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期
2021 年 11 月 10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國際新局勢下台商供應鏈之調整與影響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在最近幾年,外部環境變數快速輪動,在在影響產業發展及廠商走向。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許加政表示,過去我們可能是半年或一年審視一次國際局勢,但現在卻可能每個禮拜、甚至每天,都要去注意有什麼新的變化。嚴格來說,未來台灣甚至全球產業一定跳脫不出「美中關係」的影響;「美中關係」不僅是對美國或中國產生影響,而是會有廣泛的連動關係。在安全的考量下,廠商在全球的布局要更多元化:例如印度的習慣、文化與中國地區有很大差異,假使有大陸台商要在印度擴廠,便不能簡單的把大陸經營模式在印度複製。許加政指出,近期國際局勢在美中貿易戰開打後,黑天鵝與灰犀牛接連而來,影響全球產業之餘,也考驗著廠商快速因應的能力。


圖片來源:Pixabay

美中關係、新冠疫情驅動企業改革

回顧過去幾年,從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始,到2019年美中科技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及2021年供應鏈斷鏈,外部環境變遷不斷,影響所及,廠商也不得不認真思考企業改革以因應變遷。

在2018年美中貿易戰之初,廠商比較擔心的是關稅問題,但在關稅仍未全面提升之際,美中科技戰又於2019年開打,此時美國主打的戰略是限制美國對中國輸出或使用其相關零組件、設備,效應最明顯反映在半導體領域,大陸半導體廠受影響最大。在科技戰還沒結束之際,2020年又迎來新冠疫情。此時一方面防疫需求激增(像是醫療物資及設備、居家工作、宅經濟需求激增),但另一方面由於疫情導致封城、鎖國及人員限制、而產生供應鏈斷鏈危機,到2021年呈現白熱化。

原本在美中貿易戰及科技戰期間,包括國際大廠及台商在內的許多廠商,已計劃將生產地從中國撤出,佈局東南亞,然而,2021年東南亞各國疫情升溫,封城鎖國的戲碼不斷上演,使得供應鏈斷鏈情況加劇;好不容易等東南亞疫情緩和,中國又出現能源危機,斷電情況無日無之。各種狀況加總,將供應鏈斷鏈危機推到高峰,料短期內難以舒緩。

美中對抗從貿易戰到科技戰,都環繞著兩大議題:(1)美國推動去中國化、(2) 中國推動去美國化;許加政認為,最終呈現的結果將會是「一個世界、兩套系統」。再加上疫情及能原危機的不確定變數,廠商要因應這種局面,必須能作到「一種產品、多地生產」,以及「一家企業、多元管制」。在未來10年內的演變要於2年內完成的情況下,許加政表示廠商應該追求如何建立信任與韌性。

各國政策加速驅動供應鏈重組與產業布局

環顧全球,在外在環境快速變動之際,各國政府都明白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道理,均已祭出政策以驅動供應鏈之重組。

表1. 各國政府祭出政策以驅動供應鏈之重組

國家

政策

美國

(1) 2021年1月25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屬「買美國貨」行政命令

(2) 拜登上任後,承諾支持美國供應鏈本土化政策

日本

日本推出「供應鏈對策國內投資促進事業」計畫與「半導體策略」建立自主供應鏈

巴西

巴西科技部於2020年3月底公告對資通訊廠商實施投資研發申請減稅施行條例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政府於2020年7月推出「國家經濟復甦計畫」,吸引外資企業將營運地點遷移至馬國

墨西哥

墨西哥針對關稅徵收有幾種稅收優惠政策,讓廠商在進口時可獲得進口關稅免除或臨時免除

越南

越南政府於2020年12月30日簽發第38號公告優先投資發展的高科技清單暨鼓勵發展的高科技產品

印尼

為增加國外直接投資,印尼政府透過印尼外國直接投資委員會,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的產業提供稅收優惠

捷克

2021年元旦起,臺灣企業在捷克投資取得股利或收取權利金收入,將從原本稅負35%降至最高不超過10%;營業利潤;符合未設常設機構條件,則可降低至免稅

印度

著重於透過簡化稅政與提供租稅優惠,吸引海外投資人赴印度投資;另外透過關稅增加促使廠商前往印度設廠

泰國

(1) 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依據投資活動類型評斷獎勵等級

(2) 政府針對生產基地移到泰國的企業提供稅務獎勵

資料來源:各公司、MIC整理,2021年10月

綠色經濟將成產業升級標準

除了外在環境變化快速外,一些發展中的趨勢也不容忽視,許加政指出ESG即其中之一。ESG是指 Environmental (環境)、Social (社會)、Governance (公司治理),近年來全球越來越多投資人用ESG分數來衡量一間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因此除信任與韌性外,ESG的布局也是重要的企業營運思維方向。

其中,節能減碳的綠色經濟即為ESG重要一環。

  • 美國總統拜登承諾未來4年投入二兆美元以實現綠能經濟,推動美國潔淨能源發展。
  • 歐盟承諾到2030年溫室氣體之淨排放量將較1990年減少55%,並在在2050年成為氣候中立(climate neutral),也就是不再對氣候構成影響。由此可預見往後產品輸出歐盟認時認證要求會更高。
  • 中國大陸宣布將於2035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重點項目為低碳技術、再生能源與電動車等。

供應鏈正在重組

在過去幾年間,台灣資訊硬體廠商的生產基地已開始慢慢重新調配中,從表2可見,中國的生產比例漸漸下降中,這是否代表台商已逐漸將產能移出中國大陸?許加政表示,依據他與廠商訪談的結果,答案是否定的。其實移出的產能相對是有限的,反而是因為基於安全性考量,高階機種在北美及台灣生產的比例提升;由於總體產能是提升的,因此在中國大陸的部分下降不多。許加政指出,這時候要關心的是產業聚落是否能順利形成。

表2. 資訊硬體供應鏈生產及出貨地分析

 

216 (美中貿易戰開打前)

2020 (美中貿易戰開打後)

出貨區域分布

區域

桌機

筆電

伺服器

區域

桌機

筆電

伺服器

歐洲

11%

26%

13%

歐洲

11%

22%

12%

北美

23%

32%

33%

北美

24%

35%

35%

中國大陸

29%

14%

18%

中國大陸

28%

13%

16%

東南亞 (含台灣)

23%

14%

4%

東南亞 (含台灣)

24%

15%

4%

其他

14%

14%

32%

其他

13%

15%

33%

生產基地分配

區域

桌機

筆電

伺服器

區域

桌機

筆電

伺服器

台灣

1%

0%

1%

台灣

3%

3%

12%

中國大陸

86%

98%

59%

中國大陸

83%

94%

40%

其他

13%

2%

40%

其他

14%

3%

48%

供應鏈 移轉

桌機2016~2020移動變化

自美中貿易戰懲罰性關稅後,部分廠商陸續新增至墨西哥、捷克等地進行桌機組裝生產

多數零組件料件仍以中國大陸生產製造為主,後配送至各國

筆電2016~2020移動變化

中國大陸擁有完整筆電產業聚落,台灣ODM廠商幾乎全在中國大陸生產筆電

由於美中貿易的懲罰性關稅未波及,筆電在2020年於中國大陸製造比重仍達94%

伺服器2016~2020移動變化

區域產能分配以伺服器在台灣生產比重最高

中美貿易戰加新冠疫情使得伺服器廠商移出中國的動作更為明顯,進而促使台灣、東南亞等生產比例上升

資料來源:MIC,2021年10月

許加政表示,就觀察及預估,供應鏈重組有五個階段,分別是:

第一階段:2018年以前,桌機、伺服器等系統組裝往海外布局;
第二階段:2019年美中貿易摩擦趨嚴重,主機板等產能部分轉移或擴產海外;
第三階段:2020年疫情影響後續元件持續部分轉移或擴產;
第四階段:2025年以前,筆電、平板等供應鏈逐步形成聚落;
第五階段:2035年以前,一個世界、兩套系統成形?多套系統成形?

面對變遷,許多廠商的因應是短鏈加上供應鏈在地化,建議包括 (1) 暫不擴大中國大陸生產線,改為擴增台灣/東南亞生產規模、(2) 高階產品轉移至北美/台灣生產,中階產品轉移至東南亞/東歐地區、(3) 於美國、中國及台灣擴展研發區域、(4) 擴展銷售區域,包括美國、中國大陸、東南亞;(5) 擴展組裝/生產區域,包括東南亞、東歐及中南美洲。

 

參考資料:

 

作者: 李淑蓮
現任: 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