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本刊就曾報導過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簡稱「知產法庭」)在首年的運作成績單(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2019成績單出爐!)。當時這個新設的單位才剛上路,不只知產法庭的法官自己還在摸索,包括下級法院以及所有的專利案件當事人,都還在學習該怎麼跟知產法庭互動。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如今,又一年過去了,從最新的年度報告中我們可以發現,知產法庭的公信力與專業度已經慢慢在提升,但社會對於審判的需求實在太高,無形中也加重了法官們的負擔。
首先,就新收案量與審結案量兩個指標來看,2020年都出現了明顯的增長:2020年知產法庭的新收案量為3176件,比起2019年的1945件暴增了60%;審結案量更出現將近一倍的成長,從1433件一口氣提高到2787件(圖1)。
圖1:2019~2020年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新收案量/審結案量變化
資料來源: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年度報告(2020)
2020年知產法庭的新收案量與審結案量雙雙暴增
新收案件的結構也在2020年出現變化。2019年時,民事與行政類案件的占比約62%,另外有約莫25%(481件)為管轄權案件;不過到了2020年,民事、行政類案件的整體占比就高達82%,管轄類等其他案件只剩20%不到。換句話說,經過一年的試驗後,案件的當事人已經大致了解中國知識產權審判系統的管轄規定,找錯法院的比例也大為降低,知產法院的法官們也更能專注在案件本身的實體爭議上。
在民事類案件中,專利侵權訴訟始終處於核心地位。因此,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的侵害案件,不論在2019、2020年都位居民事類案件的前兩名。但值得注意的是,若以占比來看,數量最多的「侵害實用新型專利」卻不進反退,從2019年的47%下降到2020年的38%;還有,「專利申請權、專利權歸屬」類案件的數量,也在2020年從9件暴增到163件(圖2)。
圖2:2019~2020年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主要民事類案件量變化
資料來源: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年度報告(2020)
專利相關權利歸屬,將成為爭議新熱點
技術研發活動在各國都是由大企業或研發機構主導,專利申請權、專利權的歸屬都必須藉由契約來拘束,若有不慎就容易發生權利歸屬的爭議,更不用說在聯合或受託研發中,潛在的爭議更大。在去年最新修正的專利法中,重點之一就是職務發明條款,顯見權利歸屬問題已經備受重視,科研企業更必須早做準備。
行政類案件,也多與侵權爭議相關。在670個新收案件中,有超過50%為與侵權訴訟相牽連的專利權無效案件,其次是占比約4成的申請駁回複審類案件(圖3)。有趣的是,在246件的複審類案件中,居然有226件屬於發明專利,屬於外觀設計、實用新型的僅20件。換句話說,若專利申請被駁回,只有發明專利的申請人比較願意繼續尋求司法救濟,或許多少能反映出三種專利的含金量。
圖3:2020年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主要行政類案件分布
資料來源: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年度報告(2020)
法庭編制沒有明顯擴大、但審結案量又大幅增加,法官的審案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實際上,正是由於收案量大增,審理週期也被迫因此延長,2020年的案件平均審理期間,民事、行政類案件分別來到121天與130天,比2019年的73天增加許多。不過,在2020年裡,知產法庭發改(發回重審或改判)的案件比例為15%,比起2019年高出近一倍,顯示知產法院對於下級審法院的判決已經不再照單全收,將有助於提升當事人繼續上訴的信心,從而建立自己的權威性。
整體來看,知產法庭第二年的表現確實比第一年更上軌道,就算審理所需時間變得更長,也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只不過,隨著收案量一年比一年增加,知產法庭的編制也必須配合擴大,才能滿足產業界的需求
資料來源:
-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年度報告(2020),2021/02/27
作者: |
蔣士棋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
學歷: |
政治大學企管系 |
經歷: |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