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期
2017 年 11 月 29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電子報訂閱管理  
 
全球製造業升級中,台灣不能落後!
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製造業行之有年的金科玉律正在改變。未來,先進國家的產品可能不但質優,而且還價廉;開發中國家生產能力的進展,可能超過已開發國家;最重要的是,製造業不再是勞力密集產業,逐低成本而居的狀態亦將不復存在。這些訊息對於製造大國台灣來說,既是機會,也是威脅。

過往數十年,製造業的興衰大致都被成本牽著走。最初,以歐美國家為根據地的製造業,因為勞動成本高漲,不得不把生產基地外移到拉丁美洲、東歐或者亞洲國家。其中,像是日本、韓國與台灣因為能提供訓練精良、薪資又低廉的生產作業員,迅速在高科技製造搶得先機。

之後,這些國家也漸漸地面臨薪資成本上升、勞動供給不足的問題,生產基地也因此再往成本更低廉的中國大陸、東南亞甚至南亞國家去。總之,跟著低成本走,就是製造業的硬道理。

不過,當世界各國都面臨少子化問題時,生產成本再壓低的空間也越來越小。「現在不只台灣,整個東南亞國家都面臨缺工問題,沒有人要到製造業工作,」經濟部智慧機械推動辦公室副主任詹子奇說。此外,消費者的偏好也發生變化。因為網路資訊發達,產品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過往少樣多量的生產模式也必須往少量多樣、甚至客製化的方向發展。這也增加了製造業經營的難度。

製造業已不再仰賴低廉勞動成本

圖1:經濟部智慧機械推動辦公室副主任詹子奇

攝影:蔣士棋

因此,德國、日本這些製造業大國,早早就投入製造業的轉型計畫。詹子奇透露,過去台灣機械、零件產業的每年國際接單比率大多在7%左右,但是近年來卻減至4~5%。「很多人都覺得,這應該是中國大陸或東南亞的廠商用低價出來搶單,但我們發現真正拿到這些訂單的,反而是德國的廠商,」他補充,因為德國的製造業智能化已經相當成熟,需要的人工比例也大為降低。「所以,德國的工業產品現在不但有傳統的高品質,價格比起台灣或大陸,也非常有競爭力。」

回過頭來看,台灣雖然一直是製造業大國,但因為國際景氣影響,產值在這幾年也總是起起伏伏。舉例來說,2009年因為金融海嘯重擊,全球的工具機產值比2008年衰退了約40%,而台灣則受傷更重,衰退超過50%。之後雖然連續三年出現正成長,但在2012年後也面臨遲緩(圖2)。然而,在起起伏伏之間,台灣工具機產業的江湖地位也有所鬆動。2006年時,台灣工具機產業的全球產值占比還有6%以上,但從2010年開始,占比只能維持在5.5%左右,甚至在2015年,占比更到達金融海嘯後的最低點(圖3)。

圖2:2006~2015年台灣及全球工具機產值統計(單位:百萬美元)註:台灣為右軸,全球為左軸

資料來源:「投資臺灣X智慧生產」合作商機研討會簡報資料,2017/11/22

圖3:2006~2015年台灣佔全球工具機產值比例

資料來源:「投資臺灣X智慧生產」合作商機研討會簡報資料,2017/11/22

台灣在機械產業的分量正逐漸衰微

很明顯地,為了因應製造業升級的趨勢,面臨發展瓶頸的機械產業得要跑得更快。詹子奇指出,智慧製造系統包括零組件、單機、整線、整廠四個層次,而且各有其發展重點。

以零組件為例,關鍵就是感測器模組的開發與應用,使零組件具備自我感知能力,從而使後續生產線的彈性生產、故障預測、自動調整產能變成可行,最終與供應鏈廠商和下游客戶相連結,實現客製化生產的目標。「當然大量的訂單還是要爭取,但智慧製造的最終目標,就是即使只生產一個產品,企業也能夠獲利,」詹子奇說。

總統蔡英文在競選時,就已經把機械產業列入產業政策中,但一年多下來,並沒有端出任何亮眼的政策,反觀中、美、日等國,都已經著手振興製造業,如果我們的智慧機械又淪為口號,恐怕與其他國家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資料來源:

 

作者: 蔣士棋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企管系
經歷: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