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工研院與高通的5G合作案從啟動、簽備忘錄到高通喊卡,外界都不了解合作案的具體內容是什麼。筆者經過多方打聽,得到的官方答案是「因為簽了保密條款,所以不能洩露」。當「保密條款」這一把尚方寶劍壓下來的時候,相關人士都有很正當的理由可以「不解釋、不說明」,然後,媒體就開始捕風捉影,像擠牙膏一般只能擠出一點點,剩下的就自行發揮。這次事件很多人都把焦點放在高通身上,但筆者認為更應該檢視的是工研院的技術研發能力、研發成果及政府的產業政策。為什麼這次高通臨時喊卡,政府和工研院就只能兩手一攤,一籌莫展?難道幾年前寫的「台灣5G發展願景報告」都是寫好看的嗎?
政府要發展5G關鍵技術及工研院投入5G研發已不是這一、二年的事,2014年1月22日,《行政院 5G 發展產業策略會議》在福華文教會館舉行,當時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在一份題為「台灣5G發展願景」的報告中指出:「輕局端與社區網路之技術趨勢適合台灣產業結構切入,邁向5G世代、Small Cell將走向標準化、小型化,是台廠轉型關鍵產品」,顯見政府早在3年多前就已瞄準 5G的Small Cell小型基地台;另外,報告也有提到投入資源的部分:「在2014年後每年至少投入20億元」,換句話說,到目前為止政府至少投入了60億新台幣在5G項目的研發上,但究竟產出了什麼成果?在同一場會議中,當時的工研院資通所所長吳誠文也用「厚植我國5G通訊自主技術與佈局標準智財」為題作了專題報告,報告中提到:「發展我國產業優勢項目:(1) SoC、智慧終端設備、(2) 掌握5G新機會產品:M2M、Small Cell」,顯見工研院至少3年前已啟動投入5G Small Cell小型基地台的研發。3年多前的報告上並沒有出現高通的名字,感覺是以本土產官學研為主,為什麼突然在3年多後變成好像是高通主宰了台灣5G產業的命運?
合作形式比合作項目重要
相較於合作項目,筆者認為合作形式比較重要。究竟高通與工研院的合作模式是技轉、共同開發、還是著重在專利授權?因為受限於「保密條款」,有關方面無可奉告,因此筆者只能推測。筆者認為最有可能是像WinTel時代的Intel inside模式,只是轉為Qualcomm inside。就是說,Qualcomm會協助台灣廠商將他的5G晶片design-in到台灣廠商的5G小型基地台產品,到最後甚至可以做到模組化,台灣廠商就能大量生產或組裝5G小型基地台產品了。這個合作其實Qualcomm可以用Workshop的方式完成,那工研院的角色是什麼?也許是集體採購的窗口吧,統一一個窗口跟高通談授權金也許會有比較好的價錢。
小型基地台技術缺口大
據11月1日經濟日報新聞《高通暫緩合作案 工研院啟動發展5G備案》一文報導,工研院兼資策會董事長李世光指出「台灣沒有悲觀的權利,要接著開啟替代方案,包括已和聯發科進行討論。 ……他強調,聯發科不是唯一替代方案,也與其他相關企業接觸,在未定案前不能透露……」,但筆者認為替代方案的挑戰很大。
北美智權報147期從標準必要專利看小型基地台之技術發展趨勢一文中,國家實驗研究院政策研究組研究員鄭凱仁報告了全球小型基地台的標準必要專利分布,雖然是2年前的資料,但由於是獲證的專利數,所以相當具參考價值。
從表1可見,在全球小型基地台前20大專利權人分布中,Qualcomm (高通占了20%),而台灣廠商卻是無一席之地。比較悲觀的是,在前20大當中,終端廠商的比例較高,像表1的前5大名單中,除了Qualcomm,其他4家都是終端廠商,Samsung更是solution、晶片及終端設備全包了,顯示台灣廠商要面對的競爭對手比合作夥伴多很多;眼看可以考慮的是Broadcom和Intel,但他們可提供的solution不一定是台灣廠商需要的。
圖1. 小型基地台前20大專利權人分布
資料來源:引用自國家實驗研究院政策研究組研究員鄭凱仁簡報資料,2015年11月
表1. 小型基地台專利量排名前5名之公司
公司名稱 |
專利件數 |
活動年期 |
發明人數 |
平均專利年齡 |
占比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250 |
7 |
277 |
2 |
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112 |
7 |
211 |
2 |
10 |
LG ELECTRONICS |
75 |
5 |
117 |
1 |
6 |
NEC CORPORATION |
73 |
5 |
66 |
1 |
6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73 |
5 |
86 |
1 |
6 |
資料來源:引用自國家實驗研究院政策研究組研究員鄭凱仁簡報資料,2015年11月
表2是工研院及台灣廠商於全球小型基地台的標準必要專利數量,雖然沒有很多,但如果全部加起來,也有3.3%之譜,但問題是與高通相比,數量實在是太懸殊了。除非像Samsung、Nokia和華為般,除了專利,還有技術及市場作後盾,才有望一搏。
表2. 小型基地台專利量排名前4名之台灣公司
公司名稱 |
專利件數 |
活動年期 |
發明人數 |
平均專利年齡 |
工研院 |
15 |
5 |
28 |
2 |
聯發科 |
10 |
5 |
16 |
2 |
鴻海 |
7 |
4 |
8 |
2 |
中磊 |
5 |
2 |
8 |
1 |
資料來源:引用自國家實驗研究院政策研究組研究員鄭凱仁簡報資料,2015年11月
在智權報195期《丟3望4追5?短視的政策讓台灣無線通訊產業發展落後20年!》一文中曾提到:「追趕5G是一個政府為台灣通訊產業編織的夢,這個夢早在3年多前已然成形,但3年多追夢下來卻沒有踏實,夢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幾可斷言難有實現的一天」。高通這次事件似乎又突顯了政府產業政策畫大餅及不切實際的特性,從兩兆雙星到5G,一點都沒改變,可以說是始終如一。現在比較好奇的是,每年至少20億的5G發展預算究竟用在什麼地方?
作者: |
李淑蓮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主編 |
學歷: |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
經歷: |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