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權報總覽 > 反創新社會透視           
 
壟斷台灣高教一甲子 最該退場的就是教育部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5.01.14
台灣在廣設大學、重量不重質、產學落差大及少子化的多重影響下,一方面大學畢業生謀職困難、起薪低;另一方面許多大學卻面臨招生嚴重不足的窘境,甚至是即將倒閉的命運。然而,政府卻一直無法提出有效的對策,像日前教育部所提出的「大學整併、退場之教職員生等相關人力資源配置,及我國未來十年高教藍圖、人才培育規劃與教育多元升等方案執行狀況」專案報告,除了一貫的在打高空之外,所提出的大學整併、退場原則「國立大學合併不減招,私立大學停招及儘速轉型」,更是不公不義,為了保護公立大學而不惜將私立大學趕盡殺絕。

其實,台灣的教育部自國民政府遷至台灣後,即壟斷了台灣的教育市場超過一甲子,近年來五年五百億、十二年國教等荒腔走板的政策,更是將已病入膏肓的台灣教育推向死亡的邊緣。看來,最該退場的應該是教育部,唯有將教育主權回歸使用者及市場,才能成就教學多元化及打造頂尖大學的願景。

根據教育部統計,大專院校大一新生人數逐年降低,102學年度為27萬1,108人,113年降至17萬4,661人,未來十年大一新鮮人累計將減少8.7萬人,為了因應少子化衝擊,教育部才需要提出未來十年的高等教育藍圖及人才培育規劃,並著手進行高等教育「瘦身計畫」,由於國立大學招生比例不變,等於整體調整後,國立大學招生的相對比例會比私立大學增加,完整方案最快年後就會出爐。

教育部長吳思華今年1月7日在立法院專案報告時宣示,教育部將對全國50所大專院校重新進行盤點,並制訂「國立大學合併推動辦法」,積極推動學生數少於一萬人、且該縣市有兩所以上國立大學者優先合併。在教育部此標準下,目前一萬人以下的國立大學共34所,其中25所的所在縣市還有別的國立大學,已列入合併檢視名單。

103年全台註冊率不到五成者 全為私校

教育部在103年首次公布全台大專院校各系的註冊資料,經統計後發現,全台有126個科系的註冊數不到三成,其中五所私立技專校院共七個系科,完全招不到半個學生。從各系所新生註冊率分布情形觀察,在2,672個日間學士班(含四技)系所中,新生註冊率超過八成者占81.6%,其中公立為98.5%、私立為71.9%,註冊率在五成以下者有共172系所,占6.4%,全數都是私立學校。

表一、103學年大專校院日間學制新生註冊率分布(註1

註冊率

博士班

碩士班

學士班
(含四技)

總計

公立

私立

總計

公立

私立

總計

公立

私立

80%以上

408

289

119

1441

976

465

2181

965

1216

70%-未滿80%

69

47

22

242

113

129

134

12

122

60%-未滿70%

91

75

16

217

103

114

100

2

98

50%-未滿60%

75

58

17

195

75

120

85

1

84

40%-未滿50%

41

38

3

105

39

66

63

0

63

30%-未滿40%

67

55

12

77

28

49

45

0

45

未滿30%

105

90

15

81

22

59

64

0

64

總科系所數

856

652

204

2358

1356

1002

2672

980

1692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為了整頓私立大學,教育部已經訂出私校輔導標準,將針對學生總數不滿三千人、近兩年新生註冊率未達六成、校務評鑑未通過、違反《私校法》、積欠教職員薪水達三個月以上的私校,啟動輔導機制。目前有六間私立大專校院連兩年註冊率不到六成,納入「觀察輔導名單」。雖然教育部說在現行法律架構下,無法強制推動私立大學合併,但種種「偏公輕私」的資源分配手法,無疑讓私立大學處境雪上加霜,將來率先倒閉的,必然是私立大學。

表二、教育部推動大學整併、退場政策

類別

法源

合併或退場機制

國立大學

「國立大學合併推動辦法」

學生數低於一萬人、且該縣市有兩所以上國立大學者優先合併

私立大學

「教育部府檔私立大專院校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

學生總數低於3,000人、連續兩年新生註冊率未達六成、校務評鑑未通過、積欠教職員工薪水累積達三個月、違反《私校法》,將列入觀察輔導名單中。

資料來源:教育部/吳碧娥製表

教育部目前一年編列60億預算補助私立大學,對於許多私立大學來說是重要的收入來源,如果新生註冊率不到四成,就只能拿到30%的獎勵經費;而且從去年開始,只要連續兩年新生註冊率不到50%,將於105年撤銷補助。103年已經有172個私立大學系所招生不到五成,被列入「留校察看」的危險名單,教育部讓國立大學合併不減招的作法,不僅會衝擊私立大學的招生狀況,甚至最快明年就會面臨倒閉危機。

教育部談創新?請先解決法規過度管制問題

根據教育部的「人才培育白皮書」,未來十年教育部將以「創新」為主軸,強化大學自我課責及調整政府防弊思維,突破現有的管理機制與法令框架,透過試點實驗來體現「促進大學創新轉型,培育多元人才」的願景,希望將少子化的衝擊化危機為轉機。為了協助大學達成創新目標,教育部提出「學校創新轉型」、「大學合作合併」、「高階人才躍升」、「退場學校輔導」等四項策略。

為什麼台灣的高等教育極度需要創新呢?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曾在媒體上公開點出,「台灣的大學很難創新,是因為都被法規綁死了;當前台灣教育面臨很多問題,包括少子化引發105年大限、流浪博士等,都與長期過度管制有關。大學是為了創新,但台灣高教管制結果,根本不可能,大學競爭力愈來愈差;這幾年為了提升大學競爭力,改看論文數量,忘了根本不代表教育品質,必須想新的管制方式解決舊問題。不斷的管制,使得台灣高教陷在難以動彈的泥沼中。(註2)」因此,若教育部真有心想推動大學創新,不是當作口號喊喊而已,全面鬆綁管制是唯一解套的辦法。

打破公教壟斷教育市場僵局 放生私校自由發展

在整個教育市場中,其實學生才是主角,大學應該是為了服務學生學習知能需求而存在,所有學校都是教育服務的供應商,而非為了養老師而存在,教育部不能只擔心國立大學教職員的公務員飯碗不保,不但將大部分的經費補貼都給國立大學,還能夠在少子化、生源不足的情況下不減招也不漲學費,在這種不公平的境遇下,私立大學不管辦學好壞都沒水喝,然後教育部再鼓勵私立大學去轉型為養老院,試問教育部拿納稅人的錢只照顧國立大學而非整個教育界,那麼私立學校學生的權益和未來又在哪裡呢?既然教育部照顧不了私立大學,就更應該鬆綁對於私立大學的諸多管制,讓私大能夠自由發展(請見北美智權報先前文章《清除一切障礙與不公平 打造頂尖私立大學》《大學學費該不該漲?私立大學校長:為什麼政府老是要管我那麼多?》),尤其在當今這種激烈競爭下,即使對私大鬆綁,也不用擔心學校敢亂漲學費,假設學費調漲能投資更好的師資和設備,誰說不能建立起好的口碑為私校殺出一條血路呢?

照教育部現階段所謂的整併方案執行下去,國立大學只顧著怎麼合併才能繼續獲取經費、私立大學只能等著倒閉(請見北美智權報先前文章《私校悲歌!105年大學將掀起少子化倒閉潮 117年恐關四成》),學生的權益根本沒人在意,最後只會形成一個三方均輸的局面。我們不只一次建議,應該全面停止對於大學的經費補助,因為珍貴的教育經費不該用來豢養龐大的公務體系巨獸,最好能將經費全部轉為補助學生學費的教育券,依據家戶所得來分級補助所有的學生,只要主導權在學生和家長手上,就不再拘泥於就讀的是公立大學或私立大學;而大學為了爭取更多的學生和更充足的教育補助,才會絞盡心思端出能夠吸引學生且有用的「牛肉」。只有公教體系主宰的教育制度崩盤,國立大學才會真正開始關心「學生客戶」的想法,讓大學不分公私立一起在自由的教育市場上競爭,站在同樣的起跑點求存活、共同面對未來十年嚴苛的考驗。

回首過去60年來,教育部高壓集權式的不當管制,讓台灣的大學一頭熱追求「卓越計畫」,結果只造就出一堆在政府公部門與國立大學間遊走的「學閥」;多年來教育部搖旗吶喊要「邁向頂尖大學」,結果國際排名只見倒退,如果真要推動高等教育改革,最應當被「退場」的,應該是只知道耗費納稅人血汗錢,卻又一手緊掐住台灣公私立大學發展的教育部!

 

備註

  1. 僅節錄103學年度博士班、碩士班及學士班(含四技)之註冊率,主要彙總報表請點選此處瀏覽
  2. 原文載於2014年12月18日經濟日報《周行一:提升大學競爭力先鬆綁管制》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