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言中的童年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一場失敗的悲劇:因為成績不好而沒有零用錢、被老師視為壊學生;因為上課不專心愛畫漫畫逗同學笑而常被老師罰站;因為小學作文寫志願是當漫畫家而被父母直接放棄……這一切都是蕭言中童年的困境。但他並沒有因此被打倒,反而是越挫越勇,想盡各種辦法去解決自己的困境。像沒錢買玩具就自己動腦動手找天然材料製作,結果做出來的風箏比誰都高,燈籠也是最漂亮的;被標籤為壞學生沒同學跟自己玩,就努力畫漫畫逗同學笑,讓同學覺得他是一個很有樂子的人,跟他在一起很有趣;國中時候為了把妹而玩遍樂團的各種樂器。這些在大人的眼中都是在玩,但蕭言中事後回想認為這是一種訓練,藉著這些成長中不斷的訓練,他後來在很多跨領域的表現都相當出色。他說:「我整個邏輯梳理下來,我覺得我的創意是來自一個豐沛的童年」。 |
|
1965年生的蕭言中與蔡志忠、朱德庸、敖幼祥,被公認為台灣漫畫界4大才子,也有漫畫頑童及短童作家的暱稱。如果你是60後、70後、甚至是80後的青壯年,你應該都會聽過蕭言中,甚至是迷過他當時在中國時報、聯合報的連載漫畫。
自《童話短路》於1985年在中國時報連載開始,蕭言中可以說是一炮而紅。他從事漫畫創作30年,從事舞台劇創作編寫演出也快30年;畫過的漫畫應該有超過1萬幅,舞台劇演出超過300場,也因為主持過旅遊節目而跑過20多個國家。他覺得很高興也很自豪的是,在他一生中到目前為止,過去的30多年來都是一直在玩:在玩創意;而在玩創意的過程中,他也跨了很多領域。他說:「所以業界也稱我是最不務正業的漫畫家,但是這不會影響我。至少從小到大截至目前為止,我想做的事情我一件也沒有放棄過,而且我在玩的過程中,也能照顧到我的經濟、照顧到我的家人。」
「我整個邏輯梳理下來,我覺得我的創意是來自一個蠻豐沛的童年,但這個童年也常在考驗我,因為常常是在一個匱乏的狀態底下,因此也激發我充沛的想像力,而這也是激發我創作的動力。」
除了漫畫 還有許多
蕭言中說人在每個階段都有一個夢想,而他在每個階段好像運氣都很好,剛好都會給他遇到機會,而且可以實現跟完成。像他曾經立志要環遊世界,因為有機會主持旅遊節目4年多而跑了20幾個地方。他說其實並不在乎那個主持費,而是因此可以去很多地方去接觸不同的人民、感受各種風土文化:「這對於創作來說有很正向的一個刺激。」
至於在舞台劇的部分,蕭言中在1985年就認識李國修,而他也是屏風的創始團員之一。他回憶說:「緣份是在一次交稿過程中巧遇國修而出現的。當時國修在演電視喜劇《消遣劇場》,因為我有在看他的短劇,他也有在看我的童話短路,於是我們就聊起來。我是很積極的人,就說有空可以多聊一聊有關幽默的事情。在互相留了電話之後,我就會經常性的去探他的班、一起聊天。其實我一直對舞台劇、對表演都蠻有興趣的,跟國修認識了一段時間之後,國修就問我:我們來成立一個劇團怎麼樣?那時候大約只有10個人左右,一起成立了一個叫毛豆表演班的劇團,後來大家覺得毛豆不好聽,於是經過一次會議後就決定改名為屏風,而屏風的logo也是我畫的。」
之後蕭言中也與歌手陳昇結緣,因此唱過3首歌,並且擔任陳昇跨年演唱會的編導,此外像曹蘭的歌曲「白雪壞公主」也是由蕭言中填詞的。
習慣動腦筋解決困境 練就成多才多藝
蕭言中說自己從小就培養成一個相當積極的學習態度,碰得困難就會想辦法解決。
「我小時候從來沒有花錢買過任何玩具,但不是因為我從小志氣高,而是因為我從小就落在困境中。我家有3個小朋友,我父母非常開明,我們的零用錢是可以用成績來換的;就是說如果你考到前3名,就可以有零用錢。所以我從小都不知道什麼叫零用錢,因為從來沒拿過零用錢。除了用成績換零用錢之外,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大人們都會互相拜訪,可是大人的世界是很狡詐的,當兩家人小孩子數目不一樣的時候,都會說那紅包只給老大就好,或者是只給老么就好,因為這樣誰也不吃虧;但因為我是老二,所以我很吃虧,連一年一度的機會都沒辦法賺到錢。」
蕭言中說這就是他童年的困境,主要來自2個地方:第一個地方是家庭,因為他哥哥妹妹都有零用錢,所以他們要買什麼玩具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買得到;第二個困境是被標籤為壞學生,他說在那個年代功課不好的小朋友擺在班上都會被老師當成是透明人,因為老師從來沒有辦法想像有朝一日會跟別人說:「這個人是我學生」(筆者按:說白一點,如果王建民、郭泓志、曾雅妮…等等不是成了台灣之光,小時候的老師會很驕傲的跟別人說這個人是我學生嗎?)。蕭言中說因為那個年代很少學生打架鬧事,所以那時候家長老師定義功課不好的學生就是壞小孩;因此家長都很怕自己小朋友跟功課不好的小孩玩,但蕭言中從小就是個很不甘寂寞的小孩。
為了要突破這種困境,蕭言中說除了為非作歹以外,就要動腦筋,他先從玩具講起。他的第一個思維是不會去要錢或是拉著爸媽的衣角去買玩具,所以他常常在看人家玩玩具的時候,第一個想法就是先去看那是什麼東西。比如說有人在玩放風箏,他就會一直看、一直看,等看懂了,就會動手做。首先他會偷媽媽的菜刀,然後放在書包裡面,再騎腳踏車到竹林裡面去砍竹子回來。等有了竹子之後,就是削紙片、紙絲;他會用刀子把報紙割開,然後土法練鋼,用火烤之後再去壓,反正就是用盡任何土製的辦法,雖然會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到最後他的風箏一定是所有小朋友中飛得最高的。他說:「因為從一開始就是我自己動手做的。我先研究風箏的骨架、先解構;解構完再去建構它,這要經過實驗的階段,在一次、二次、三次之後,風箏就會飛得越來越高;像我知道旁邊帶子不是裝飾用的,因為如果一邊長一邊短的話,風箏就會打圈圈。但是如果你用錢去買,只會想說買個3塊錢的飛得不高就要買個7塊錢的,或是買一個10塊的,這就跟親自嘗試的方式得到的結果不太一樣。」
蕭言中那個年代普遍經濟不是很豐裕,像電視上看到很多東西,一般人還是不太買得起;所以當時看到想要的東西就會動腦筋,於是也慢慢養成了他動腦筋的習慣,也練就了不同的才藝。
像小時候因為媽媽做裁縫,他就去把一些剩下的碎布都縫起來,每天都在縫布袋戲的衣服,然後去舅舅的工廠,檢一些廢置的木塊,去刻布袋戲的頭跟四肢。因為要去縫布袋戲的衣服上的圖案,所以常在玩綉花針,他認為這是一個訓練的過程,但同學都會笑他比較娘。他說:「小時候我都養成檢垃圾的習慣,每天檢了一堆東西回家,晚上就開始組合我要的玩具。所以我不但沒有買過玩具,而且還在班上接訂單。像有時候元宵節要到的時候,有同學要蝴蝶燈籠、有同學要恐龍燈籠,那時候我都不會跟同學要錢,不過同學都要幫我寫作業來交換,所以我小時候都沒有寫過作業。」
在這種情況下,蕭言中形容是「雪球就越滾越大」,但到最後還是沒有零用錢。他說:「我小時候真的不覺得錢能幫到我什麼忙,因為我面對的困境都不是錢能解決的。所以我先決定第一個困境是買玩具,我不需要錢就可以解決。我的第二個困境是不甘寂寞,所以我在班上要逗大家開心,不然他們在班上都會說我是壞學生,不想跟我玩,那我不是寂寞死啦?我雖然成績不好,但還算有點天分,我父母說我從會爬開始就很會畫畫。我上課的時候會看同學、看老師,就是不看課本。像同學發生了什麼事情或是老師換了一個髮型,我就開始畫。如果老師燙了一個爆炸頭,我就畫她的頭變成一個鳥窩再加一隻小鳥,那時候是很簡單的一種小朋友的幽默。之後我就把紙條丟給小朋友,然後小朋友看到就「咯咯咯咯」的在笑,那久而久之就闖出了名堂,同學就在我身上找到很多樂子。一看到有紙條就會看,然後又「咯咯咯咯」的在笑。所以我小時候體能很好,因為上課很少是坐著的,都是在教室前後提著一個水桶站在那裡,因為常給老師逮到。通常有人笑就一定有人作怪,而班上作怪的就是那幾個人,所以我小時候都是站著在聽課的。這就成了我另外的一個困境。為了解決這個困境,他在那個時候就發明了「網路」:就是在書桌與書桌之間用釣魚的魚絲連結起來,再把畫了漫畫的紙條塞在鋼筆蓋裡,再用魚絲往發送對象一滑,當同學聽到「咚」一聲的時候,就是「You got mail!」的訊號。
蕭言中說:「所以我小時候一直在動腦筋都不是為了課業,而是為了解決我個人的困境,包括:我很窮,沒錢買玩具、成績不好,沒有小朋友跟我玩、希望被老師及家長認同。所以後來我每年都拿了很多美術勞作的獎狀,但這些在我爸媽眼前都不列入給零用錢的成績,所以還是沒有解決我沒有零用錢的困境。但我的同學就覺得我這個人很有趣,很有樂子,願意跟我玩在一起,這樣的空間就讓我覺得還有一個繼續發展的必要性。」
從小立志當漫畫家 被父母直接放棄
蕭言中說他小學的第一篇作文「我的志願」就立志要當一個漫畫家,他記得老師看到這篇作文的時候是黏起來的,他開玩笑說應該是爸媽看了之後哭了一個晚上,因為電視上演的漫畫家都是窮途潦倒的,所以覺得這個小孩廢了。他說:「幸好我父母還蠻開明的。因為我家有3個小孩,哥哥妹妹都是考前3名,他們就想有3個小孩至少有2個是好的,所以好的占多數,他們就直接放棄我,只是跟我約法三章:『只要你不留級,我們就絕對不管你』。所以後來我哥哥妹妹其實很羨慕我,因為他們一下課就要去補習,而我則是補也沒有用,只是浪費錢。因此我小時候就有大量的時間去發展我的興趣。所以我國小的時候就培養起我的第一個興趣,就是畫畫。」
到了天堂 - 復興商工 - 只要畫畫不用讀書的地方
蕭言中後來到了國中,一直下來學業是跌跌撞撞的,但總算是沒有留級。到了國中快畢業就要考慮升學的問題。他雖然對表演很有興趣,但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以那時候的成績,要考上任何一所學校都是非常困難的事。這時候他生命中的貴人出現了,就是他的姨丈,他也是一位建築師。
有一天他姨丈告訴他:「有一個學校你可以去考,就是復興商工,如果你考上那個學校,就每天畫畫,不用唸書。」蕭言中心裡面在想:「這是學校嗎?簡直是天堂!」於是他就立定志願要去考復興商工,其他學校都不管。但按照父母的要求還是什麼學校都去考,甚至連中正預校都去考,而他舅舅則是一路充當陪考人。結果蕭言中只有考上復興,也算是如了他所願。復興商工比較不著重學科,而蕭言中認為自己很幸運,因為是剛好碰上了台灣技職教育辦得挺好的一個階段,而這三年的訓練對他往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蕭言中說復興剛好是集結了全省跟他一樣不太愛唸書的小朋友,學校的學科不多,大概只有國文、英文跟三民主義,但術科則有20幾門,幾乎所有的都要學,而且每個老師都很嚴格。蕭言中說在復興的3年他奠定了相當好的基礎,而這個跟他第一堂課有關係。因為之前他的素描就算閉著眼睛畫都會得獎,在中興新村這種小地方,沒有人會贏得過他。但在復興得第一堂素描課,全班將近60個人,他的成績居然是全班倒數第二,他覺得是奇恥大辱,也讓他明白自己是井底之蛙,從此發奮圖強,在3堂課後就進入前三名,而且再也沒有掉出來過。
終於成為漫畫家
後來復興商工畢業之後,蕭言中認為一個男人過了18歲就不應該再問家裡要錢,但以他的程度他自知考大學是有點困難,但是他又對戲劇跟漫畫很有興趣,所以就作了一年的賞金獵人。他說:「因為學生沒什麼經驗,找工作一直給人家騙。像當時很流行在書包上掛一些徽章,於是我就畫了一些徽章去應徵工作,很多人看了我的作品後會說,你把作品留下來,3天後會給你消息,但3年後也不會給你消息;可是不久之後就會發現自己畫的徽章出現在大街小巷……成人的世界真的好複雜啊,我搞不懂。」(編按:是智慧智財權沒保護好,被盜用了)
後來蕭言中就四處打電話問同學朋友有沒有有獎金的比賽,沒獎金的他就不參加。因為他父母從小對獎狀都不在意,認為沒什麼,所以他也認為獎狀是沒有價值的,為了要過日子,所以唯有有獎金的比賽才會參加。就這樣,蕭言中當賞金獵人當了一年,到處去打聽參加比賽的機會。
中國時報後來辦了漫畫大擂台的比賽,冠軍獎金有10萬元,因為10萬元獎金實在是太誘人了,所以蕭言中二話不說就報名參加。後來拚了命畫了一整天漫畫,很順利的得了獎。得獎之後中時的編輯就跟蕭言中聯繫上,問他要不要在中國時報上面連載。蕭言中說:「從小我就想當漫畫家,但從來就不知道如何才可以當一個漫畫家,當時立即就答應了。畫了童畫短路這一系列漫畫後,最大的問題就是每一個禮拜7天,每天都要交稿,但要畫什麼題材呢?題材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記得小時候除了在外面野放外,唯一可以看到的課外書就是像格林童畫、世界童話等這些。很多出版社都出了這些童畫,但也有很多作了改編,像白雪公主的故事改成了7個小矮人的故事,或是改為魔鏡的故事。你剛開始會以為是不一樣的,但買回去看之後卻發現是一樣的。我小時候忿忿不平,因為常反覆的被騙,但結果是這些故事都記得很熟。
後來得到連載機會的時候,就想到自己小時候一直重覆看這些故事,希望能有不一樣的結果,但是都沒有,因此決定自己動手來改變它。於是童話短路就開始在一個禮拜內每天的供稿。」
短路 = 笑點?
現在去回想,蕭言中認為那時候自己膽子很大,不曉得每天供稿是怎樣的一個壓力,他說:「早報都是晚上7點截稿的,我經常在去報社的途中在頭上綁一根手電筒,每次都是計程車一停就塗個顏色,再停又塗個顏色…變成了要承受這樣的交稿壓力,但完成了一個訓練之後,就了解到交稿是什麼一回事,而且慢慢再找到結構的方法。」
談到創作的過程,蕭言中說現在回過頭來看《童畫短路》其實很簡單:「我只是把印象中的童話故事角色(大家記憶中的角色)作轉變,導致一些脫序的行為產生,而在這些脫序的行為中,我們會找到很多趣味。當我們知道一些脫序的行為在解構重整後可以找到很多趣味的時候,我們就有很多方法(跟表演一樣,是有方法的),會想找誰來演這個角色,找誰來演另一個角色。舞台是虛擬的,有太多的兄弟姐妹跟朋友可以演出,其實反應是可以預測的,找他們在你虛擬的舞台上去演一場戲,只要你試過,其實是可以找到很多有趣的轉折及點子。」
就這樣蕭言中在中國時報連載了《童畫短路》,也在那一段時間奠定了他所有的基礎,包括事業、經濟…因為那時候一幅漫畫稿費是新台幣2000元。他認為童話短路的結構就是每一個角色都會改變一生,就像是現在擦肩而過的人一樣,我究竟要不要跟他打招呼?他們也許會改變我們一生,就這樣的概念他找到了很多不同的故事及發現不同的角度。
《童畫短路》其中一些點子
仙度瑞拉的玻璃鞋如果是溜冰鞋:仙度瑞拉如果不會溜冰你給她一雙溜冰鞋會造成什麼結果? |
|
去派對的南瓜車如果拋錨…… |
|
|
|
《童畫短路》比較有名的是「堵住水壩的少年」那一幅漫畫,讀者可果有興趣可參閱本刊「堵住水壩的少年 - 讓作者笑到爬著過馬路的創意」一文。
蕭言中會一直問自己很多不同的問題,不斷的去測試每個故事究竟可以有多少不同的樣貌,一個一個點子不斷的被實驗出來。
暗夜惡火燃起的點子
童話短路畫了大概600多幅。當這個系列很受歡迎後,就不斷的被幾家大報社固定的邀約,蕭言中在中國時候畫了10多年,在聯合報也畫了6、7年,後來在中國大陸不同媒體也連載了10多年,所以基本上一天一幅漫畫從沒有停下來過。
蕭言中說當《童畫短路》畫了近2年之後,創意就會開始枯竭,而創意有時候是要靠不斷轉換題材以保歷久彌新的。《舊情綿綿》是繼《童畫短路》之後的創作,創作緣起來自一場暗夜火警。
蕭言中說:「當時晚上突然傳來消火車警鈴聲,原來是我對面的一幢公寓起火。那幢公寓不會很高,而當時候火勢也已經控制住,不會很嚴重。但那時候我腦海中突然變成了一幢高樓,而高樓中的人都站在牆壁上等待救援;消火員則化身成馬戲團的馴獸師,在逼那些人跳火圏。看起來很悲慘,可是卻很好笑。後來我把它解構之後,就發現是因為職業的切換而造成了衝突,於是就開始簡單的想點子。我先把工作形象比較鮮明的職業列出來,列出來之後再作配對,連連看來想點子:像將蛋糕師傅跟做棺材的師傅結合,做出棺材蛋糕。經過不斷的演繹出,也找出了100多個趣味的點子。這就是《舊情綿綿》系列的創意由來。」
《舊情綿綿》系列作品:消火員像馴獸師
蕭言中說完成了以上2個系列作品後,就幫家人買了第一幢房子。雖然當時候房價很便宜,但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不過蕭言中說:「當時出版業環境不一樣,隨隨便便一刷都幾萬本,現在要賣個一萬本就很難了。」(編按:《童畫短路》有不同版本,總銷售超過50萬本)。
還有許多 才剛開始
當然蕭言中的故事跟作品還有很多,如果大家有興趣隨便上網搜尋都可以找到很多,這裡比較集中在了解他創意的由來,了解究竟要如何才能培養出一名「漫畫大師」?現在終於了解到,原來真正的人才是不用刻意培養的,只要「適性而為,把人放在對的地方」即可。
在號稱多元化教育的12年國教正式上路之際,聽了蕭言中的成長故事特別有感,了解到什麼才叫真正的多元化成長!
更多歷期精采文章,請參閱智權報總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