:『頻繁的示威、充滿生氣的小報,還有在內地禁售的中國領導人傳記書籍。』」。
下圖1是香港維園六四燭光晚會20周年的照片,讓人驚訝的是海報的標語可以用斗大的字打出「為六四平反、爭民主」等字樣;另外圖2是「2013香港元旦大遊行」的照片,看看照片下半部的黑色大海報,香港行政長官竟然被拿起來丟垃圾筒,看起來跟台灣言論自由的程度絕對不相上下。
圖2. 2013香港元旦大遊行
圖片來源:http://news.sina.com.hk/...
有趣的是,台灣好像是從這幾年開始才流行公然辱罵國家元首,這在前總統陳水扁上任之前,好像並不常見,香港也是一樣,在現任行政長官梁振英上台前,都是斯文的罵、小規模的罵,而近年來則是極盡毒舌之能事。像下圖3,因梁振英的農曆生日是七月十四日(即鬼節),還有網民在鬼節為他慶祝生日。
另外像Facebook、LINE、Whatapp等網路通訊媒體及網路論壇,在香港也是通行無阻。至於大眾媒體像報紙電視等,有學者指出是屬於「自我審查」的自行赤化的內在行為比較多,2007年5月,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 :「在香港18家報紙當中,有半數傳媒老闆接受中國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的委任,另外有4個報紙傳媒的老闆是中國政府領導人的友好,他稱傳媒老闆已經『赤化』了」。而像《蘋果日報》小數仍然會大力批評中國共產黨的報章,除了流失許多陸資企業的廣告外,到中國大陸採訪也是有一定的難度,不過,總的來說,這些反共的報紙在香港言論仍是自由的,除非是老闆換人做。
民生經濟又如何?
表2是國際貨幣資金會(IMF) 2013年的各國GDP排名,香港於2013年排名全球24,GDP為38,797美元;在亞洲排名第3,僅次於新加坡及日本,但優於韓國及台灣。
表2. 2013年全球各國人均GDP排名出爐(IMF報告) |
排名 |
國家和地區 |
2013年人均
GDP(美元) |
2012年人均
GDP(美元) |
2011年人均
GDP(美元) |
1 |
盧森堡 |
112135 |
107206 |
114186 |
2 |
挪威 |
105478 |
99462 |
98664 |
3 |
卡塔爾 |
98737 |
99731 |
98031 |
10 |
新加坡 |
52179 |
51162 |
50000 |
23 |
日本 |
40442 |
46736 |
46108 |
24 |
香港 |
38797 |
36667 |
34970 |
30 |
韓國 |
25051 |
23113 |
22424 |
38 |
臺灣 |
21141 |
20328 |
19980 |
資料來源:http://www.kblcdn.com/... |
只提GDP可能有失偏頗,GDP只是平均值,世界上每個地方都有貧富差距,香港也不例外另一方面,但香港近年來照顧基層社會上也是不賴。像在2014年新的《財政預算案》中,便給予全港73萬公屋 戶免租1個月的優惠(註3),雖然比2013年免租2個月略為遜色,但對領取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的人士卻是則繼續「出雙糧」(發放一個月額外津貼),政府合共撥款約37億港元在基層民眾的紓困措施上。
雖然比起隔壁澳門政府每年派錢(註:由於澳門稅收狀況好,故政府已連續4年直接派錢給18歲以上的居民,一年一次每人約3萬台幣),但對於基層人士來說,福利已是提升許多(註:當然很多原生港人也很不滿外來新移民來瓜分這些福利)。
擠爆啦!這是自由行惹的禍,不是CEPA!!!
沒錯,擠爆了,這是香港比較糟的地方,但是……香港的外勞早在20幾年就在假日攻陷了中環跟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這可能是大家比較不了解的,看看圖5就知道。最近有不少名嘴在電視上拿著稿子在唸,說「香港因為跟中共在2003年簽了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之後,香港就來了很多大陸人,跟他們搶東西(奶粉、產房、學位、房子……)」,這些名嘴真的是鬼扯!
其實香港被擠爆及資源被瓜分主要有3大因素,包括(1)開放主義、(2)屬地主義及(3)開放陸客自由行,跟那個什麼CEPA一點關聯都沒有。
香港對外國僱傭是很開放的,所以數量很龐大,另外,由於香港跟美國一樣是屬地主義(註:即無論父母是什麼國人,只要出生在該國的領土內,即自動獲得該國國籍),對大陸人來說交通又最方便,因此前幾年有很多大陸內地孕婦跑到香港生小孩,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搶產房的情形。如果父母雙方有一方是香港人就算,最麻煩就是「雙非父母」,即是說分母雙方都是大陸內地人,這種情況最頭痛,因為小孩在大陸就不具任何身份,只能享受香港的資源(像免費教育),所以如果要免錢,就只能在香港唸書。
到底為什麼那麼多大陸人可以到香港生小孩呢?這就是開放自由行的副作用,也就是為什麼許多香港人不喜歡他們的行政長官梁振英的原因。據維基百科的記載:「2003年春天,梁振英代表時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全權商討中國大陸政府開放大陸遊客到訪香港的計劃,有中國大陸官員道:『梁振英,你好好考慮清楚了。中央不是不願意撐香港,只是擔心我們這邊門一打開是關不上的。日後那麼多內地遊客去香港有可能引起逾期居留、治安等問題,香港承受得了嗎?』梁振英回答:「這些顧慮我們早就思考過了,既然中央支持開放自由行,香港會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的。我們對香港的警察、海關、入境處的工作都有信心。」(註4)雖同年6月29日,中國大陸與香港簽署CEPA,而香港政府認為大量中國大陸遊客有幫助於刺激香港經濟,港澳自由行隨即於7月28日開始實施。雖然簽署CEPA跟開放港澳自由行的時間很近,但兩者沒有因果關係,而香港擠進來的一堆大陸人跟CEPA也沒關係,希望名嘴跟專家學者不要再攪混啦!
最後,要提一下人口密度的問題,圖6 是2011年世界各國人口密度排行表,香港的鄰居澳門因為面積小,所以高居世界第一,就是每平方公里有2萬多人口;香港排行第4, 每平方公里有6千多人口;至於台灣……排行第10,每平方公里只有6百多人。所以港澳會被擠爆,擠爆台灣則比較難,除非全部人都塞在台北市及新北市。
圖6. 2011年世界各國人口密度排行 2011年7月分
資料來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913/18/7358443_147970925.shtml
總論
整體檢視下來,香港好像並沒有那麼「糟糕」,所以有時候,恐懼來自想像。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當初97香港主權移交大陸政府時,有所謂的「50年不變」的承諾,現在距離50年尚有33年,33年之後香港會如何?大陸政府應該是會一直往前走,比現在更開放,總不成越活越回去吧?
附註:
- 在2013年12月7日的地區論壇中,除了有人擲蛋示威外,社民連成員曾浚瑛及陳德章將一隻宜家家居出品的豺狼毛公仔「路姆西」掉向梁振英,高呼「掉佢個『路姆西』」(梁的廣東話跟狼是諧音,而路姆西則音近廣東話的髒話)「路姆西」因而「一擲成名」,成為反梁象徵,媲美大陸網絡流傳已久的「神獸」「草泥馬」,及後更掀起搶購熱潮,反映市民對梁振英多有不滿,苦中作樂。 正當熱潮蔓延之際,梁振英於2013年12月11日的網誌竟「順應潮流」,上載與「路姆西」的合照。網誌以「與狼共桌」為題,說自己知道這隻公仔「爆紅」,特別買了一隻送給女兒。不過,網民對「狼英」自嘲亳無好感,紛紛怒斥「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 香港網路大辭典 - 梁振英
- 香港公屋住戶有低收入限制。
- 維基百科 - 港澳個人遊:簡稱個人遊,通稱自由行,是一個准許中國居民以個人旅遊的方式前往港澳地區的計劃,自2003年7月28日推行。一般情況下,只要在計劃範圍內的城市,就可以透過簡單的簽注(特別簽證)手續前往香港及澳門,期間最多可以逗留一週。現時,49座中國大陸城市的居民可以以個人身份到訪香港旅遊。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及農曆新年等中國主要長假期──黃金周,更是港澳個人遊的高峰期。
自由行被喻為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為香港創造就業機會,主要為大型商場、酒店及地產財團等帶來可觀收入,隨著自由行人數逐年增加,在香港又衍生各種問題,包括「雙非」、水貨客、推高物價、罪案增加及文化衝突等,對香港的負面影響逐漸浮現。2012年8月,計畫放寬自由行的措施,允許深圳市的非戶籍民眾可以透過「一年多次個人遊簽注」(俗稱「一簽多行」)到訪香港旅遊,政策引發香港人新一輪反自由行浪潮,因而被迫暫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