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權報總覽 > 產業與經濟   
 
看瑞士如何打造科技創業天堂 締造全球最高創新指數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5.11.04

連續五年摘下「全球創新指數」第一的瑞士,是世界公認的科技天堂,從補助研發、協助商品化到支援創業的各階段,都有相應的政策工具提供支持。台灣若欲落實產學合作,應把民間企業真正的研發需求,轉化為科技研究機構的研發目標,讓產業來主導創新創業,不是靠政府每年編列預算,分配給各大研究機構撰寫報告就能達成。

2015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揭曉,瑞士、英國、瑞典、荷蘭和美國是今年世界上最具創新力的五個國家。由康奈爾大學、英士國際商學院和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聯合發佈的「全球創新指數」,調查全世界141個經濟體,使用79個指標衡量創新能力和重大成果,瑞士已經是第五度榮膺全球冠軍。此外,瑞士也曾獲得2011年歐盟創新表現評比第一名、2012年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全球創新指數第一。

表一、2015全球創新指數十強排名

名次

國家

1

瑞士

2

英國

3

瑞典

4

荷蘭

5

美國

6

芬蘭

7

新加坡

8

愛爾蘭

9

盧森堡

10

丹麥

資料來源:WIPO

WIPO總幹事法蘭西斯·高銳(Francis Gurry)指出,每個國家必須找到最佳的政策組合,以調動經濟中內在的創新和創造潛力。瑞士被譽為科技創業天堂,具備豐沛的科技研發能量,政府推動鼓勵創業的政策工具是重要推手,在長期大力發展教育與科技事業下,不但瑞士的新創公司數量屢創新高紀錄,也締造了瑞士的經濟奇蹟。

在10月舉辦的「2015創新‧智慧‧趨勢研討會」中,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法律研究員王怡婷以「國際創新創業作法與法制環境趨勢」,分享了瑞士科研體系與創新創業輔導機制。

瑞士是聯邦制國家,每州都有各自的憲法、議會與州政府,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但政府仍然背負著推動科學研究和創新的責任。在瑞士《聯邦憲法》第64條就明定「聯邦政府應推動科學研究與創新。」,且制訂《研究與創新促進法》(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romotion Act,簡稱RIPA),適用對象包括高等教育機構,以及使用政府資金從事創新研發研究機構。《研究與創新促進法》的設置目的,是要確保用於研究與創新的政府資金能夠有效的被運用,並且監測各研究機構間的合作情況,必要時得以介入協調。

2011年《研究與創新促進法》最新修正,瑞士聯邦政府對於創新政策的責任,已從單純的「促進科技研發」推動角色,擴展至「統一教育、科技研發與技術創新」的管理角色。

瑞士產業創新推動主體架構:經濟、教育與研究部

而在2013年,歷經瑞士政府組織改造後,新成立聯邦經濟教育與研究部(Federal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ffairs, Education and Research,EAER),有關瑞士科技領域的主管機關,大多都調整為聯邦經濟、教育及研究部職掌。

而經濟、教育及研究部轄下的「教育、研究與創新事務秘書局」(State Secretariat fo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簡稱SERI),是當今瑞士聯邦政府管理科研與創新主要部門,掌管統合國家各單位科研活動,並分配教育、研究與創新資源;提供資金給「國家科學基金會」,供其補助基礎的科學研究,並設有科技政策諮議單位「科學技術委員會」(Swi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簡稱SSTC)。

瑞士科技研發補助兩大山頭

瑞士透過兩大單位補助科技研發的相關費用,分別是「瑞士國家科學基金會」(Swi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簡稱SNSF)以及「科技創新委員會」(Commission for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簡稱CTI),以下分別介紹。

瑞士國家科學基金會(Swi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SNSF)
「國家科學基金會」成立於1952年,是瑞士最重要的科研補助機構之一,負責促進基礎科學的學術研究,每年約支持8,500名科學家,提供資金補助鼓勵從事基礎科研工作。為確保研究獨立,國家科學基金會性質上屬於私人機構,雖然資金來自於教育、研究與創新事務秘書局,但在職掌事項範圍內,國家科學基金會仍擁有高度的自主權。

圖一、瑞士國家科學基金會組織架構

圖片來源:資策會科法所,「2015創新‧智慧‧趨勢研討會」王怡婷簡報

科技創新委員會(Commission for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CTI)
另一方面,隸屬於經濟、教育及研究部的「科技創新委員會」,則補助有助於瑞士經濟發展應用的科技與產業技術研發,核心任務是將「科學導入市場」(science to market),主要業務包括:補助具有市場潛力的科技研發活動、輔導高科技創業,以及協助學界與產業界間的知識與技術移轉。科技創新委員會採取「委員制」,由瑞士聯邦委員會選任65位兼任性質的專業委員組成。

政策工具1:「科技研發補助計畫」R&D Projects

為了促進產學合作,填補創新研發供給與需求缺口,瑞士藉由「產學合作計畫」(R&D Projects)補助具市場潛力的科技研發活動,但前提是計畫必須具備創新性和市場性,若符合相關條件,可獲得不超過研發計畫總經費50%的補助,補助款僅限於使用在研發費用上,如研究人員薪資、設備材料等。

「產學合作計畫」的目的是希望促進產學之間的合作,因此企業應至少與一間研究機構(包括大學、應用科技大學或聯邦理工學院)進行合作,由企業負責提出新產品或新技術構想,並主導計畫研發方向,研究機構則按照企業需求進行研發工作,而補助資金是直接流入研究機構支應研發費用,企業不得經手。

政策工具2:創業家和新創事業(Entrepreneurship & Startup)

創業家計畫(Entrepreneurship Program)

2004年由CTI 出資成立「創業實驗室」(Venturelab),提供有系統的創新資源與訓練課程,目的在培養推廣創業精神訓練創業能力,目前創業實驗室由私人機構經營管理。

圖二、瑞士「創業實驗室」(Venturelab)的創業課程

圖片來源:資策會科法所,「2015創新‧智慧‧趨勢研討會」王怡婷簡報

新創事業計畫(Startup Program)─創業導師制度

1996年推出「創業導師制度」,由創業導師(coach)提供創業指導服務,協助具有創新想法的年輕企業家,將其創意落實成為商品。創業導師會在創業階段給予實質的創業指導,並傳承自身的創業經驗。此外,創業導師將針對新創事業商業模式、發展可能性和財務狀況進行審查,自1996年以來,已有296家新創公司取得「新創事業認證標章」(Startup Label),超過86%的公司目前仍在營運。若要擔任創業導師,須通過CTI的資格審查並登錄名冊,還要每年接受考評。

圖三、瑞士的創業導師制度

圖片來源:資策會科法所,「2015創新‧智慧‧趨勢研討會」王怡婷簡報

新創事業籌資平台 (CTI Invest)

2003年由CTI和瑞士投資人共同成立高科技公司籌資平台,這同樣是一個私人的非營利機構,主要任務為協助新創事業度過初期難關,像是初期的籌資,以及跨越研發創新過程中的死亡之谷。目前新創事業籌資平台現在約有80個會員,包括天使投資人、創投、私募基金、銀行以及科技公司等,從2004年至今,已累積投資超過4億瑞士法郎。

表二、瑞士新創事業籌資平台投資情況 (單位: 百萬瑞士法郎)

資料來源:資策會科法所,「2015創新‧智慧‧趨勢研討會」王怡婷簡報

種子資金投資競賽(Venture Kick)

「種子資金投資競賽」(Venture Kick)成立於2007年,為了鼓勵創業,由6個私人基金會贊助資金,縮短新創公司走向市場的時間、增加衍生公司數量。統計至2013年,已有251個團隊取得種子資金投資,創造了194家新創公司。我國科技部推動的「從創新到創業激勵計畫」,正是模仿瑞士的種子資金投資競賽。

圖四、瑞士種子資金投資競賽三階段

圖片來源:資策會科法所,「2015創新‧智慧‧趨勢研討會」王怡婷簡報

因應全球競爭,台灣正面臨產業結構轉型,先進國家的創新創業作法值得作為我國政策執行的參考。王怡婷指出,觀察瑞士在扶持創新的作法可發現,在從補助研發、協助商品化到支援創業的各階段,瑞士皆有相應的政策工具提供支持。科技創新委員會致力於強化科學研究與產業間之連結,並促使產業界參與和帶動具有市場潛力研發項目,科技創新委員會除了擔任補助機關外,也是產學合作的中介機構,它成功整合了產官學各界,推動公私部門間的合作,協助民間企業找到適合的研發夥伴進而促進產學合作,有效地利用各種組織機構來支持科研與創新,可做為台灣效法的對象。

表三、瑞士推動創新的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

任務

成效

創業家計畫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

提供有系統創新資源與訓練課程

2014年,瑞士前百大新創公司有72位來自創業實驗室

新創事業計畫
(Startup Program

提由創業導師供創業指導服務

已有296家新創公司取得標章,超過86%的公司目前仍在營運

新創事業籌資平台
(CTI Invest

協助新創事業初期的籌資

會員約80個,共計投資4億瑞士法郎

種子資金投資競賽
(Venture Kick

縮短新創公司走向市場的時間、增加衍生公司數量

至2013年,已有251個團隊取得種子資金投資,創造了194家新創公司

資料來源:資策會科法所、Venturelab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之保護,歡迎全篇轉寄,但請尊重著作財產權,未經同意授權,請勿部分轉貼或節錄轉寄。 
©2015 North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 (02)8923-7350 FAX: (02)8923-7390 http://www.nai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