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在量子科技已布局多年,院長廖俊智表示,從2019年開始體認到量子科技已經在全世界風起雲湧,所以在2019年底疫情開始之前,中研院便展開了一系列腦力激盪的會議,到了2020年初便以視訊會議方式進行,邀請了院內專家來研商要如何發展量子科技。在討論到「為什麼要發展量子科技,有沒有不得不做的理由」時,發現有許多不得不做的理由。最重要的是,經過過去數十年的努力,整個科技界已把量子科技推動到量子2.0的地步,開始能夠利用一些量子中的特殊性質(如量子疊加、量子糾纏等技術)來完成新的應用,進步非常快,幾乎每一個禮拜便有新的技術突破,讓人覺得膽戰心驚,知道如果現在不做就來不及了。
與會貴賓合照,攝影:李淑蓮
左起: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副執行秘書沈弘俊、鴻海研究院執行長李維斌、台灣新思科技總經理李明哲、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行政院科技會報副召集人/科技部部長吳政忠、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
科技部政務次長林敏聰、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周美吟、量子系統推動小組召集人果尚志、
量子系統推動小組執行長張文豪、
量子系統推動小組總工程師王明杰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整合中研院、經濟部與科技部,攜手產業界打造的量子國家團隊,於3月16日舉行跨部會聯合記者會,宣布17個量子國家研發團隊正式啟航,藉由跨領域跨部會產學研共同推動量子關鍵技術研發以及量子科技關鍵零組件製造,使台灣產業在量子世代有重要的立足點。
資料來源:《攜手產業 共創台灣量子科技新未來》簡報,果尚志/張文豪,量子系統推動小組,2022年3月16日
跨部會量子國家隊規劃、目標與社會效益
因應未來全球量子科技變革,歷經產官學研整體規劃、整合與凝聚共識,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科技部、中研院與經濟部共同規劃出大型量子科技計畫 — 量子國家隊。將藉由跨部會合作,結合最具優勢的產業研發資源,以共同發展量子元件製程。國家隊規劃的終極目標是藉由「建構出台灣自製可真實運算之量子電腦與自製資訊安全之量子通訊網路系統」,研發出量子科技關鍵核心技術。
為達此終極目標,「量子國家隊」至關重要的最後一塊拼圖 — 量子國家隊研發團隊歷經整合終於到位,共計17個產學研團隊,其中包含 72位跨領域與學研法人單位的專家學者以及24家公司,研發面向將聚焦於「量子元件」、「量子電腦」、「量子演算法」及「量子通訊」等技術項目或跨項目整合發展。在接下來數年間,研發團隊將針對現在量子科技之瓶頸,進行突破與研發,希冀開發出台灣獨到之量子科技軟硬體產業之關鍵核心技術,並繼而順利界接到產業端。
資料來源:《攜手產業 共創台灣量子科技新未來》簡報,果尚志/張文豪,量子系統推動小組,2022年3月16日
上述這些關鍵技術的研發,短期內如後量子密碼學可以快速提升台灣資安防護的安全等級,現階段的量子電腦也難以破解新的後量子密碼學所產生之數位簽章。量子演算法與啟發應用計算,則可以較早於量子電腦模擬器或者是量子退火機器上開發應用,並使用於分析藥物開發、金融預測、交通運輸等生活重要事項。中期為架設出都會型規模網絡甚至更大型的網絡,可達到絕對資安通訊的程度。就長期成果言,台灣將可掌握關鍵技術,如參數放大器與低溫電路的研發,及後續經由產學合作而成的縮小化商業化零組件,前列各項成果將使台灣的產業能在未來量子世代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整合產學研發能量,開創台灣量子科技產業新未來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副召集人暨科技部部長吳政忠表示,台灣量子國家隊的成立,已跳脫由單一部會或僅由學界進行上游研發之模式,實現了跨域、跨校、跨單位之組合,更藉由產業界的參與,打造產學研從上游到下游完整的研發模式,為台灣量子科技的發展與人才的培育奠定深厚的基礎與能量。
資料來源:《攜手產業 共創台灣量子科技新未來》簡報,果尚志/張文豪,量子系統推動小組,2022年3月16日
同時,面對即將來臨的量子新世代競爭,台灣在半導體製程、IC設計與封裝技術,以及軟體與通訊產業的優勢,有利於量子科技整體技術藍圖的開發,未來在量子國家隊所建構的產官學研平台上,期待透過半導體產業鏈的合作,加速台灣量子科技的研發與產業化。
作者: |
李淑蓮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總編輯 |
學歷: |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
經歷: |
北美智權報主編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