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脹得再大、再滿的氣球,只要出現一個小破口,馬上就會變成乾癟的消風狀態。對於全球新創企業來說,新冠肺炎就是扎出破口的那根針,原本一片大好的情勢,在今年第一季出現逆轉。就拿軟銀(SoftBank)設立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為例,在2019會計年度(2019年4月初至2020年3月底)當中,出現了8億美元的投資損失。
在願景基金的88家被投資公司中,有高達47家公司的評價出現減損,總金額高達140億美元,其中光Uber一家就「貢獻」了14.6億美元;經營共享辦公室的新創企業WeWork其他新創企業的慘況更可想而知。無怪乎軟銀在五月初的業績發表會上,把新冠肺炎形容成新創獨角獸的死亡之谷。
資料來源:www.softbank.com
以產業領域來看,金融科技絕對是重災區。根據研究機構CB Insights的調查,2020年第一季可說是過去兩年中,金融科技新創企業最為險峻的一年,在募資的金額與件數上,比起前一季都呈現嚴重衰退。以募資金額來說,CB Insight統計,2020年第1季全球金融新創的募資總額僅為60億美元,比起去年第4季的95億美元可說是天壤之別;至於件數,今年第一季也僅完成了400件左右的融資案(圖1)。尤其是早期階段(從種子期到A倫)的募資活動緊縮地更明顯,在今年第一季僅達成228件,一口氣回到了2016年的水準。
新冠肺炎成了新創企業的死亡之谷
圖1:2016~2020年金融科技新創企業募資件數與金額變化(金額單位:10億美元;2020年統計至第一季底)
資料來源:CB Insight
募資進入冰河期後,過往被資金追捧的新創獨角獸,也被迫自尋出路。首先,在這段時間內只有新增了3家估值達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位於美國flywire、highradius以及位於印度的Pine Labs,但更多的是金融科技企業藉由併購下裝。例如:美國老牌的電子券商Etrade,在2月底宣布由投資銀行Morgan Stanley以1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經營個人信用評分平台的Credit Karma,也同樣在2月底被金融軟體公司Intuit以70億美元併購。可以預期的是,如果募資困境無法改善,未來消失的獨角獸們只會愈來愈多。
不過,在一片哀嚎聲中,也可以看到些許亮點。以金融科技最大宗的支付行業為例,就算募資金額與件數雙雙衰退,但也有Flywire這種為特定顧客量身打造的跨國支付平台崛起。Flywire主要的客戶,為學校、保險公司、旅行業等有經常性跨國支付需求的業者,提供這些業者與其客戶之間迅速、價格低廉、透明的國際匯款機制。實際上,Flywire的創辦人自己,就曾在學生時期經歷過跨國交學費的種種不便,讓他下決心設計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新平台。
客製化支付與財富管理是金融科技新亮點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財富管理。在Morgan Stanley買下Etrade之下,嘉信理財早在去年11月底就已經併購另一家美國電子券商TD Ameritrade,而財富管理更是所有金融科技行業中,少數募資金額還呈現正成長的。換句話說,投資人感興趣的不再是利潤愈來愈薄的支付平台,而是需求愈來愈大、市場規模更不斷成長中的退休理財--尤其在疫情肆虐下,更讓企業與一般人更加看緊荷包,減少不必要支出,催生對於網路理財平台和專屬支付服務的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意外催生了一場新創淘汰賽,但這不見得是件壞事。不論創業家或者投資人,都可以趁這段時間仔細檢視自己的事業到底創造出什麼價值,藉此決定接下來的方向,才不會在疫情打擊下,真的血本無歸。
資料來源:
State of Fintech Q1’20 Report: Investment & Sector Trends to Watch, CB Insights
作者: |
蔣士棋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
學歷: |
政治大學企管系 |
經歷: |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