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立光身為全球最大的手機鏡頭製造商、聯發科在中國手機晶片市占率約五成,但一般消費者多半只熟悉手機品牌,而不是內裝的鏡頭和晶片。台灣零組件業者擁有傲視全球的技術和銷售量,若要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不妨效法「Intel inside」模式,打造出「台灣inside」,讓品牌發光。
大陸內需市場商機龐大,也是跨國品牌爭相插旗之地,台灣業者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善用兩岸品牌合作策略或許是個可行的方法。無論是攜手大陸業者共創新品牌,或是藉由異業結盟強化彼此品牌效益,只要找到最適當的戰略,就能發揮「1+1>2」的品牌效果。
海峽兩岸商務發展協調會常委陳子昂指出,品牌合作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新創品牌」,也就是兩家以上的企業合作開發新產品、設計新 LOGO ,並結合產品定位及行銷策略,創建出一項全新的品牌。 例如,德國的戴姆勒與中國的比亞迪出資各半,攜手創立主打中國市場的電動車新品牌「騰勢」(Denza),由戴姆勒負責整車製造、比亞迪提供零組件,打造出高端的電動車,並在2014年正式投產(如圖一)。相似的例子還有德國的曼集團(MAN)與中國重汽合作,在2009年開發新品牌「重卡」(SITRAK),由中國重汽掌握股權,曼集團掌握核心技術的智財權,並授予重汽集團為期七年的卡車、發動機和相關零組件在大陸的獨家技術使用權(如圖二)。
圖一、中國的比亞迪與德國戴姆勒共創的電動車新品牌「騰勢」(Denza)。
圖片來源:Denza
圖二、由中國重汽及德國曼集團合作的新品牌SITRAK重卡。
圖片來源:SITRAK
除了共創新品牌外,兩家以上的企業也能在既有的品牌下,重新定位產品的功能,進而強化品牌的效益,其中最常使用的方是就是異業結盟 ,像是美國Nike與Apple合作的新產品「Nike+系列」、韓國LG集團與義大利精品Prada合作的「Prada Phone by LG」,或是台灣Acer電腦與義大利汽車生產商法拉利(Ferrari)推出的「Acer Ferrari」系列產品,都可作為品牌之間兩兩結合推出新產品的參考模式。
零組件業者 可藉「台灣inside」提升品牌價值
陳子昂認為,大型的兩岸企業,可以「1+1」模式直接合作,由於大型企業的資源較豐富,只要雙方有意願即有展開合作的機會,但若是台灣的中小型企業想與對岸合作,比較有可能的作法是採取「聯合品牌」的模式,因涉及的企業數目較多,就需要政府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至於台灣的零組件,可思考以台灣「inside」作為品牌策略,因為台灣很多零組件都做到世界第一的市占率,卻不是知名的品牌,可效法Intel inside的行銷手法,爭取OEM廠商支持合作,展開聯合廣告計畫。只要電腦製造商願意在自家產品的廣告上放上Intel inside標誌,Intel就贊助三至五成的廣告費用,這項計畫成功在1992年時拉攏700家廠商加入聯合廣告計畫,隔年Intel就被Financial World評選為全球第三大有價值的品牌。台灣大立光身為全球最大的手機鏡頭廠、聯發科在中國手機晶片市佔率約五成,但一般消費者多半熟悉手機品牌而不是內裝的鏡頭和晶片,零組件業者可強化「台灣inside」提升品牌價值。
表一、兩岸品牌合作策略
項目
對接機構
政策屬性
共同規範
目標市場
企業1+1 合作
僅企業同意即可
以輔助為主
不需要
企業雙方為主
聯合品牌
涉及企業較多,大陸主管機構較多
需由政府提供有力政策支持
需要有兩岸均認可之規範
目標市場待協調
台灣inside
相對較少
需由政府提供資源並協助企業合作
非必要
以大陸內需市場為主
資料來源:MIC,2015年4月
兩岸共享通路資源 加速品牌進入市場
若要加快一個新品牌進入市場的速度,共享既有的通路資源可縮短進入期。在兩岸簽訂ECFA之後,食品業的交流機會增加,當初拔得頭籌的是愛之味公司。愛之味是台灣的上市食品公司,也是台灣五百大企業之一,在2010年宣布與京泰實業集團、北京燕京啤酒共同成立「燕京愛之味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發展大陸內需的冷藏飲料市場,初期發展的銷售市場集中在上海、北京。
燕京啤酒是北京最大、中國前五大的啤酒業者,愛之味和燕京啤酒這兩家上市公司的合作,雙方著眼於兩岸的資金、市場、技術、人才優勢互補,愛之味和京泰集團簽約合作後,2011年正式將「燕京啤酒」引進台灣啤酒市場,並透過愛之味原有的通路進行銷售。而愛之味旗下產品則可透過燕京啤酒的通路,直通北京市場,節省進軍中國市場的通路佈局,創造出更大的商機。
圖三、愛之味和京泰集團合作成立新公司,將「燕京啤酒」引進台灣啤酒市場。
圖片來源:愛之味、燕京官網
兩岸技術合作 成立新品牌
由於台灣小吃聞名兩岸,若將品牌合作的觸角延伸到食品業上,更是契機無限。大陸企業熟悉本土市場,優勢在於選擇店鋪、員工訓練與管理,台灣廠商則以產品創新、研發能力見長,雙方合作可以產生互補作用。 台灣六角國際事業旗下「仙Q」甜品,與上海「巴貝拉」意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牽手合作,在2008年創立新品牌「果留仙」甜品工坊,當年也是開啟兩岸連鎖業合作之先。
圖四、台灣六角國際的「仙Q」甜品,與上海「巴貝拉」合作創立甜品新品牌「果留仙」。
圖片來源:http://www.fecityonline.com/BigCity/upload/1369a9da08300000ae04.jpg 、百度百科
上海意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韋興早在2002年就註冊了「巴貝拉」商標,六角國際為了將旗下仙Q甜品發展擴至上海,評估台灣食品業要進入大陸餐飲市場,和當地企業合作最有利,因而選擇以技術授權人民幣2,000萬元和「巴貝拉」進行合作,由仙Q提供燒仙草、芋圓冰、紅豆冰、薏仁冰等台灣特色甜品小吃,並在技術與產品研發上提供支援;巴貝拉負責在上海、北京尋找合適地點開店。
表二、兩岸品牌合作案例
合作品牌
合作關係
合作模式
台灣
大陸
設立
新公司
技術合作
共享通路
開發
新產品
愛之味
燕京
合資入股
V
V
V
仙Q
巴貝拉
技術授權
V
V
資料來源:MIC,2015年4月
兩岸品牌合作關鍵:建立共識
陳子昂觀察發現,兩岸品牌要談合作,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共識的建立,品牌合作是以新創品牌還是既有品牌為主?目標是大陸市場還是國際市場?聯合品牌是否對於所有企業都能產生正面效益,仍有待評估確認。此外,兩岸對於品牌合作概念仍不夠清晰,雖然兩岸政府都希望推動品牌合作,但是相關單位的對接窗口與合作方向,仍需要進一步的確認。另一方面,規範不同也會是問題所在,兩岸產品認證檢測或規格都不盡相同,需要建立起共同的認證規範,才能建立起合作的橋樑。陳子昂認為,可從「華人特色」作為兩岸合作的最大公約數,短期可先從兩岸共同行銷品牌做起,長期而言才有可能共創出華人品牌。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