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手機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在中國遭受反壟斷調查,結果最快2014年11月出爐,外傳可能超過10億美元的天價罰款,讓這起案件引發全球世界矚目。聯發科是高通目前在中國手機晶片市場最大的對手,新一代真八核系統單晶片效能可望在明年初趕上高通。價格目前是聯發科最大的優勢,雖然中國大陸是為了扶植本土產業而瞄準外資,但若高通被迫調降晶片價格或降低專利授權費用,對聯發科或大陸其他晶片業者來說,反而未必有利。 |
高通2013年總營收近249億美元,光是專利授權費就占總收入的超過三成,其中近50%來自中國大陸的貢獻。高通挾著牢不可破的專利優勢,智慧手機廠商每出貨一支手機,不但要支付高通晶片價格,還要按單機售價額外支付3%~6%的專利授權費用給高通,加上高通收取不公平的高價許可費問題,難怪成為中國大陸整頓外資企業壟斷競爭的重要目標。
大陸展開反壟斷調查 大型外資成箭靶
高通反壟斷案件起因於2014年2月19日,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旗下的手機中國聯盟向國家發改委遞交一份高通的商業模式損害中國手機產業的報告,舉報高通違反標準必要專利權人所應承擔按公平、合理及無歧視原則對外進行許可的義務,對華為、中興等大陸國內通信設備製造商,訂出有差別的專利許可費率,構成歧視性定價和壟斷高價;高通也被檢舉提起337調查等手段,迫使大陸企業接受其報價,國家發改委隨後依法對高通開展反壟斷調查。
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也是高通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以2013年為例,高通全年總營收為248.7億美元,將近一半是來自中國的客戶與授權設備的生產商,金額高達123億美元。
高通公佈近日剛公布2014年會計年度第四季營收為66.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3%;淨利為18.9億美元,成長率為26%。儘管如此,高通對於明年的業務前景並不能樂觀以待,因為2015年恐將受到中國的反壟斷調查,以及專利授權費問題的雙重困擾。專利收入占高通總營收的三成,難怪會讓高通罩上一層陰影。
根據大陸反壟斷法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上一年度銷售額1%以上、10%以下的罰款」。但弔詭的是,反壟斷法並未對「上一年度銷售額」作出明確的規定,究竟是指全球或中國市場銷售額,或是某一產品線的銷售額,目前都還是灰色地帶。
表一、中國反壟斷案件執掌政府部門
機關名稱 |
執掌 |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發改委) |
中國經濟政策的最高決策機構,同時也是中國最高級別的價格監管部門。 |
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
(國家工商總局) |
負責價格以外方面的反壟斷問題,如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或限制產品數量的協議。 |
中國商務部 |
針對企業「併購行為」可能造成的壟斷進行調查。 |
相較其他的反壟斷調查案件,高通此案進展很快,從今年4月到9月期間,高通已與發改委五次交換意見並接受詢問,最快在今年11月有結果。一旦壟斷成立,會依據高通在中國大陸營業額處以1%~10%的罰金,以高通2013年營業額123億美元計算,可能面臨最高12億美元罰金。雪上加霜的是,連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歐盟最近也開始陸續對高通展開反托拉斯調查。
其實中國早在2008年開始逐步實施反壟斷法,但反壟斷調查卻是衝著外資企業而來,包含高通在內已有30多家國外公司被調查,引發並不公平的爭議,因此高通案究竟會怎麼判?可說被外資企業視為風向球。
外界認為,中國官方此舉背後蘊含多種意義,除了希望高通在LTE晶片授權費用上予以降價,另一方面還要扶植中國本土相關企業,也有分析認為反壟斷調查動作,與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有關。 由於美國近來把戰略重點轉移到東南亞其他國家,引發大陸反彈,才會拿在中國的美國企業「開刀」。
事實上,除了即將進入宣判階段的高通調查案,中國反壟斷部門更是鎖定外資在中國投資最多的汽車業與科技業,除了高通之外,微軟、奧迪等國際大廠都成為調查的對象,甚至已經有部分企業被確認有壟斷事實,將予以處罰。
表二、中國大陸近期反壟斷調查外商事件
時間 |
事件 |
2013.11 |
•高通(Qualcomm Inc.)因在產品收取差別定價的權利金面臨反壟斷調查 |
2014.05 |
•嬌生、博士倫等7間眼鏡生產商,因不同形式之維持轉售價格,受到處罰 |
2014.07 |
•由於相容性、搭售等問題,工商總局突襲微軟(Microsoft Co.,MSFT)在中國的辦公室 |
2014.08 |
•發改會表示,已查明奧迪(Audi AG)、克萊斯勒(Chrysler)確實存在壟斷行為 |
2014.08 |
•發改會對日本住友等八家零部件企業、日本精工等四家軸承企業價格壟斷依法處罰 |
資料來源: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
成也專利 敗也專利
根據高通公司2013年財報資料,營收總額為248.7億美元,其中78.8億美元的營收來自於專利授權業務,占總收入的30%,但以稅前利潤來看,貢獻高達87%。不僅如此,專利授權業務所產生的利潤,比晶片業務的利潤高出超過兩倍。
高通的收益最主要來自晶片銷售和專利授權兩大項,雖然蘋果及三星手機都採用高通晶片,全球手機無線通訊核心晶片一年產值約160億~190億美元,高通至少擁有50%以上的市占率。
但高通在本質上,可說是靠專利授權來營利的公司。高通很多的專利屬於「標準必要專利」(SEPs),其他廠商在實施相關標準時,很難避免使用到高通的專利。問題就出在過高的專利許可費,讓高通成為反壟斷調查的目標。
專利收費計基礎也是高通另一個爭議所在,高通是賣蘋果iPhone手機使用的晶片,專利收費卻不是按晶片價格計算,而是以整支iPhone的售價計算專利費。高通研發的CDMA無線通信技術成為全球3G三大標準的基礎,在中國,聯通使用的WCDMA、移動使用的TD-SCDMA,以及電信使用的CDMA2000,三個標準都屬於CDMA,此任何牽涉到手機的技術,都必需支付高通昂貴的專利費。目前,在中國授權的3G CDMA廠商超過110家,4G LTE廠家超過55家,全球累計超過350家。
即使現在已經進入4G時代,高通還是持有許多核心專利,雖然現在專利比重沒有像3G時代那麼明顯,但高通掌握CDMA核心解碼專利技術,又據此不斷衍生更多新的專利,未來的影響力反而越來越大。而中國大陸調查高通的時機,恰好都是在4G推廣商用的關鍵期,因此外界才會認為是為了扶植本土的晶片廠商而打擊外資。
目前國際上的4G標準主要是主流運營商使用的LTEFDD,以及中國主導的TD-LTE。TD-LTE全球目前已有70多家運營商在用,高通也積極參與制定TD-LTE標準,並擁有不少專利,未來在4G手機晶片市場仍有市場支配地位,既然高通不能放棄中國4G的廣大市場,中國準備推出的新4G電信網絡也要仰賴高通技術,雙方因此有了協商讓步的對話空間。
雖然短期內中國晶片廠商仍無法突破高通所立下的專利技術壁壘,但在反壟斷調查的壓力下,可促使高通降低專利費等或改變收費模式,仍有利於中國的手機下游產業鏈。
既然不能放棄中國市場,面對反壟斷調查,高通是如何應對呢?
高通讓步 技術移轉、減少專利費
高通策略性從三方面釋出善意:
一、技術移轉:
高通7月4日宣佈與國內的中芯國際達成戰略合作,將自己目前主流的“驍龍”系列處理器交中芯生產。中芯國際今年年初剛推出28奈米製程技術,高通此舉將會提升中芯國際晶元的製造水平,同時,帶給中芯國際帶來更多客戶機會。
二、減少專利費:
最近,針對中國手機市場三模晶片(GSM、TD-SCDMA及TD-LTE)手機部分,高通宣布「保留」追繳的權利,也就是不向低階手機廠商收取專利費。
三、加強投資力道:
高通在中國大陸多方投資,包括小米、觸寶等移動互聯網公司,以及中微半導體、中科創達等半導體公司,至少砸下1.5億美元投資。
中國反壟斷盯上高通 未必有利對手聯發科
簡單來說,反壟斷調查提供中國大陸晶片及手機產業一個翻身的機會,但高通也不是省油的燈,儘管是傷了元氣、減少獲利,但有雄厚的技術及專利作後盾,在中國的優勢也不可能因此被輕易撼動。
目前中國大陸除了華為、中興有能力研發中高階智慧型手機的晶片,絕大多數還是直接購買高通晶片生產手機。在大陸國產手機廠商中,目前僅有中興、華為具備專利優勢(各廠商在大陸專利申請數量詳見圖一)。即使反壟斷調查迫使高通晶片降價,大陸本土的手機廠商也未必能受益,因為中國大陸手機的競爭太激烈,各家手機廠商也不敢輕易提升利潤空間。
圖一、主要手機晶片商在大陸申請專利數量
資料來源:SIPO 統計時間至2014/11/19
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資料顯示,2014年第一季高通、聯發科與展訊在手機晶片的市場份額分別為66%、15%與5%,但在中國,手機晶片市場份額最大的還是聯發科,而高通、展訊分居二、三。
圖二、2013年中國手機晶片廠商市占率
資料來源:DRAMeXchange,2014年1月
另一方面,高通的頭號對手—聯發科正在極力的追趕,聯發科新64位元真八核心晶片MT6795已在認證階段,預計2015年初即可開始出貨。由於聯發科MT6795晶片可與高通繞龍600-800系列處理器打成平手,讓智慧型手機效能可比蘋果 iPhone或三星 Note,但售價少掉一半,這種破壞力的價格正合中國市場胃口,預料推出後將被小米、華為等中國手機大廠所採用,聯發科最快在明年就有機會追上高通。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聯發科而言,價格目前是和高通競爭最大的優勢,若高通因反壟斷調查而調降晶片價格或調整授權費用,對聯發科及展訊等其他業者來說,反而是一大衝擊。
取消專利反授權 對高通殺傷力最大
一旦高通壟斷的事實確立,除了鉅額罰金、調整專利費之外,可能還會取消專利反授權,這對於高通收入和市占率影響反而最大。
由於國產手機品牌廠商很難不使用高通的晶片,但要使用必須與高通簽署專利授權協定,手機企業的相關專利要免費反授權給高通,且規定不得利用這些專利起訴高通的其他客戶。過去高通採取這種免費的反許可操作手法,將所有相關專利整合,能夠有效避免專利糾紛,也讓高通的晶片更受歡迎。
一旦裁定取消高通的專利反授權後,持有專利優勢的中興、華為將可望受益,反而是小米等新興大陸國產品牌,會因基礎通信專利的缺失而增加成本。
中國反壟斷 鎖定汽車、科技業
回頭看,其實身陷反壟斷風暴的還不只高通,更正確的說,高通只是個指標性案件。汽車業方面,高價豪華汽車業問題出自於車輛與零組件售價太高,從2011年至今,反壟斷相關部門對於汽車行業反壟斷調查已經三年,調查時間遠超過其他領域。從2012年開始,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已被授權成立專項調查組,針對汽車行業存在的反壟斷問題展開調查,並不定期地向發改委提交調查的階段性報告。
在汽車反壟斷調查中,雖然消費者終將是受惠的一方,但若國外高價汽車被迫降價,消費客群會向下延伸,反而對其他中國自有品牌汽車造成市場排擠,會帶來更嚴格的競爭。
至於科技業也是另一類危險名單,「中國經濟周刊」在2013年的封面文章中曾列出「八大金剛」名單,點名思科(Cisco Systems)、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谷歌(Google )、高通(Qualcomm)、英特爾(Intel INTC )、蘋果(Apple AAPL)、甲骨文(Oracle ORCL )和微軟(Microsoft MSFT)等八家美國公司滲透入中國國家通訊設備與基礎建設的設施上,然而華為和中興等中國企業卻被美國拒於門外。外資在中國市場的支配力太強,中國政府想要降低對外依賴程度,藉由反壟斷調查讓外資競爭對手釋出善意,藉此扶植中國企業成長。未來中國反壟斷部門調查手段更加成熟後,執法力度將會更大,影響所及不只是美國,更值得所有在中國發展的外資及台資企業留心,避免踩紅線而受罰。
- 參考資料:中國大陸祭反壟斷法 外企低頭。
- 資料來源:科技產業資訊室:高通面對中國反壟斷調查或影響之觀察。
|
Facebook |
|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