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權報總覽 > 產業與經濟           
 
苦逼的原告、苦逼的被告 大陸專利訴訟 誰最牛逼?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4.06.17
深圳一家公司好不容易走到要通過上市申請那一天,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預定當天下午要宣布通過IPO申請,沒想到上午證監會突然收到傳票傳真,內容直指今天下午要過會的這家公司,主打的產品涉及專利侵權被起訴,原告的目的正是抓緊時機,痛擊該公司要上市最大的賣點。結果證監會馬上決定「下午的會別開了!」在大陸被控專利侵權千萬別掉以輕心,否則就連長久規劃的IPO都有可能當場泡湯……

根據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2013年專利行政執法辦案總量16,227件,比2012年成長79.9%。其中,專利糾紛辦案5,056件(其中專利侵權糾紛4,684件),成長率101.4%;假冒專利案件共11,171件,同比增長71.5%,辦案數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大陸專利侵權糾紛 外觀設計案件最多

而2013年受理的5,056件專利糾紛案件中,以「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案件為主。外觀設計專利案件2,829件,占56.0%;實用新型專利案件1,665件,占32.9%;發明專利案件562件,占11.1%(見圖一)。由於外觀設計與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糾紛更適合採用便捷、高效的行政途徑解決,因此也反應在申請量上。

圖一、2013年中國專利糾紛案件數量統計

資料來源:SIPO

儘管專利權人有權發起專利侵權訴訟,主動權握在原告手上,看似比較有利,但在大陸而言,原告也不是這麼好當;如果不幸淪為被告,最有效的策略是提出專利無效請求。根據統計,2013年總共有2,930件專利無效申請案,其中實用新型1,394件、外觀設計933件、發明603件,審查結果至少有三成是無效,還有一成是部分無效。

大陸一審程序從提告到結案,原則上應在六個月之內完成,但就過去經驗來看,一審程序官司打個三年,也是常見的。一審的重點主要是查明事實,原告的證據最好都在一審期限內提出,因為要提出新證據的限制非常苛刻,所以一定要把握時效。專利訴訟還會涉及專業領域及技術鑑定,一般鑑定時間至少就要6個月,導致一審很難在一年之內結案。不過被告有可能提出專利無效請求,如果專利很明確不具有效性,法院會裁定停止訴訟。

通常在一審若有技術爭議無法判明時,會由法院委託進行技術鑑定,雙方當事人提出的鑑定報告只能當作參考,不會成為定案證據。二審法院出現委託鑑定的情況很少見,不過三星公司曾在一審敗訴判賠5,000萬元,後來三星在浙江高院提出上訴,用大量事實說明技術對於判決的重要性,最後才說服法官罕見的在二審提出技術鑑定。

原告的策略:三一定律

工業總會6月主辦的「大陸專利業態最新趨勢與名案實務分享研討會」,邀請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産權代理有限公司高級合夥人劉芳、黃家偉及黃健來台分享專利訴訟的實務與經驗。

身為一個代理專利訴訟經驗豐富的IP司法鑑定專家,劉芳認為大陸各地法院在專利侵權審理上仍具有差異性,至於法院的審理水平,則是沿海、發達地區普遍高於內地。若決定要當發起專利訴訟的原告,別忘記要知己知彼、多了解被告。

劉芳在2002年接到一件專利訴訟案子,擔任被告方的代理人,事隔多年與原告熟識之後,私下問原告為什麼要告這家公司,因為它並不是市場影響最大的一家。結果原告透露,選擇這家公司作為被告是因為它符合「三一定律」,也就是「市場增長速度最快、技術研發一般、法律管理能力不高,符合這三個條件的,一定打他!」這在大陸仍是專利權人發起訴訟的基本法則,可見選擇被告也是有規則可循的。

原告的困境:苦難的證據

「有時候你明明知道人家侵權,就是找不到證據。」鎖定目標對象後,最痛苦的是拿不到實物和財務證據,因此劉芳才會以「苦難」來形容原告面對蒐證無力的心情,不但被告的財務數據很難取得,法院對於證據的形式要件非常嚴苛,若要使用網路證據,還要有公證手續。

劉芳建議,原告必須多方了解這行業其他公司的利潤率、對手市佔率,有些行業主管會有相關數據,可請法院申請調取資料。若實在拿不到的財務證據,只好用市場調查數據,但原始真實性可能很簡單就被對方否決了,因此訴訟過程中若能說服法院去被告公司現場取證,對原告是最有利的。

而台灣企業非常關心的就是「訴前禁令」,害怕一旦成為被告,會被查扣或凍結公司戶頭。幸好現在各地法院的態度是「能不做就不做」,因為南京法院曾接了一件專利訴訟,原告提交證據要求扣押及凍結被告兩個公司帳戶,結果導致被告的錢進不出來也出不去,連工資都發不出,最後演變成員工上街抗議的社會事件,這讓法院承擔很大的社會責任,日後對於訴求禁令趨於謹慎,條件設限也非常多。

被告聲譽掃地 IPO計畫被迫中止

被控侵權對公司有何影響呢?一旦被告專利侵權,可能要面對停止生產銷售、賠償、聲譽等問題。現在最嚴重的是公司要申請首次公開發行(IPO),卻因為涉及專利侵權訴訟而影響上市大計。

劉芳遇到一個最極端的例子,深圳一家公司好不容易走到要上市要過會那一天,證管會預定當天下午就要宣布發審會通過IPO申請,沒想到上午證監會就收到原告的傳票傳真,內容直指今天下午要過會的某某公司,已經被起訴專利侵權,涉及侵權的正是這家公司主打的產品,目的在痛擊該公司能上市最大的賣點。結果公司馬上就被證監會告知「下午的會別開了」,IPO規劃當場泡湯。根據證監會的基本規則,一旦錯過審查時間就要半年後重來,最終這家公司就與上市機會擦身而過。

還有廣東一家公司也是準備申請上市,卻遇到對手揚言提告專利侵權,因為對方要求的賠償金額太高,雙方一直談不攏,結果還是對簿公堂。被告公司的老闆認為,對方專利和自家產品之間是有差異的,本來覺得沒問題,所以就不以為意繼續準備上市,審查過會當天都訂好了酒樓要舉辦慶功宴,結果卻出乎意料被證監會通知申請沒過,原因一樣也是證監會收到了競爭對手發來的傳票。

由此可見。遇到專利訴訟時不能掉以輕心,一旦被控告侵權,通常有幾種措施可以採取,像是質疑法院的管轄權,提出終止訴訟請求;挑戰專利權,提出專利無效請求;或是現有技術抗辯,以及申請技術鑑定。在應訴之前,首先要考量是否提出專利無效請求,也有被告會直接訴求不侵權,只是比較少數。

被告的處境:糾結的證據

對於原告而言,提出證據是苦難的開始;但對於被告來說,要不要提出證據卻是心理上的複雜糾結。糾結的原因是,是否真要把所有東西都攤開來,證明自己肯定沒有侵權;還是只拿一部份,又或什麼時間點拿出去?劉芳提醒,作為被告必須靈活一點,不一定要一口氣拿出全部的證據,難保不會換來「言多必失」的結果。還有一些被告其實也跟原告一樣「感覺很苦難」,因為公司明明在原告獲得專利之前早就在銷售,卻找不到證據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在專利訴訟往來的過程中,原告總是希望審理速度加快、馬上成功;被告則希望訴訟程序盡量放慢,也可能在過程中考慮和解,或是提出反訴訟作為制衡手段,你告我幾個侵權,我也回敬你一些訴訟,如此一來雙方手上都有談判籌碼。

專利無效審查結果  影響法院審查心證

專利無效審查才是大陸的專利訴訟重頭戲,因為審查的速度快,複審委員會接受專利無效請求後,一般要在6個月之內完成審查,主要針對專利的品質、技術問題,以及需要澄清的事實進行審查,專利無效審查在5~6個月內肯定結案,只有極少數才會拖延。

按照社會穩定的預期,若複審委員會做出專利無效的結論,法院審理時會推翻的機率很低,只有不到10%,法院通常會直接請原告撤訴。另一方面,涉及高新技術的專利訴訟越來越多,很多太專業的領域法官根本看不懂,法官也會也想看複審委員會的結論,如果專利無效法院就不用審查了!因此啟動無效請求的確是會影響侵權審理的。

因此,被告時最積極的應對措施,莫過於提出高品質的專利無效申請應戰。另一方面,代理人在接受原告委託時反而會特別慎重,要先確定這專利到底有沒有效,才能知道勝算有多大。

2010年12月,諾基亞公司(Nokia)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八起專利侵權訴訟,控告上海華勤未經許可,在其製造和銷售的手機產品中,使用了Nokia八項涉及通信標準的核心專利,Nokia要求賠償人民幣9,000萬元。Nokia此舉只是殺雞儆猴,若成功控告上海華勤,將對大陸整手機行業收取高額費用。身為被告的上海華勤也提出專利無效反擊,最後Nokia的八件發明專利中,五件被法院宣告全部無效、一件部分無效,僅兩件維持有效。劉芳代理此案的過程中,在大量資料中找到專利不具新穎性和創造性的證據,她認為專利穩定性做的不好,是Nokia專利被判無效的主因,可見專利穩定性對於原告有多重要。

提出專利無效申請 注意掌握黃金15天

根據中國專利法第45條的規定,自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公告授予專利權之日起,任何單位或個人都可以提出專利權無效請求。一般而言,被告在侵權訴訟中提起無效宣告請求,目的在於讓法院中止正在審理的侵權訴訟。因此,在專利侵權民事訴訟中,法院通常都要求被告在答辯期間(收到起訴書副本之日起15天內)提出專利無效請求。若在答辯期間屆滿後才請求宣告專利無效,法院就不會終止訴訟。

要提起專利無效請求只有15天期限,在整個訴訟過程中,時間是很緊張的。比方說大陸有十一長假,前後加起來假期可能有八天之多,常有人故意選在十一長假或春節前夕發出傳票,等假一放完沒多久就要到期了,無論要找證據、找律師、找有效的解決方案,都有迫切的時間壓力,所以時效上要特別注意。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