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期
2018 年 01 月 24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電子報訂閱管理  
 
新創產業引領 CES 2018,台灣廠商機會在哪裡?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8年CES消費電子展有來自全球150個國家、超過4,500家公司參展。CES更是許多新創公司初試啼聲的夢想舞台,今年新創園區的參展數創下歷年新高,約有900家新創廠商參與。從每年的參展實況可以觀察全球新創企業的發展策略,而台灣廠商的機會又在哪呢?

CES 2018吸引全球超過4,500家公司參展, 約四成參展公司來自亞洲,其中中國大陸即占近三成,與美國合占全部展會2/3之比例。亞洲的新創公司還是以傳統主展區為主要戰場,歐洲公司則是熱衷創新創業,反而在新創展區Eureka Park的占比較高。

今年CES整體展出產品排名,依序為智慧家庭、無線裝置與零組件;Eureka Park展出產品排名則為智慧家庭、行動APP和健康與生技。值得注意的是,零組件在整體展出產品排名第三,但在新創主打的Eureka Park展出較少,卻是台灣廠商重要的展出項目。台商在CES 2018展出的產品排名依序為智慧家庭、零組件、無線裝置及汽車技術,與今年CES各國整體展出的分布大致相近。

圖一、CES 2018展出產品排名

資料來源:工研院IEK(2018/01)

CES 2018新創公司產品發展四大定位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副主任鍾俊元指出,CES是許多新創公司初試啼聲的夢想舞台,今年參展的新創公司數創下歷年新高,台灣參展家數上也名列前茅,顯示台灣有充沛的創新創業能量。IEK根據產品發展定位及產品目標族群不同,提出四種定位。鍾俊元建議台灣新創公司,應善用語音介面、無人載具、AR與AI應用變革之軟硬整合,並鎖定特定族群或產品需求缺口,以尋求商業模式創新機會。

善用產業發展基礎,開發市場利基性產品

新創企業不一定要從零開始,也可以善用已有的研發基礎,開發出具有利基性的商品。由於各式Sensor應用日趨價廉,有廠商思考應用於開發預防火災系統。像是韓國新創公司Rozetatech,運用包括偵測揮發性有機物(VOC)、溫度、煙霧、熱像儀等感知Sensor,開發用於醫院、倉庫、零售等Smartcol預警系統。一套IoT物聯網系統,具有各式感測元件,語音識別後可無線式主動通知911緊急火警救援、即時反應進行防火動作,Rozetatech也開發手機用APP從遠端監視或遙控事件。

Aeolus Robotics則是一家美國矽谷創業公司,致力於家用機器人開發,並連結台灣製造業的實力,運用矽谷既有的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編碼知識等人才,這些專家來自過去任職於美國國防部下轄的DARPA計畫、IBM Watson等機構,是應用既有AI人才與感測器,開發居家服務機器人的典型。在CES 2018中亮相的Aeolus Robot機器人,有一個手臂和一個靈巧的操縱器,主要根據視覺感知來執行任務,也使用LiDAR、RGB影像感知器來感知周遭環境;亦可採用Amazon Alexa或Google Home語音助理,用在於家庭動態的人機互動環境中,成為家事的好幫手。

圖二、居家服務機器人Aeolus Robot

圖片來源:Aeolus Robotics

以既有市場產品為載具,提供獨特功能應用

法國新創KineQuantum公司,運用HTC Vive開發物理治療復健產品與服務,將產品用在醫院、居家從事物理治療、肢體復健等設備。研發期間必須輔以AR/VR內容、醫療照護專業,已與法巴黎市COCHIN醫院、蒙貝利耶市LAPEYRONIE醫院之物理治療師導入並驗證,可輔助神經內科、前庭平衡系统等進行治療,除了醫療院所,未來還可以將應用在、居家復健、幼兒教育、遊戲等場域。

圖三、法國新創KineQuantum運用HTC Vive開發物理治療復健產品與服務

資料來源:工研院IEK(2018/01)

另一方面,新創公司若要發布應用內容的API,必須和內容開發商共同合作。美國洛杉磯新創公司Mira利用一般Smart Phone為顯示載具,加上具半反射塑膠光學鍍膜鏡片,若加上內容開發商,可應用在遊戲、教育或醫療復健等。Mira在研發期間已經在Crunchbase進行3輪募資,總金額達250萬美元,未來B2C業務必須輔以遊戲、教育或復健之專業內容專業團隊;B2B業務則需要特定應用服務供應商,提供休閒遊戲、醫療院所、居家復健、教育等服務模式。

依附既有大廠生態圈,提供下世代解決方案

新創企業除了自行開發產品,還有一種類型是依附大廠提供解決方案,共享市場商機。Apple曾在2015年收購英國公司Vocaliq,以加強Siri口語辨識與溝通能力,如今語音助理已經普及運用;2016年Apple再次收購Emotient,可預期人臉情緒辨識技術可能是Apple下一代產品功能所需。Emotient是美國聖地牙哥的新創公司,致力於人臉情緒辨識技術,透過人工智慧演算法,加上大量使用者數據資料分析並透過臉部辨識,得知某人的情緒是快樂、生氣、或是難過。Emotient的技術主要應用在幫助廣告主瞭解廣告受眾對某則廣告的情緒反應、零售店某購物者在貨架前的偏好表情,或醫生解讀無法表達的病人心情等。

圖四、美國新創公司Emotient開發人臉情緒辨識

資料來源:工研院IEK(2018/01)

鍾俊元進一步分析,目前市面上的深度學習應用多以雲端為主的應用,然而未來的人工智慧將不只侷限在目前的雲端應用,並朝向分散式的終端智能(Edge Intelligence)發展。來自台灣的鼎峰智能公司(Deep Force),運用神經網路演算法進行影像處理,加上具有微電子硬體設計經驗,可以人工智慧演算法開發軟體,並搭載在日常手持裝置上。Deep Force運用AI處理影像、電子硬體設計,提供客戶AI智慧體驗,在美國加州、上海、台北都有團隊合作,客戶包括中國大陸汽車大廠、新創車廠,提供駕駛AI操控互動技術,並加入客戶既有生態圈中。

圖五、台灣鼎峰智能開發中的產品

圖片來源:鼎峰智能

具科技或商業創新價值,可能影響產業變革

由英國薩塞克斯大學SriramSubramanian、布里斯托大學Bruce W. Drinkwater二位教授所創立的Metasonics公司,將其機械與聲學發明運用在產品開發上。利用結構導引聲場(Sound field)具有指向性、增強性或干涉消除,該結構必須利用設計分析、聲場模擬、開發模具、塑膠成形等,經安裝後即可達到干擾隔音、溝通保密等效果,可運用在汽車內部、車站、操場、會議、身體物理治療等空間。目前已完成驗證雛形(Proof of concept),正在等待系統整合商採用,未來被看好可能影響隔音器材、醫材等產業。

圖六、英國Metasonics公司的機械與聲學研發運用

資料來源:工研院IEK(2018/01)

法國新創公司R-PUR鎖定濾膜材料創新價值,在CES 2018中展出可過濾所有有毒顆粒、過敏原、病毒和細菌的清新空氣呼吸的高科技面具,有機會引領口罩產業變革。這種納米顆粒的新一代口罩,可過濾比PM 2.5小2500倍的PM 0.04,R-PUR強調產品100%在法國製造生產,與傳統專業技術的紡織品製造商合作,該面料具有防水塗層,同時保持非常透氣,平均每500公里行程須更換一次,R-PUR也推出雲端應用程式APP,可以在需要更換過濾器時通知用戶。另一家法國新創公司Spartan則是開發獨特的鍍銀纖維於內褲織物中,主打可以阻絕99%來自手機與WiFi Spot所帶來的電磁輻射影響,還可以有抗菌效果,Spartan將此命名「WaveTech」技術,宣稱該技術係引用太空人穿著太空衣高科技的織物技術,其防輻射效果已經由美國巴爾地摩MET實驗室完成測試和認證。

圖七、法國新創公司R-PUR推出的高科技面具
https://ksr-ugc.imgix.net/assets/016/885/863/73eab8fd1e5bc0f831fa19abda2d82e3_original.jpg?crop=faces&w=1552&h=873&fit=crop&v=1496171192&auto=format&q=92&s=9f11acda37442064b18e0c37c3918380
圖片來源:R-PUR

鎖定特定族群或產品需求缺口,創造台灣新創公司的機會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主任蘇孟宗觀察今年CES展產業發展趨向,認為人工智慧已逐漸滲入家庭、汽車、生活的管理上,並有許多微技術創新及語音助理的導入,均有助於消費性產品不斷演進(Evolution)推陳出新;另一方面,也可發現隨著創新創業議題全球發燒,科技大廠也積極扶植購新創公司在AI領域強化戰力。未來AI發展將面臨許多挑戰,台灣廠商應持續關注AI+IoT融合下系統應用需求,同時著手培育技術含量高的新創團隊,以既有硬體優勢結合跨領域應用平台與創新服務模式,及早建構AI軟硬整合生態體系。

鍾俊元指出,語音介面已全面導入居家、商業、汽車等各大領域,應該善用既有語音助理,Amazon(Alexa)、Google(Assistant)、Apple(Siri)、MS(Cortana)、百度(DureOS),並聚焦新載具的軟硬整合。由於語音助理必須考量在地性、文化性、複雜性,台灣廠商未來可以致力於Off-line語音助理、特定華語介面、多語言轉譯等,並聚焦新載具之軟硬整合發展。

另一方面,今年AR/VR與AI發展工具化將加速應用,隨著手機3D取像普及,自有內容(SGC)將大幅增加,加上iPhone iOS 11 ARKit(可以和遊戲引擎Unity、Unreal整合),以及預期Android手機陣營將跟進,AR/VR應用將逐漸普及。為加速產業AI化進程,Berkeley、Google、Microsoft、Amazon等大廠紛紛開放技術給產業界應用,我國廠商也應掌握產品發展契機,發展智能終端。台灣廠商可鎖定特定族群需求,例如:嬰兒、運動、睡眠、美麗、健康等,為特定客戶量身訂製滿足其需求的科技創新,並發展相關的應用服務,將有機會成為該領域之獨角獸;或是針對現有產品或服務尚未滿足之痛點(Pain points),但前提要能洞悉漸進式創新技術加值的可能性,例如3D列印、生物識別(Biometric)、Brain wave analysis、Low cost LiDAR等,才有機會帶來產品創新商機。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