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子業過去仰賴「代工」成為重要產業龍頭,國際大廠訂單的挹注,成為台灣代工廠發展為國際科技大廠的活水。代工雖為這些台灣大廠帶來了可觀的營收,卻未必帶來相對應的利潤;另一方面,全球筆記型電腦的出貨量持續衰退,也讓代工大廠必須正視產業結構正面臨劇烈改變,開發新產品與轉型,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
台灣電子五哥之一的仁寶,是全球筆記型電腦製造大廠,在大陸重慶、南京、成都、昆山都有設點,1984年成立,現邁向第35個年頭,總員工超過7萬名,其中研發人員約7,000位,大部分在台灣、約兩成在大陸。過去仁寶主力產品集中在資通訊、電子產業、消費性電子產業,這兩年多了雲端、伺服器等產品,因應物聯網時代來臨,仁寶這幾年更是積極布局智慧醫療產業,相關產品已於今(2018)年問世。
圖一、仁寶電腦工業副總經理歐家宏在「兩岸人工智慧暨物聯網產業高峰論壇」談台廠代工的轉型策略。
吳碧娥/攝影
台灣代工業,不只按圖施工而已
談到代工業,一般人的印象是接收到客戶一張圖紙後,開始「按圖施工」就好。仁寶電腦工業副總經理歐家宏指出,其實台灣代工業能為客戶做得遠比想像還多,以台積電來說,製程研究、生產能力都是世界第一流的水準,客人在外面找不到的成本和技術,在這裡都可以做到。以仁寶自身的電腦製造業來看,客戶會提供給代工廠的內容多寡不一,客戶甚至只需要提供需求的規格,所有細節都由代工廠替客戶考慮好,從設計到製造所有環節,代工廠都要協助客人完成。歐家宏認為,要做到這種程度,最重要的就是在創新部分下苦工,仁寶雖然是代工公司,但曾在2016年iF世界創意排名中,獲得全球第15名最具創意的公司。i F設計獎是表彰全世界優良設計的指標象徵,以2017年評比來看,仁寶摘下27名,甚至比排名第47的大客戶Dell還前面。
圖二、仁寶排名(iF WORLD DESIGN INDEX 2014 – 2018)
資料來源:Compal官網
增加利潤:代工業最大的考驗
2017年仁寶出貨8,000萬台裝置(包括筆電、電腦、手機、平板),但相對於整體營收新台幣9,000億元來說,其實每台裝置的金額並不高,因此,如何增加利潤、改變產業生態,一直是仁寶思考要突破的困境。
沒有自有品牌的仁寶,轉型的策略又是什麼呢?歐家宏表示,「與其說轉型,倒不如說是增加營業項目」。以9,000億營業額來估算,仁寶要轉型可不是小工程。當初老闆談到公司要轉型,歐家宏回答「有一點困難」,他所謂的難處,正是「小數點的那個點」。歐家宏解釋,若要達到仁寶營業額的1%,意味著是新台幣90億元,要靠一個從零到有的新產品,必須創造90億元的營業額,才能越過這個小數點,因此轉型是需要時間醞釀的。
電腦代工業利潤不算好、營業額又大,必須和現有公司產品做到「互補」,發展新事業或許無法對營業額錦上添花,但至少要著墨在利潤上,仁寶選擇投入「營業額少、數量也少、但利潤相對較好」的產品,根據現有、已知、擅長的領域進行延伸,歐家宏以「攀岩」來形容:「三點不動一點動,兩隻腳、一隻手緊抓著,再將一隻手伸出去」,轉型的過程和心態都要小心翼翼。
歐家宏指出,台灣代工業是以硬體為主,最重要的是把硬體準備好;若要投入智慧醫療領域,人力和投資上最大的差異,是要把軟體跟系統的觀念加進來。在行銷推廣方面,初期也遭遇以往沒有想過的挑戰,ODM/OEM廠面對的是單一大客戶,就能貢獻百億甚至千億級的訂單;相對起來經營自有品牌就像賣魯肉飯,得一碗一碗賣。仁寶的想法是,將過去在資通業界累積的經驗,應用到新產品上,讓產品開發變得更快速,過去仁寶努力讓筆記型電腦價格變得更親民,現在希望能讓其他昂貴的產品走向平民化。
選擇產品是最重要的課題
如何找到對的產品,上市之後有競爭力?歐家宏認為,首先要找出痛點,思考實際生活遭遇的困難,能用什麼樣的方式、產品或系統解決,再引進相關的技術,構思進入策略同時,要讓整個生態體系(Ecosystem)中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共贏(all win),比方說仁寶進軍醫療,不是以打倒誰為目標,而是希望對整個生態系統有所幫助。此外,進入一個新的行業,要注意有哪些安規、規範需要通過,現有的行業規則是如何運作的,都是不可忽視之處。
歐家宏以復健為例,醫生會交代病人要做復健運動,卻無法實際追蹤病人居家復健情形,通常病人回去之後,五個動作可能忘記三個,剩下兩個又做得不太正確,前兩天可能還蠻努力做復健,從第三天起就開始怠惰。病人回診時,面對醫生詢問又沒有誠實回答,導致醫生難以從結果追蹤復健的效果。當智慧醫療介入後,由於設計了系統,得以追蹤和紀錄病人肢體動作的所有過程,醫生從遠端用就能知道動作是否正確,並掌握復健運動時間、數量的達成率,以及進步的情況。歐家宏強調,從解決痛點做發想,才能找出解決方案、找到產品切入點。
圖三、仁寶開發出應用於復健的智慧型量角器「智復寶」。
吳碧娥/攝影
作者: |
吳碧娥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
學歷: |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
經歷: |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