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接近尾聲,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近日公布《2014年台灣企業智慧財產管理大調查》結果,從2012年至今,企業投入在智財的人力及預算資源雖有逐年攀升的趨勢,但多數受訪企業在智財管理上仍顯被動,雖然認為申請智財很重要,卻只有不到一成企業認為公司可以靠IP賺錢,因此有近六成企業既沒有向第三人取得智財授權,也無對外授權,未能將智財的效益發揮到最大化。 |
目前許多國家已開始針智財議題展開長期性的調查,台灣也從2012年開始做調查,題目採延續性的提問,藉此觀察企業對於智財的趨勢變化。資策會科法所11月剛舉辦「智財策略暨研發成果商業化論壇」,並在論壇中揭曉2014年上市櫃企業智財發展調查現況,這也是科法所連續第三年進行此項調查。
資策會科法所針對1,111家上市櫃及經濟部中堅企業發放問卷,一共回收286份,回收率達25.7%。其中,包括上市公司173家(61%)、上櫃公司98家(34%)、中堅企業15家(5%)。回收樣本的企業類型以資訊科技產業最多(42%),其次依序是傳統製造業、其他產業、醫藥民生業、工商服務業(詳請見下圖一)。
圖一、2014智財大調查回收樣本分佈
資料來源:資策會科法所,2014國內企業智慧財產管理現況與需求調查
企業智財管理與研發、營運 尚待策略整合
資策會科法所副主任鄒宗萱指出,企業在智財相關人力、預算資源投入,近三年(2012~2014)來有逐漸攀升的趨勢,可看出企業對智財的重視。不過,多數企業智財管理的重點仍舊屬於被動,各產業類型都是以「預防侵害他人權利」為要;其次,企業認為智財管理應該要和營運發展和研發要有關聯和結合。受訪企業中,有71.3%認為智財的角色是增加經濟價值,不過卻只有不到一成(9.8%)認為智財有利於取得外部資金。反過來說,超過九成的企業認為IP是不能賺錢的。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發現,是智財人員在公司中多半以溝通協調跨部門業務為主,儘管企業在作答時認為,智財管應與營運發展方向結合,但實際上智財人員卻較少參與公司的策略制訂,像是研發策略、行銷或營運發展策略,都是智財人員比較少參與的工作(請見下圖二)。
圖二、智財人員與部門工作配置
資料來源:資策會科法所,2014國內企業智慧財產管理現況與需求調查
醫藥民生產業 海外智財控管需求最高
「企業海外發展情況及智財風險控管」是今年新增的項目。八成(82.5%)廠商有海外發展的情況,只是會因產業不同而有不同的營運重點。到海外設立銷售據點或海外行銷組織,以工商服務業最多;傳統製造業則是到海外設立製造工廠,或是到海外參展最多;醫療民生業主要是海外委託或是合作研發;資訊科技業則是委託海外工廠製造為大宗(數據詳見下圖三)。
圖三、企業海外發展情況及智財風險控管
資料來源:資策會科法所,2014國內企業智慧財產管理現況與需求調查
調查結果也發現,醫藥民生產業在海外智財管控方面相對其他產業來得活躍,包括海外商標使用管理、侵權風險調查、專利及商標授權契約、海外技術移轉契約、共同研發契約等需求,都比其他產業高。傳統製造業在海外工廠機密管理、防止技術外流措施,以及海外仿貿因應措施與管理三項的智財控管,比其他產業來得高,這也呼應了傳統製造業前往海外設立製造工廠的趨勢,因此智財策略上格外注重機密和技術的保護(請見下圖四)。
圖四、企業可能遭遇的智財風險管控情況
資料來源:資策會科法所,2014國內企業智慧財產管理現況與需求調查
七成五受訪企業 設有專門智財人員
在調查中發現,目前有75.9%的企業設有「專門」管理或處理智財的員工,科法所十年前也做過相同的調查,當時有設置智財員工或部門的企業只有一成比例,企業對於智財的重視已不可同日而語。近三年來,專責部門和專責人員的比率是逐年上升的。
此外,員工人數越多、企業規模越大,設置智財人員的比率越高,有38.2%的企業設有專責智財的「部門」,而這種類型的公司,通常有多人負責處理智財相關事務,人數以3人以上占比最多(44%);25.8%的公司僅有「專責人員」處理智財,沒有設立智財部門,而且多是由一名員工負責處理智財大小事務(66%)。
進一步來看(請見下圖五),內部設有處理智財者的企業中,智財人員的工作還是偏向例行性工作為主,像是定期繳交智財費用、專利申請、相關維護費用等。
圖五、管理智財部門或人員負責之事項
資料來源:資策會科法所,2014國內企業智慧財產管理現況與需求調查
八成五受訪企業 委外處理智財業務
高達近85%的企業會將智財業務委外,但內外一起做的占了七成,內部智財人員與委外專業服務可說是相輔相成的。不過,委外的業務通常是初階的專利申請業務,至於進階型的智財工作,像是競爭者監控、建置專利地圖、智財權評價等,反而是內部自己進行。
圖六、內部人員設置及委外智財情況
資料來源:資策會科法所,2014國內企業智慧財產管理現況與需求調查
經費投入方面,高達八成企業每年固定投入智財經費,而智財申請是占所有費用最大宗(請見下圖七),比例遠超過支付發明者獎勵金、智財人事費用、爭議與訴訟費用和教育訓練費用等項目。
圖七、智財管理經費投入情況
資料來源:資策會科法所,2014國內企業智慧財產管理現況與需求調查
八成企業向海外發展 帶動國外智財佈局需求
從今年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企業投入智財的經費都是不變的,有增加的部分以智財申請最多(請見下圖八)。雖然今年企業在台灣申請專利的整體趨勢是下降的,但從調查中卻發現,其實有47.9%企業在智財申請的經費上是不變的,甚至有32.5%企業增加申請的智財預算。資策會科法所法律研究員劉得正分析,由於此項調查所謂的「智財申請」,不限國內或國外申請案,藉此可看出企業智財佈局似乎有移轉現象,畢竟專利是屬地主義,企業會根據海外發展的狀況調整智財保護策略,加強海外IP保護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不僅如此,目前委外處理智財服務的企業中,有不少對於國外的IP訴訟糾紛倍感困擾,劉得正認為,企業對於國外智財服務的需求,目前是還沒被滿足的。
圖八、智財管理經費變化情形
資料來源:資策會科法所,2014國內企業智慧財產管理現況與需求調查
在智財授權方面,2014年只有17.2%企業將內部智財權視為「產品」,也就是對外提供授權並取得收益(請見下圖九),這也呼應了只有不到一成的企業(9.8%)認為智慧財產有利於「取得外部資金」,顯示國內多數企業仍缺乏運用智財發揮其價值的企圖心。鄒宗萱指出,有近六成的受訪企業是完全沒有動作的,也就是既無對外取得授權,也沒有向第三者取得授權,此類企業以傳統製造業最多,比例將近七成。
圖九、企業對外授權及取得授權情形
資料來源:資策會科法所,2014國內企業智慧財產管理現況與需求調查
最後,受訪企業也指出,缺乏內部人才、不了解國際標準及規格、缺乏取得經驗和案例平台、申請時間長且難,這些是企業認為最重要卻又最困難的智財問題,這部分也是政府需要投入更多協助之處。另外,以往調查時,企業會將管理階層的意願當作重要考量,如今企業在擁有一定的智財基礎下,管理階層無意願配合、申請及維護成本高等等,已不再是最急迫要解決的問題,這些考量反而不再那麼重要。
轉守為攻 活化智財創商機
總結來說,企業每年已固定投入智財經費,2013年固定投入智財經費的企業只有不到七成,今年已提高到八成,由內部執行或委外的智財工作也已可明確區分。只是,企業目前投資於智財的總金額仍少,還停留在智財申請與維護為主。雖然企業已經意識到研發和智財策略整合的重要性,但企業內部的智財人員卻停留在基礎的行政工作,企業活化智財仍不積極,六成企業沒有對外授權、也未取得任何授權,智財尚未成為企業獲利的利基。
鄒宗萱建議,為擴大智財權帶來的實質收益,企業應積極培養內部智財人才,並且提升智財部門與人員的工作層級,作為企業核心幕僚,並參與企業的策略制定,同時更要加強智財及技術人員的智財在職訓練,如此一來,智財才有機會為企業帶來最大化收益。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