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期
2021 年 12 月 22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2030年全球電子垃圾將達7470萬噸,
ICT產業加速循環經濟應用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根據聯合國發布的《2020 年全球電子廢物監測報告》,2019年全球創紀錄產生了5,360萬噸的電子廢物,由於疫情加速數位化發展,預測到2030年,全球電子垃圾恐將超過7470萬噸!為了對抗日益惡化的電子垃圾問題,歐盟在2020年提出的新版「循環經濟行動方案」(New Circular Economy Action Plan),聚焦於電子與ICT、電池與汽車等資源使用量大,且可回收潛力高的產業,隨著2021年3月歐盟「維修權」生效,電子產品、電器生產商要為其新產品,提供長達10年的維修和零件服務。

綠色交易
圖片來源:CECE

全球電子垃圾現況

全球一年電子廢棄物約5,360萬噸,回收和再利用率只17.4%,其中歐洲42.5%,亞洲11.7%、美洲9.4%、大洋洲8.8%、非洲0.9%。從人均產生電子垃圾来看,歐洲人均產生電子垃圾居冠(16.2公斤)、其次分別是大洋洲(16.1公斤)、美洲(13.3公斤),亞洲和非洲分別為5.6公斤和2.5公斤。

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董事總經理黃正忠指出,全球一年電子廢棄物約5,360萬噸,已被妥善回收僅佔 17.4%,代表高達570億美元原物料價值被浪費或未被妥善回收,循環經濟需要價值鏈整合,淨零(Net Zero)是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轉捩點。

歷年全球電子累積的廢棄物已形成垃圾海嘯,根據聯合國發布的《2020 年全球電子廢物監測報告》,2019年全球產生了創紀錄的5,360萬噸電子廢物,從2014年起短短五年內成長了21%,預測到2030年,全球電子垃圾將達到7,470萬噸,電子垃圾成為世界上成長最快的家庭垃圾,其主要原因是電氣和電子設備的更消耗率高、生命週期較短,以及維修的選擇很少[1]。黃正忠認為,因疫情加速全球數位化進展,造成更大量的電子廢棄物,2030年的電子廢棄物恐遠超過當初的估計值。

圖一、2030年全球電子廢棄物預估

圖片來源:The Global E-waste Monitor 2020

智慧手機每年平均銷量為15億台,製造一支手機需要500~1,000種不等的塑膠與金屬零件,全球每年電子垃圾有一成來自於智慧手機,不僅使用數量多、使用時間短且回收率低,智慧手機所造成的電子垃圾,對資源、環境、健康等多層面造成衝擊。為了解決全球龐大的電子垃圾問題,必須從生產面和市場面導入產品的維修和回收策略,以減少電子垃圾的產生。

台灣大哥大日前舉辦第三屆《2021年台灣大哥大循環經濟線上論壇》,今年聚焦「ICT產業資源與智慧裝置的價值再生」,台灣大哥大預計於2021年底加入RE100倡議,承諾最遲在2040年達到100%使用再生能源,全力邁向淨零排放目標努力。台灣大哥大副總經理劉麗惠在論壇中分享,台灣每年平均生產28.7公噸的廢棄手機及配件,廢手機存在著對環經衝擊的風險,台灣大哥大從2008年開始展開第一階段「廢手機回收」,14年來累積回收舊手機達17萬支,換算減碳11.6萬公斤、回收的貴金屬經濟效益達353萬元,省下將近1000個家庭的年用電量。2015年啟動進階版「舊機換新機」,由台灣大哥大收購舊手機、經過鑑價再轉銷國內二手市場或東南亞及杜拜等,七年來舊機換新機達5.4萬支,不僅延長手機生命週期減緩衝擊,並累積創造出3.8億元的經濟效益。透過手機資源循環,不僅只是減少廢棄資源,還能促進手機內金、銀、銅、鋁等有價貴金屬的再利用,邁向淨零排放的終極目標。

台灣德國萊因董事總經理王秀雲則分享對於歐洲ICT企業資源循環趨勢的觀察。近年歐美各國紛紛提升電子產品在設計與製造上的可維修程度與回收規範,歐盟啟動循環經濟行動方案、美國則提出涵蓋43國的電子產品環境影評估,目的都在提升電子產品的維修性,鼓勵企業從產品設計上延長產品的使用周期。

圖二、歐美電子產品生命週期的相關規範

圖片來源:2021/12/14「台灣大哥大循環經濟論壇」,王秀雲簡報

歐盟循環經濟行動方案

歐盟2020年提出的新版「循環經濟行動方案」(New Circular Economy Action Plan),呼應綠色新政宗旨,聚焦於資源使用量大且可回收潛力高的產業,具體包括電子與ICT、電池與汽車、包装、塑膠、紡織、建材與建築、食品,明確指出包含ICT產業在內的產品,須遵循可維修性、可回收性之要求,歐盟並於2021年通過「維修權」。

王秀雲解釋,首先,歐盟將建立永續產品規範,確保歐盟市場上的產品在設計時,同時兼顧到耐久性、可重複使用、易於修理與回收之要求,並盡可能使用再生材料製作產品;未來一次性使用的產品將受到限制,同時將資源轉換為高品質的二次性原料,確保能減少浪費。另一方面,歐盟將強化消費者權利,隨著2021年3月「維修權」生效,電子產品、電器生產商要為其新產品提供長達10年的維修服務,在維修期間内需確保有足夠的替代零件可供維修。

圖三、歐盟綠色新政重要元素
https://eur-lex.europa.eu/resource.html?uri=comnat:COM_2019_0640_FIN.ENG.xhtml.COM_2019_0640_FIN_ENG_12002.jpg
圖片來源:EUROPEAN COMMISSION

美國推動電子產品環境影響評估工具

2003年美國環境保護局召集相關利害關係者會議後,發展出「電子產品環境影響評估工具」(Electronic Produc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ool,簡稱EPEAT),被視為電子產品最具影響力的綠色標章,主要目的在於滿足美國政府與大型機場日益增加的綠色電子採購需求,適用範圍涵蓋43國。直到2009年,美國聯邦政府正式要求旗下部門採購需符合EPEAT,包含電腦/顯示器、影印機/印表機、電視、手機、伺服器、太陽能模組與變流器、網路分享器等。

王秀雲指出,EPEAT標章等級包括23條必要準則與28條選擇準則,符合全部必要準則為銅牌、符合全部必要準則與至少50%選擇性準則為銀牌,符合全部必要準則與至少75%選擇性準才能拿到金牌。台灣參與EPEAT的廠商包含Acer、ASUS、BENQ、冠信電腦、神基科技與冠捷科技等等。

而IFIXIT是於美國成立的民間團體,透過電子電器產品維修的資訊透明化,達到延長產品壽命,並促使企業推出高維修度的產品。王秀雲表示,IFIXIT在網路平台透過各地熱心專家提供各類電子電器產品的維修手冊翻譯,並由專家群的實際拆解經驗,將電子電器產品可維修分數放在平台上供消費者参考。IFIXIT本身是不用收費也不付費的平台,透過販售拆解各式電子電器產品的工具取得營收,平均每分鐘有1.629位使用者在IFIXIT上面搜尋維修手冊,或是搜尋產品的可維修度評價,HTC、Motorola等大廠都是IFIXIT的官方合作夥伴,將陸續推出IFIXIT認可的高維修度智慧手機;IFIXIT也宣布將與微軟合作推出官方認證的維修工具套件,讓第三方可以自行分解並維修微軟旗下的Surface機型。

2024年二手手機循環經濟將達650億美元

市場研究公司IDC指出,2020年全球二手(包含翻新在內)智慧型手機銷量成長9.2%,達到2.25億支;預估到2024年二手手機市場將以11.2%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達到3.5億支,規模約為650億美元。二手手機回收再使用方式有三種:首先是整新再使用,像是2014年在法國成立的Back Market平台,將3C產品整新後再以全新商品三至七成價格販售,該平台在疫情間快速成長,全球客戶數高達500萬人;其次是廢棄回收再利用,例如Apple推出拆解舊iPhone機器人Daisy和Dave、鴻海旗下的新能循環科技回收二手機翻新利用;最後是新用途開發,例如Samsung Galaxy的Upcycling at Home,是透過SmartThings應用程式,用戶可重新利用閒置的智慧型手機,改造為便利的智慧居家裝置,如幼兒監視器、寵物照護方案等。可以發現供應鏈中各個角色,皆有助於二手手機循環經濟的推動。

王秀雲舉例,手機品牌大廠Apple正在有計畫、階段性的進行循環經濟,在產品材料方面,MacBook Air與Mac Mini所使用的鋁製外殼,均為100%可回收材質,零售包裝亦使用100%可回收或可再生的材料。在產品維修部分,Apple在2019年8月宣布新版獨立維修供應商計畫,將比照Apple授權服務供應商(AASPs)模式,提供原裝零件、工具、訓練、維修手冊與診斷工具給獨立維修商。為了維護歐洲及美國市場,今年11月,Apple宣布將販售原廠零件與工具給消費者自行維修,並提舊零件回收折抵制度,預計2022年於美國先行實施。

王秀雲認為,ICT企業的循環經濟將帶來新的商業機會,包括副廠零件的製造商機、電信業者門市開始賣電子零件跟維修工具,維修手機和電子電器的業者可能回春,未來回收業者也要能拆解電子產品,將產品中可利用的部分再拆出來再使用,歐盟的綠色新政預計將帶領未來的新綠色革命。

 

資料來源:

 

備註: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