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風暴後,企業面臨裁員、減薪、無薪假等衝擊,激發年輕人及科技人才選擇創業,提供新創所需資源的加速器也開始出現。到了2013年,伴隨著Airbnb、Uber等新創獨角獸出現,迫使國際大型企業正視新創,也讓加速器功能開始改變,像是美國創新科技巨擘迪士尼(Disney)、汽車大廠福特公司(Ford)、歐洲大型電信公司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簡稱DT),都是結合新創進行數位轉型的知名案例。
企業創新從「被動找新創」到「主動孵化新創」
為加速數位轉型,企業界正在興起一股「CSE風潮」(Corporate Startup Engagement,也就是企業新創參與)。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顧問周維忠解釋,過去的市場是「大魚吃小魚」,中大型企業雖然資源充足豐沛,但是制式流程僵固,且有獲利壓力,只能著重在既有業務上,但現在已經是「快魚吃慢魚」的年代,中大企業要加快數位轉型腳步,避免後浪被吞噬,可以透過CSE方式,結合外部新創能量,同時也解決新創企業資源短缺、力求存活的問題,雙方合作共創互利雙贏局面。
圖一、中大型企業與新創企業結合的CSE風潮
圖片來源:2019/5/9「32nd MIC FORUM SPRING:數位轉型產業應用分享」,周維忠簡報
周維忠指出,由於技術與商業模式更迭快速,企業從過去等待傳統加速器孵化新創後進行收購,轉向主動成立加速器,也就是「自己養小雞」:利用企業加速器培育新創,透過母企業的品牌、通路,加速小雞成長並與公司接軌,過程中測試是否與母企業發展藍圖一致,及早發現有潛力的小雞,同時付出的成本也相對較低。
Disney:從倚靠專業到自設加速器
迪士尼自1928年開始,一直以科技創新聞名,包括第一部完全同步聲音的卡通片、第一部全彩卡通片、第一部動畫長片、第一個現代主題公園,都出自迪士尼之手。2013年時,新創獨角獸概念在矽谷出現,迪士尼意識到科技新創對於產業將帶來顛覆性改變,為了確保公司未來在媒體和娛樂產業的影響力,迪士尼積極為旗下影視娛樂(影視、音樂、戲劇等)、酒店及度假村、傳媒網路(體育頻道、電視相關)、消費產品與互動媒體(周邊商品生產及手遊等)四個業務板塊陸續導入新科技。
翌年,迪士尼在美國洛杉磯成立了「迪士尼加速器」(Disney Accelerator),在每年夏季向新創團隊招手,獲選的十家新創企業,除了能獲得迪士尼12萬美元的資金投資,還會在為期三個月時間內,訪問迪士尼創意園區的共同工作空間,並得到迪士尼高層、投資者,以及娛樂和技術領域著名商業領袖的指導機會。成立五年以來,迪士尼加速器已投資了來自美國、歐洲和亞洲的機器人、人工智慧、可穿戴設備、訊息傳遞以及VR和AR等技術公司。
圖二、2014年Disney自設加速器Disney Accelerator。
圖片來源:disneyaccelerator.com
表一、迪士尼加速器簡介
啟動時間 |
2014年夏(2019年第五屆) |
每梯團隊 |
10家新創(每年1梯) |
培訓時間 |
每梯12週 |
聚焦領域 |
影音串流、廣告科技、機器人、人工智慧、穿戴式設備、AR/VR、3D列印、電競遊戲等多種技術等 |
資料來源:MIC,2019年5月
圖三、迪士尼加速器計畫內容
圖片來源:2019/5/9「32nd MIC FORUM SPRING:數位轉型產業應用分享」,周維忠簡報
此外,迪士尼曾經斥資併購電玩開發商,只是過去成績一直不佳,但迪士尼並沒有放棄開發電玩和電競遊戲領域,而是選擇改以加速器小額投資、孵化方式投入,像是2016年迪士尼加速器計畫入選的團隊中,即有一家是廣告商與電競人才媒合平台Ader,每月瀏覽人數超過5000萬;2017年,迪士尼又透過加速器投資一家持有知名電競戰隊Team Liquid的電競遊戲開發公司aXiomatic。Team Liquid是美國和歐洲的頂級電子競技團隊,擁有60名職業球員、教練和分析師,以及超級聯賽遊戲的少數股權;同年還投資另一家虛擬引擎技術的電玩開發公司Epic Games,Epic以創造Unreal、Gears of War和Infinity Blade系列遊戲以及Fortnite、Paragon和Robo Recall等新遊戲而聞名,是虛幻引擎技術的創造者,並進行電影製作、設計和模擬。2018年迪士尼加速器的投資名單中,又新增以現場遊戲、娛樂和創意藝術為主的電競直播平台Caffeine,顯見這幾年迪士尼仍不斷用加速器在嘗試新的領域。
Ford:三管齊下攜手新創拚轉型
在2015年美國消費電子展(CES)中,Ford汽車公司提出Smart Mobility概念,宣示未來將朝智慧移動、自動駕駛、消費者體驗、大數據分析做為汽車轉型方向。Ford的轉型策略正是透過與新創合作,為其移動生態圈鋪路。周維忠觀察,交通運輸整合智慧城市服務、切割汽車的使用權與所有權、整合與發展全自動駕駛技術,是Ford智慧移動的三大重點,目標在2021年量產自駕車,並期望在2025年成為「城市移動領先者」(Urban Mobility Leadership)。
因此,Ford在2015年推出投資傳統加速器的主題計畫(Techstars Mobility),Ford先加入Techstars在底特律成立的Mobility加速計畫,並與其他大企業聯合投資移動新創,每年挑選10~12家團隊,利用合資基金投資每家新創12萬美元,取得6%換股。2018年1月時,Ford邀請創業家協助成立自家的孵化器,當時收購兩家運輸移動雲平台(Transportation Mobility Cloud,簡稱TMC)的相關新創後,即成立Ford X incubator,透過開放TMC來孵化並加速新的移動業務及技術。而在去年7月,Ford將旗下自駕車部門獨立出來,成為有限責任公司(LLC),讓投資人得以單獨投資Ford的自駕車事業,有助於獲得第三方投資基金。Ford表示將在2023年以前投入40億美元在自駕車事業,其中包含大力投資新創團隊。
圖四、Ford正在打造企業孵化器Ford X incubator,
圖片來源:Scott Olson/Getty Images
德國電信:以技術孵化器連結新創
Hubraum是德國電信的技術孵化器,聚焦在5G、AI及IoT領域,將新創企業的創新理念轉化為德國電信的產品,為雙方創造新的商機。德國電信從2012年起,在柏林和克拉科夫架設免費聯合空間,內設5G天線等設施,為新創公司提供創新的技術基礎設施,以便在真正的5G環境中測試原型,並享受德國電信的獨特資源和財務支持。每個獲選團隊在聯合空間內都有1~10個可用席位,使用時間為一年,可視情況延期。
圖五、德國電信在柏林波蘭和克拉科夫的聯合空間。
圖片來源:Hubraum官網
周維忠以Hubraum 最早推出的5G原型設計計畫(5G Prototyping)為例,涵蓋領域包括AR/VR、虛擬遊戲、機器人、媒體娛樂、未來移動等,Hubraum會先從超過50件的申請計畫中挑選出16件,提供三個月與DT導師、企業網路、空間等共同商討合作的可能,最後選出8~10件計畫,產品原型可在DT實際試驗,並獲得向DT種子投資簡報的機會。
圖六、德國電信通訊技術孵化器Hubraum計畫內容
圖片來源:2019/5/9「32nd MIC FORUM SPRING:數位轉型產業應用分享」,周維忠簡報
針對國際知名企業紛紛成立企業加速器,周維忠觀察,國際上成功的企業加速器共通點,關鍵因素有三,首先是「開放資源」,企業加速器並非單純投資或贊助加速器,企業必須實際參與經營和開放資源,不能只想著單純投資獲利;其次是「內部導師」,必須指派企業內部導師融入新創團隊共同創新,唯有公司內部與新創團隊共同討論、激盪,才能達到企業與新創共同創新的成效;最後是「資金挹注」,適度的資金挹注與支持,會讓新創團隊與企業間關係更為密切。周維忠也建議,大型企業要結合新創能量來發展數位轉型,不妨朝推出「新服務」、嘗試「新領域」、壯大「新生態」三個方面努力。
資料來源:2019/5/9「32nd MIC FORUM SPRING:數位轉型產業應用分享」,周維忠簡報
作者: |
吳碧娥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
學歷: |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
經歷: |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