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期
2023 年 06 月 21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東南亞產能崛起:越南將成為另一個中國廣東?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全球景氣的復甦,全球大廠紛紛相中亞洲供應鏈市場的多元背景,將產線設置於亞洲的情形日益俱增。KPMG、太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PBEC)及澳洲蒙納許大學馬來西亞分校(Monash University Malaysia)日前共同發布《亞太地區全球採購解密》,顯示大部分的產能流動發生在亞洲,其中55%集中在東南亞及南亞。KPMG安侯建業專業策略長池世欽認為,企業遷移產地至東南亞地區,最主要的原因是要避免過度仰賴單一市場製造,而越南是這波產地移轉最大的接收國家,發展速度超乎預期,堪比是十年前的廣東翻版……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亞太地區全球採購解密》報告主要受訪對象是《財富》世界500強的跨國企業,其中超過75%為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這份報告分析了132家正在考慮或已經改變其供應鏈採購來源的企業,涵蓋2018年至2023年、共232個的產地遷移。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的產能流動發生於亞洲:55%在東南亞及南亞、6%在東北亞、17%在美洲,尚有12%在歐洲。企業遷移產地至東南亞地區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避免過度仰賴單一市場製造。

圖一、2018年至2023年企業搬遷分佈

圖片來源:KPMG《亞太地區全球採購解密》報告

過去三年間,中國的進出口成長速度約為全球平均的五倍之多。即使在全球皆面臨外來直接投資(FDI)萎縮的情況下,近年中國的外來直接投資熱度依舊不減,證明中國強大的拉動因素(pull factors),也迫使企業在中國接連擴展。

隨著全球景氣的復甦促使需求量增加,各大廠家紛紛相中亞洲供應鏈市場的多元背景,決定將產線設在亞洲的情形日益俱增。池世欽指出,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中國的貿易市場地位仍然難以動搖,特別是在科技產品的市佔率連連攀升,諸如機械和設備、智慧型手機與筆記型電腦,以及新興的綠色科技產品等。不過,疫情與地緣政治情勢帶來的考驗,迫使企業重新思考其全球供應鏈的布局和經營格局,從何處取得原物料、乃至生產線的搬遷地都是跨國企業考量的重點。

而東南亞是亞洲第三大、世界第五大的經濟體,此刻正走向與中國相似的經濟成長路徑。其中,旅遊業可說是東南亞最舉足輕重的產業,目前正緩慢但穩健的朝著疫情前締造的4,000億美元紀錄前進,連帶加強了消費者信心,並促進東南亞整體區域經濟的繁榮。

已有超過五成(53%)的企業選擇將產線遷移至具備製造與生產相關基礎建設的國家。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從中國移往其他國家進行生產的產業以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占35%,再來依序是家用產品13%、工業用品12%和汽車10%。然而,仍有其他的推動因素(push factors)與拉動因素影響企業產地搬遷的決策。根據統計,較為顯著的推動因素包括高地價、勞動力不足、疫情相關禁令及原物料短缺等,約占25%;而拉動因素則有優化供應鏈的契機(7%)、更接近消費市場(6%)、低廉的地價與勞動力(6%),以及稅賦優惠(5%),共計24%(詳見圖二)。

圖二、供應鏈市場遷移成因

圖片來源:KPMG《亞太地區全球採購解密》報告

蓄勢待發的越南

而在此波產地供應鏈遷移過程中,越南是最大的產地移轉接收國家(receiving country),也是唯一同時吸引高附加價值產業(電子、工業和零組件)和低附加價值產業(家居、服飾和鞋履)進駐的市場。由於中國傾向發展更多設計、品牌及研發等高附加價值的全球性商品,東南亞國家因而順勢接手不可或缺的基礎生產及組裝作業。池世欽分析,越南憑藉優惠的稅率及廣設工業園區吸引外來投資人,並在東南亞市場上脫穎而出,加上較不受地緣政治風險影響,以及低廉的土地與勞動力,也是越南吸引企業入主的關鍵因素。

從許多方面來看,越南與廣東非常相似,只是越南發展程度晚了近十年。事實上,越南2021年的人數規模、人口組成及最低薪資水準,皆堪比2011年的廣東。在2022年第一季,越南的出口量已超越深圳,比先前預估的時間更提前,顯示越南正以驚人的速度轉型蛻變。十年之內,越南出口項目從原本以農業和服飾,變成以電子零組件及電腦設備為大宗,儼然成為生產手機與通訊設備的前鋒,並且正在快速形成一個大型的中產階級消費市場。

不過,池世欽也提醒,台商前往越南投資需要特別留意,越南為了遵循「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CPTPP),2024年將面臨薪資調升導致成本上升的壓力。雖然越南在基礎建設與勞動力強韌度的面向上持續精進,但因鄰近中國這個世界工廠,越南在扮演亞洲供應鏈市場方面,仍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亞洲新興市場發展值得期待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預測,亞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今年的經濟成長速度將比全球平均水準高出20%,儘管近期全球經濟仍受多方因素干擾,但亞太地區的經濟成長仍值得期待。企業在搬遷或轉移產能至一個全新的國家時,關鍵考量因素為運輸成本、交貨可靠性、供應方量能及供應商財務穩定性,為擴展國家經濟,政府應持續實行各項有效措施、優惠稅率與配套規劃,以吸引更多製造商、供應商、品牌商與投資人的注入,並為企業尋求人才和勞動力。

 

資料來源: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