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期
2019 年 12 月 11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電子報訂閱管理  
 
【台灣AI專利專題】
台灣AI專利申請狀況:應用領域集中、本國申請人佔多數
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第三波人工智慧(Artifical Intelligence, AI),正逐步改造我們熟悉的各行各業。運輸、工業製造、零售、金融、法律服務……等,都已經看得到業者利用人工智慧重新設計服務或商品內容的例子。這是從「人工智慧」一詞問世幾十年以來,第一次出現的實際應用。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與此同時,AI相關的專利技術佈局,在這幾年也是愈發興盛。從申請資料就可以看出,AI的應用場景愈來愈廣、技術內容也是推陳出新,而且申請人國別也不限於傳統的技術輸出大國。換句話說,在即將到來的AI時代,產業贏家是誰,仍然是個未知數。

從經濟部智慧局(TIPO)在今年(2019)12月初公布的「我國人工智慧相關專利申請概況及申請人常見核駁理由分析」中,不難看出這些趨勢。智慧局專利二組副組長李清祺表示,智慧局以「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神經網絡」、「機器學習」等關鍵字,對2018年的台灣專利申請案進行檢索,找出1,567件與人工智慧高度相關的專利案,再比照WIPO設定的技術、功能應用、應用領域三個面向,逐篇閱讀、分析。

AI專利應用集中製造業與生醫產業

以技術面向來說,1,567件裡,佔比最高的為「神經網路為應用核心」的31%。李清祺指出,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為深度學習的核心技術內涵,可以用來發展各種應用;若加計與神經網路相關的演算法(3%)以及硬體(11%),則完全符合落入深度學習技術的專利案佔比將高達46%(圖1)。「硬體這個部分比較特別,是WIPO的報告所沒有的,」他補充,AI所需的周邊硬體如運算晶片、電源供應、散熱…..等,都是台灣的優勢產業,使得台灣在硬體相關的專利申請表現上較為突出。

圖1:2018年台灣AI專利申請技術面向分布狀況

資料來源:我國人工智慧相關專利申請概況及申請人常見核駁理由分析,經濟部智慧局

至於功能面向和應用面向都較為集中。以功能面向來說,電腦視覺和預測分析兩項,分別有612件和360件;其餘的控制方法、語音處理…..等都不到百件(圖2)。而在應用面向,則是以工業與製造業、生命與醫療科學等為大宗,各有279件與193件(圖3)。

圖2:2018年台灣AI專利申請功能應用分布

資料來源:我國人工智慧相關專利申請概況及申請人常見核駁理由分析,
經濟部智慧局(註:一申請案可能有數個功能應用)

圖3:2018年台灣AI專利申請前十大應用領域

資料來源:我國人工智慧相關專利申請概況及申請人常見核駁理由分析,
經濟部智慧局(註:一申請案可能有數個應用領域)

如果進一步將上述三面向進行交叉分析,則我國AI專利的布局方向將更明顯。李清祺指出,如果以神經網路技術的專利為限,進行功能、應用的交叉分析,可以發現將「電腦視覺」用於「生命與醫療科學」和「工業與製造業」,是申請人最主要的專利布局方向(表1);至於「預測分析的應用面向則較廣泛,包括「運輸」、「商業」、「金融業」的布局強度,都不亞於前述的兩個產業。若改從應用面向進行觀察,則可以發現「工業與製造業」和「生命與醫療科學」的功能集中度最高,而「個人裝置、計算與人機介面」,以及「商業」、「運輸」的功能面向較分散。

表1:2018年台灣AI專利申請中,以神經網路為核心技術的功能/應用交叉分析

資料來源:我國人工智慧相關專利申請概況及申請人常見核駁理由分析,經濟部智慧局

申請人:台灣本土數量最多,但產業影響力待加強

這些申請案,來自於那些國家呢?根據統計,台灣籍的申請人共有704件,佔比將近五成為第一位;之後依序為中國大陸(含香港)的284件、美國的271件與日本的128件(圖4)。

圖4:2018年台灣AI專利申請人國別

資料來源:我國人工智慧相關專利申請概況及申請人常見核駁理由分析,經濟部智慧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AI專利申請量超過20件的申請人只有12位,呈現出大者恆大的趨勢(表2)。其中,台灣的申請人僅有4名,更有兩位(工研院、資策會)是政府法人研究機構,顯示台灣申請人的AI申請量雖多,但多為不到20件的零星申請,日後恐怕難以發揮影響力。

表2:2018年台灣AI專利前12大申請人(未公開實際專利申請量)

申請人

國籍

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中國大陸(含香港)

北京嘀嘀無限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大陸(含香港)

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Samsung

韓國

克萊譚克公司(KLA-Tencor

美國

工業技術研究院

台灣

谷歌有限責任公司(Google

美國

中華電信

台灣

高通公司(Qualcomm

美國

ASML荷蘭公司

荷蘭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SEL

日本

資策會

台灣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

資料來源:我國人工智慧相關專利申請概況及申請人常見核駁理由分析,經濟部智慧局

結語

整體看起來,我國的AI專利申請狀況,還是處於早期階段。雖然在應用領域面向和功能面向上,都有明顯的布局重點,但工業與製造業原本就是台灣的主流產業,而且電腦視覺、預測分析也是當前AI技術的重要功能。只不過,若從最基礎的技術面向來看,則真正象徵新一代AI的深度學習和神經網路僅佔46%,代表去年(2018)有超過五成的AI專利申請,使用的仍是傳統的決策樹或邏輯分析方法,或僅是初階的資料整理、設定而已。換言之,這些技術就算申請到專利,未來能創造的產業價值恐怕也相當有限。

另一方面,從申請人的國別分布狀況也可看出,台灣實在還有很多進步空間。明明申請量佔比近半,但在前十大申請人中卻僅有兩名為台灣申請人,代表絕大部分的AI專利申請案,不是大企業偶爾為之的試水溫,就是僅有中小規模企業投入而已。如何讓政府、產業、學術界在AI技術研發上投入的能量整合,並且轉化成有產業價值的專利資產,將是台灣在AI時代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

 

資料來源:

 

作者: 蔣士棋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企管系
經歷: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