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權報總覽 > 反創新社會透視   
 
別扼殺了創意,因為創新因它而生
林士強/北美智權 專利工程研究組 研究員
2015.11.18

「創新重不重要?」,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其實也沒人敢認真的回答你「它不重要」。如果繼續發問「創新為什麼重要?」,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我的回答會是「改善生活」。不管是改善個人的生活,或是改善企業的「生活」,在這個時代,都需要靠不斷的創新,才能達成以上的目的。

創新(Innovation)是什麼?根據維基網站的解釋,「符合新要求或已知或未知的市場需求的新想法,裝置或程序」 (A new idea, more effective device or process. Innovation can be viewed as the application of better solutions that meet new requirements, inarticulated needs, or existing market needs.),如果想以一句話形容,就是「推出新事物」。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已經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物,例如,紙巾、拉鍊……,都是數十年前,人類創新結晶中留傳下來的,成為當今習以為常的事物。

創新並不簡單,因為它常常代表去做一般人認為困難的事,時常要挑戰一般人視為裡所當然的固有思維,或是翻轉根深蒂固的認知。舉個例子,多少五十歲以上的人會每日買報紙讀?多少三十歲以下的人會每日買報紙讀?對三十歲以下的人來說,吸收新聞的工具到處都是,不須要那幾張單一功能的報紙,而對五十歲以上的讀者,吸收新聞的重要工具就是報紙,況且它也不是單一功能(因為舊報紙還可以包東西),想翻轉這根深蒂固的枷鎖,並不簡單(包括我自己)。

創新從何而來?我認為創新的火種,大部分來自「創意」,源源不絕的「創意」是創新的根源,創意何其可貴,絕不允許扼殺。創新也需要熱情,因為如果想翻轉「根深蒂固的枷鎖」,沒有足夠的熱情,是堅持不下去的。

創意(Creativity)是什麼?也是根據維基網站的解釋,是一種新而有價值成形的現象(A phenomenon whereby something new and somehow valuable is formed. )。這些創出的項目可以是「無形」的,例如構想、理論、一段音樂、一則笑話;也可以「有形」的,例如一件發明、一個雕塑或是一幅繪畫。

一堂繪畫課,讓老師感覺奇怪的卻不是教室中的喧鬧,而是一個原本好動的女孩,今天特別安靜,在教室的一角埋首專心作畫。「可以告訴我畫的是什麼嗎?」,老師輕聲地問。「我在畫上帝」,小女孩說。「可是,沒有人知道上帝長什麼樣子啊!」「他們待會就會知道了」,小女孩認真的回答。小女孩沒有毛病,是我們大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被制式化了。女孩只不過用另外一個角度,理所當然地回答一個大人的「蠢問題」。

創意從何而來?創意的能力與生俱來,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被現實掩蓋住了。對台灣的小朋友來說,這個現實便是國文、英文、數學、考試,外加家長一輩子也學不會的各種才藝,這些都掩蓋了創意,只為應付考試。國文、英文、數學,才藝這些當然重要,但是有沒有想過,如果適可而止,可能收穫的更多。

TED 演講中最受歡迎的演講者Ken Robinson(英國爵士,教育學者),在一篇名為「Bring on the learning revolution!」的演講中提出的論點,我覺得非常中肯。Ken Robinson認為,人類社會賴以沿續的關鍵,是多樣化的才能,而不是單一的能力。他主張,應該改變現今工業生產的教育模式,成為農業耕作式教育模式。工業生產式教育,指的是用同一套方法,教育我們實質上不相同的子弟,再經由考試認證,成為同一種好用的成品,都是線性的思考,認為輸入與輸出具有線性關係。而農業耕作式教育的概念,是將原本就不相同的種子,撒入土中,只要好好的培養,自然長出不同的果實。所以農業耕作式教育模式,環境非常重要。

依照筆者的自己理論,老天會給每一個人一份厚禮,但是沒告訴你禮物是什麼,得自己去發掘。不同意這種說法的人會反駁,至今沒有跡象顯示老天記得給了他這份禮物。我的看法是,想想看世界上的自然資源,有多少是必須硬土深掘,才可以取用,人力資源也是資源,而且更寶貴,沒有理由不需要深掘才能發現。

工業生產式教育訓練出來的人,往往精明能幹,常常是人生勝利組,但是對於工作的態度,就僅止於一份工作,沒有熱情,也並不快樂。如果有熱情,看到的會是另外一種結果--努力鑽研、創新,人生快樂。別以為這是特例,其實案例比比皆是,我自己身邊就有兩個,其一是我的賢姪,大學雖然重考,但是重考時「屈就」他的愛好,自此一路順遂,成就不凡,而且充滿熱情,樂此不疲。另一是筆者摯友,有一個功課爛而從小被爺爺嫌棄的兒子,如今逆轉勝,成為爺爺心中的驕傲。名導演李安成功的故事,更是範例一則,而李導演的成就,不知道是不是該感謝聯考的失敗。

筆者日前搭乘台北捷運,對座的先生正翻閱報紙,我歪頭看見報紙背面斗大的標題,大意是「成績越爛,捐款給學校越多」,不禁會心一笑。雖然金錢不是衡量個人成就的標準,但是成績的好壞,絕對更不能拿來預測各人將來的成就。所以各位當家長的,如果有幸能發現自己子弟的潛力,首先應該恭喜自己,並且毫不猶豫的鼓勵孩子往自己的興趣發展,「行行出狀元」,絕對不只是一個成語。依各人潛力而發展,充滿熱情,即使沒有功成名就,也至少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只要環境合適,生命會自尋出路。在遙遠的南美洲,有一個國家叫智利,這個國家有著號稱是「全世界最乾燥的地區」的亞他加馬沙漠(Atacama)!雖然亞他加馬地處海傍,但因地理因素,「雨」難以形成,根據歷史記載,從十六世紀到二十世紀,整整400年的時間裡,這裡一滴雨都沒有下過。2003年,美國有一個科學小組來這裡做研究,後來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說這裡因為太乾燥了,所以土壤裡一點生命跡象都沒有,連單細胞生物都不存在。美國NASA還曾經把這裡模擬成火星來做實驗。就是這樣一個超級乾燥的地方,因為超強颱風「派克里夏」的影響,在今(2015)年的10月份天降甘霖,迅速變成了綠洲,被雨水滋潤過後的沙漠,植物開始發芽茁壯,花朵開始綻放,讓這片貧瘠的沙漠,充滿了五顏六色的花海(請見圖一與圖二)。

(圖一)
(圖二)
圖片來源:www.chinatimes.com

創意可以視為種子,藏在孩子們的內心深處,只要環境合適,自然會源源不絕生長。而我們現在正在進行的,是打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扼殺他們的創意,使用的方法是工業生產式教育模式,目的是希望打造出一致樣式及品質的成品。不同意這種想法的人會反駁,我們必須要讓我們的子弟具備賴以維生的本領,即使這種本領並非個人的興趣,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下來。這種想法其實也無可厚非,但是只要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行行出狀元是天經地義的話,不同的觀念是會形成的,就像而對五十歲以上的讀者而言,吸收新聞的重要工具就是報紙,而三十歲的人可不是這麼想的。

Ken Robinson在Bring on the learning revolution!的演講中引用了一段前美國總統林肯在1862年演講中的一段話,聽起來有點八股,但是很適合這個主題:「The dogmas of the quiet past are inadequate to the stormy present. The occasion is piled high with difficulty, and we must rise with the occasion.」(過去的教條不足以應付現有的惡劣環境,艱困的情勢伸高,我們應該隨情勢而起)「As our case is new, so we must think anew and act anew. We must disenthrall ourselves, and then we shall save our country.」(因為我們面對新局,所以必須有新思考、新作為。我們必須擺脫枷鎖,才能救我們的國家。)

「創新重不重要?」這個問題的答案既然是肯定的,那就不要扼殺創新的火種。這當然不會即刻成功,但是只要有更多人認同這點,終究會改變整個情勢。

 

 
作者: 林士強
現任: 北美智權 專利工程研究組 研究員
經歷: 法商台灣康旭 研發工程處 專案經理
中科院飛彈製造中心 專案工程師
聖荷西州立大學機械研究所碩士
專長: 機械、供應鏈管理、專案管理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之保護,歡迎全篇轉寄,但請尊重著作財產權,未經同意授權,請勿部分轉貼或節錄轉寄。 
©2015 North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 (02)8923-7350 FAX: (02)8923-7390 http://www.nai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