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廠商在美國專利方面一向有不錯的表現,就數量而言,緊隨美、日、韓、德等科技大國,排名全球第5,一個2千多萬人口的小小島國,在前端科技的領域有如此表現,實在難能可貴。然而,如果進一步分析,卻會發現這些美國專利大都集中在少數幾家台灣龍頭大廠,而學研單位在專利上的競爭力卻遠遠落後上述國家。由於工研院在這方面的表現相對出色,也累積了不少優質的美國專利,因此政府也希望國內法人單位能藉由與學校合作,有效提升學研單位在科技領域的影響力。
誠然,工研院近年在美國專利及前端技術研發的部分的確有相當傑出的成績,但希望藉由工研院與學校合作,以提升學研單位在科技領域的影響力,似乎還是有隔靴搔癢之感。因為畢竟工研院還是研究單位,與業界又隔了一層,所以即使工研院能成功帶動學校研發能力,提升在科技領域的影響力,但技術從學研到業界落實應用,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北美智權報165期文章「從大專院校專利申請狀況看產學合作 -兩岸比一比 」提出了很有力的數據,從產業與大專院校共同掛名的專利數量顯示,台灣產學合作的表現是不合格的。有時候在科技領域的影響力不能只停留在論文的層面。
在湯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 於10月28日舉行的「智慧大未來,啟動台灣轉型能量」的研討會中,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STPI)副研究員樊晉源分享了「我國科學競爭力表現:運用美國專利進行科學技術之重點法人技術領域分析」研究報告,樊晉源首先解釋了為什麼只探討美國專利?為什麼不探討台灣專利或是其他國家的專利?……等問題。他指出「專利跟科技市場是息息相關的。由於專利是屬地主義,因此一般來說會希望專利佈局在一個比較有競爭力的市場,唯有做好專利佈局,在此一市場上才會有法律的保障。目前科技產品的兵家必爭之地就是美國市場,因此,所有技術先進的產品都會在美國布局,我研究的主要重點也放在探討美國專利的表現」。
圖1. 主要國家在美國之專利整體表現
資料來源:USPTO、Clarivate Analytics、國家實驗研究院
台灣在美國專利的整體表現
說到在美國專利的整體表現,第一名當然是美國本國人,占45%,至於第2、3、4名則分別是日本(19.11%)、韓國(5.51%)、德國(4.92%),而台灣則是以3.61%排名第5。樊晉源認為,由於這幾個國家相對於台灣都是規模比較大的經濟體,所以客觀的來說,台灣在美國的專利佈局在數量上是十分優秀的;因為能居世界第5,而且每一年都有很穩定的表現,維持一個成長的狀況。此一現象說明了台灣在世界競爭最強的市場中,專利布局表現相當傑出 (圖1)。
不過,樊晉源指出,一般我們在看專利表現的時候,除了看數量外,還會看影響力,也就是品質。他在研究中看的品質就是相對影響力的部分,與研究學術論文影響力的指標有一點點類似,但加入了技術領域作計算。
圖2. 主要國家相對影響力專利分析
資料來源:USPTO、Clarivate Analytics、國家實驗研究院
就研究顯示,台灣的美國專利在相對影響力的部分,可能不如數量,因為只有第12名。但如果仔細的看,便會發現台灣贏過德國、韓國、法國及中國大陸;如果單純以相對影響力來看,基本上是與日本差不多。由此可見,台灣在美國市場的專利不管是數量或是影響力而言,都是相當傑出的;不過,仍然有進步的空間(圖2)。
是否能符合台灣發展中的重點產業需求?
樊晉源表示,即使台灣在美國市場的專利表現優秀,但究竟能不能符合台灣發展中的重點產業需求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問題,因此他的研究分別從綠能、生技及智慧機器3大領域進行觀察,檢視台灣在這3個領域中的專利技術是不是不管是數量或是影響力上,都一樣的優秀。
研究發現台灣的美國專利在半導體、電子電力設備/工程電能、視聽技術、光學、及基本電子電路等部分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但在綠能跟生物科技的部分,優勢就沒有那麼高,這與在論文方面的表現不太一樣。在此可以得到一個總論,就是在智慧機械或是機械領域當中,台灣在專利數量上占優(圖3)。
圖3. 台灣在不同領之專利表現分布
資料來源:USPTO、Clarivate Analytics、國家實驗研究院
樊晉源指出,我國具集中度優勢且對後續技術發展具有影響力的領域為電力設備、工程與電能、半導體、工具機領域;至於生技及綠能相關產業,樊晉源表示現階段主要強項均在論文,專利佈局可說是未來觀察重點。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智慧機械及智慧製造領域專利數表現傑出,現階段居於全球第四。
在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相關重點部分,綜觀台灣廠商表現,台積電居於前30名,其他包含工研院(60)、鴻海(70)、宏達電(70) 居於前 100名內,整體布局狀況較為分散。在台積電布局領域部分,多為 晶片製造及虛擬晶圓設計相關,發展較為偏重於工廠端;至於富士康布局領域則集中在 觸碰式螢幕,智慧感測器及智慧生產;而HTC 布局領域宏達電布局集中在行動式裝置及物聯網;工研院則是布局領域較廣,與台積電較為類似。
樊晉源表示,現階段台灣廠商在美專利於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相關專利布局較分散,而法人部分工研院之專利數也不輸本國廠商,布局領域甚廣。發展此一產業勢必須扮演更重要角色。
工研院智慧機械相關專利分析
樊晉源指出,單純工研院擁有之專利與學術研究機構合作狀況來看,員工總人數約6000人的工研院在2005年至2015年,10年間共計擁有3768篇專利,其中76篇專利與國內外研究機構進行合作、最主要之國內研究合作學校為中山大學、交通大學、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中央大學五所院校,另有兩間國際大學也與工研院進行合作。
樊晉源進一步針對員工總人數約18000人的德國重點研究機構 Fraunhofer,其所擁有的獲證專利與學術研究機構合作狀況分析,Fraunhofer在2005年至2016年,10年間共計擁有1279篇專利,其中68篇專利與德國內外研究機構進行合作、最主要之研究合作學校為Friedrich-Schiller-Universitaet Jena和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aet Erlangen-Nuernberg兩間院校,比較起來,樊晉源發現Fraunhofer雖然合作的專利數量沒有台灣工研院多,但學校數目較多,較為分散。
樊晉源再進一步分析韓國重點研究機構KAIST。KAIST 共計有707篇專利,由於KAIST 本身即有授予學位 ,因此本身即可視之為大學和研究機構混合體,不過這也導致其專利僅有6篇專利與其他研究機構進行合作、最主要之研究合作學校為KWANGWOON UNIVERSITY院校,不過也僅有兩篇。比較起來,可發現KAIST主要似乎仍以產業界做為合作範本,與學術界合作較缺乏。
最後,樊晉源最後針對員工總人數2949人的日本重點發展法人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進行相關資料分析,發覺其近10年來核准專利數共計826篇專利,但與學研機構合作之專利數量並不多,僅有43篇,這43篇中,主要合作對象以Kyoto University(京都大學)和The university of Tokyo(東京大學)兩者最多,分別為8篇及7篇,但均沒有超過10篇。
工研院責無旁貸
樊晉源指出,四間法人機構中,我國工研院專利數量壓倒性領先,平均每人產出0.67篇美國專利,高於德國Fraunhofer (0.07專利/人) 與日本AIST (0.28專利/人),這顯示我國工研院在美國專利領域數量表現非常傑出。
在進一步針對各法人與學校合作部分專利影響力進行比較時,發覺工研院在通訊及電子電路部分藉由與學校合作,是可以有效提高影響力,而Fraunhofer和AIST也分別藉由與學校合作,提高不同領域之影響力,這部分也證實在智慧機械領域中,最重要之通訊及基本電子電路與學校合作將可有效提升專利之影響力。
樊晉源認為,現階段台灣法人具有強大之研發能量,對於引導國內產業發展建議可以負擔更大之責任。 此外,樊晉源表示現階段我國學校較為重視論文之發展,建議未來可針對智慧機械領域與法人合作,進一步針對專利影響力部分進行提升,有效達到雙贏之效果。
作者:
李淑蓮
現任:
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