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國家知識產權制度示範園區」在2003年成立,可視為中關村的知識產權元年。從該園區成立以來,十年間專利申請量是成立前15年總和的16.7倍。如果把時間往回推,可發現從2003年到2014年,中關村企業收入與專利申請量同步成長,印證了兩者間相輔相成的關係。而北京市知識產權局藉由《中關村知識產權領軍企業培育方案》,培養聯想、百度、北汽福田、京東方等27家「專利過千」的知識產權領軍企業,並給予政策、資金、專利服務各方面的優先支持。
由工業總局和北京知識產權保護協會主辦的「京台智慧財產權」論壇剛於2015年10月30日順利落幕,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及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局長汪洪在會中簽署了「京台智慧財產權交流合作備忘錄」,雙方也分享各自在智慧財產權創新與應用的發展經驗,兩岸的智慧財產權交流又往前更邁進了一步。
圖一、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圖左)及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局長汪洪(圖右)在2015年10月30日簽署「京台智慧財產權交流合作備忘錄」。
圖二、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圖左)及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局長汪洪(圖右)在產官學界見證下,完成「京台智慧財產權交流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
當前大陸正在興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北京市知識產權局高度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藉此提振知識產權的實力,2014年7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落戶北京,雙方於今年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人民政府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關於加強知識產權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開啟了北京市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交流合作的新篇章,下半年又與台灣簽署合作備忘錄。
圖三、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局長汪洪
汪洪在「京台智慧財產權論壇」開幕致詞時指出,「中關村知識產權一條街」於今年10月正式啟動[1],重心將擺在吸引世界頂級創新要素於中關村聚集發展,並展開知識產權的高端服務。北京和台灣在科技、文創等領域早已有許多合作,而在知識產權領域方面,已經連續三年在北京舉辦「京台知識產權研討會」,北京和台灣目前都面臨經濟轉型、經濟發展的轉變,將進一步推動京台雙方在創新、知識產權的交流與合作。汪洪指出,透過「京台智慧財產權論壇」,能夠交流雙方在知識產權創新、運用與保護的最新發展,期待這次簽訂合作備忘錄之後,能夠建立更寬廣的合作平台,在人員交流、訊息共享、企業服務各方面開展更加務實的合作。
智慧財產局局長王美花當天也前來見證「京台智慧財產權交流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王美花表示,大陸的企業成長是「快、狠、準」,相較之下台灣企業則是穩健發展。中國大陸的大型企業已有能力應付跨國專利訴訟案件,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專利訴訟案件在大陸發生,她希望藉由舉辦專利論壇,讓兩岸企業可以互相學習和交流。
圖四、智慧財產局局長王美花
中關村變身成為北京專利申請重鎮
在本次的「京台智慧財產權論壇」中,汪洪也以中關村的發展為經驗,分享知識產權如何推動經濟轉型。北京中關村將從過去大眾所熟知的「電子一條街」,轉型為「創新創業大街」,未來三到五年,中關村即將徹底告別傳統電子賣場業態,預計在2017年,中關村將形成創新創業、科技金融、文化創意等新型業態集聚區。2003年至2014年間,中關村示範區總收入年平均成長率為25.8%,中關村企業專利申請量年平均成長達到29%,12年來共計申請專利19萬9,940件,占園區企業累計總申請量的96.6%。
圖五、北京與中關村專利申請量比較
資料來源:2015/10/30「京台智慧財產權論壇」汪洪簡報
2014年,中關村示範區企業年度專利申請量首次突破4萬件,北京市企業的有效發明專利為5萬4,574件,中關村企業有效發明專利3萬5,483件,占全市企業有效發明量的65%,中關村已然成為北京市專利成長的重要支撐力量。
圖六、2014年中關村示範區企業專利申請情況
資料來源:2015/10/30「京台智慧財產權論壇」汪洪簡報
企業經營規模越大 越重視知識產權
中關村「國家知識產權制度示範園區」在2003年成立,可視為中關村的知識產權元年。從該園區成立以來,十年間專利申請量是成立前15年總和的16.7倍。如果把時間往回推,可發現從2003年到2014年,中關村企業收入與專利申請量相似的增長軌跡,印證了兩者間相輔相成的關係,且隨著經濟體量的逐年增加,兩者發展的軌跡更為相似。
圖七、中關村企業總收入與專利申請量發展軌跡
資料來源:2015/10/30「京台智慧財產權論壇」汪洪簡報
汪洪指出,中關村企業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隨著經濟越發展而提高;當企業經營規模越大,就更加重視知識產權。2010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在中關村示範區實施「十百千工程」,目標在培育一批收入規模在十億元、百億元、千億元級的創新型企業。「十百千工程」雖然只占中關村企業的3%,卻創造50%以上的經濟收入及專利申請量。
圖八、中關村歷年專利申請進程
資料來源:2015/10/30「京台智慧財產權論壇」汪洪簡報
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中關村企業的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和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聯合實施《中關村知識產權領軍企業培育方案》,企圖打造一批「專利過千、品質過硬、管理規範、運用科學」的知識產權領軍企業[2],2014年10月,聯想、百度、北汽福田、京東方等27家企入選首批知識產權領軍企業[3],將獲得政策、資金、專利服務各方面的優先支持。其中,京東方、聯想、北京奇虎科技三家公司,更名列2014年大陸發明專利申請的前十大。
除了獎勵知識產權領軍企業之外,對於中關村占比高達84%的小微企業,也推出《中關村小微企業知識產權幫扶計畫》,提供包括專題培訓、法律諮詢、專利挖掘、一對一幫扶等協助,2015年前八個月,中關村1,532家小微企業共申請7,205件專利,占比達整體申請量的24%。
圖九、中關村小微企業知識產權幫扶計畫
資料來源:2015/10/30「京台智慧財產權論壇」汪洪簡報
審查員實踐基地 直接將資源服務引進中關村企業
為了讓國家專利局專業的審查資源,和中關村企業的創新資源之間能加強交流,2010年成立「北京(中關村)審查員實踐基地」,五年來一共派遣專利局十個審查部門的328名專利審查員,直接服務企業[4];並針對聯想等中關村領軍企業的98件重點發明專利申請案進行巡迴審查,加快發明專利授權進程。
汪洪表示,中關村發展30年來,政府在做的事情實際上只有一件,就是持續地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培育創新創業和尊重知識產權的文化氛圍,政府駐點為園區發展提供公共服務就是很好的例子。另一方面,北京也率先在大陸成立知識產權法院,打造「行政司法」雙軌並行的創新保護環境。
圖十、中關村知識產權服務組織體系
資料來源:2015/10/30「京台智慧財產權論壇」汪洪簡報
推動創新 政府應思考如何正確挹注資源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三所所長林欣吾在論壇中回應,中關村這幾年的成果,政府挹注的資源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讓中關村創新活動得以快速進展。「政府的資源」加上「業者的動機」,是促進創新的重要關鍵,而由機會所帶來的發展的動機,也會帶動市場的創新運作。林欣吾認為,雖然台灣市場比較小,但若政府能挹注資源到正確的地方,提供好的機會給業者養成創新的能力,將能締造更多成功的創新案例。
圖十一、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三所所長林欣吾
從兩岸整體研發投入比較,2013年台灣研發經費占GDP的2.99%,研發經費金額為261億美元,中國大陸則為2,946億美元,研發經費占GDP的2.02%,兩岸研發投入的規模非常懸殊,但台灣成長速度仍高過於中國大陸。不過,兩岸在創新研發發展有日益接近的趨勢,從2013~2014年美國發明專利影響力來看,台灣雖在申請數量贏過大陸,若以CII(專利被引證的次數)相較,大陸的CII指數是高過台灣的,意味著在專利申請的「質」方面,台灣仍要加強改善專利的撰寫品質,讓申請的專利能夠產生真正的影響。
表一、2013~2014年美國發明型專利專利影響力
資料來源:USPTO Weekly Data;台經院研三所整理,2015年6月
備註:
- 參考資料:2015-10-13《中關村知識產權一條街正式啟航》。
- 參考資料:《關於實施中關村知識產權領軍企業培育計畫的通知》。
- 參考資料:《[媒體廣場]北京日報:中關村首批智慧財產權領軍企業培育名單出爐》。
- 參考資料:《2015年北京(中關村)審查員實踐活動正式啟動》。
作者: |
吳碧娥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
學歷: |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
經歷: |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