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權報總覽 > 產業與經濟   
 
東協崛起 越南領頭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6.02.01

2015年12月31日「東協共同體」(ASEAN Community)宣布正式成立,這除了是東協整合近半世紀以來之重大里程碑外,對亞洲經濟及產業而言,也是一件大事。因為隨著「東協共同體」正式成立,其下3大支柱之一的「東協經濟共同體」(ASEAN Economic Community,AEC)也正式開始運作,預期會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東協10國當中,越南對拓展經濟優勢的動作最為積極,甚至有成為未來「東亞製造業中心」的態勢。面對這一股區域經濟板塊推擠的浪潮,台灣廠商又該如何因應?

從重新認識東協開始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東協有10個成員國,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汶萊、越南、寮國、緬甸及柬埔寨,但究竟它是什麼樣的一個組織?如何成長茁壯到今天的規模?往後會有什麼發展?如果要了解東協對亞洲區域經濟的重要性,應該要先對以上這些問題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東協」的全名為東南亞國家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於1967年8月8日在曼谷成立。東協5個創始會員國為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及泰國。其後汶萊於1984年1月8日加入、越南於1995年7月28日加入、寮國和緬甸於1997年7月23日加入,柬埔寨於1999年4月30日加入,形成東協10國。此外,東協尚有一個候選國及一個觀察國,分別是東帝汶及巴布亞紐幾內亞。

根據1967年5個創始國簽署的東協宣言(ASEAN Declaration),東協的宗旨與目標在於:(1)加速該地區的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文化發展,並(2)在持續尊重該地區各國家的法律規範,以及固守聯合國憲章的原則下,促進該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表1. 東協整合歷程

年份

事件

1967

東協成立

1992

建立自由貿易區(AFTA)彼此開始有降低關稅的動作。

1997

通過2020東協願景,建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共同體,後決議2015年底實現

2002

開始洽簽東協加一FTA

2013

開始推動RCEP談判

2015

年底宣佈東協經濟共同體(AEC) 成立

2016

RCEP完成談判。本來是在2015年要完成的,但因為談判中間有一些意見分岐,現在預估2016年會完成。

資料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  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

除了東協10國之外,還有幾條數學題大家也必須認識,分別是東協加一、東協加三及東協加六。

  • 東協加一:廣泛的東協加一指的是東協與它國建立自由貿易區(FTA);對台灣而言,影響最大的「東協加一」為中國大陸與東協建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AFTA),又稱「東協10+1」。
    中國於1994年加入「東協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 ARF)、1996年正式升格為東協全面對話夥伴國(Dialogue Partnership)、2002年與東協正式簽署《東協-中國CECA經濟合作架構協定》(Framework Agreement o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ASEAN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隨後,中國大陸於2004年與東協簽署貨品貿易協定及爭端解決協定、2007年簽署服務貿易協定、2009年再簽署投資協定,而相關協定於2010年以前陸續生效,也宣告「中國大陸-東協自由貿易區」(China-ASEAN FTA)已然建成。
  • 東協加三:東協加三(ASEAN Plus Three Cooperation,APT)是原東協會員國與中國大陸、日本和韓國等3個東亞鄰近國家的合作機制,又稱「東協10+3」、「ASEAN+3」等。3國分別於1997年12月16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與東協發表聯合聲明,承諾基於相互的利益與責任,共同為亞太地區的區域和平穩定、經濟成長繁榮、社會文化發展等層面努力。
  • 東協加六:東協加六指東協10個成員國加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和印度,又稱「東協10+6」、「ASEAN +6」等。東協加六的主要在藉由納入澳洲、紐西蘭和印度的資源及市場,形塑成一個更強大而廣泛的經濟合作架構 - 「東亞綜合經濟夥伴」(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in East Asia,簡稱CEPEA);2013年5月,東協與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印度等16個國家已展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第一回合談判,並預計於2016年完成談判,意味著RCEP將正式取代CEPEA之地位。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指出,新成立的東協經濟共同體AEC共有四大目標,而這些目標與台灣過去及未來在東協的發展息息相關。

東協的擴大與深化

「東協共同體」有三個共同體支柱,分別為「東協政治安全共同體」(ASEAN Political-Security Community,APSC)、「東協經濟共同體」(ASEAN Economic Community,AEC)、以及「東協社會文化共同體」(ASEAN Socio-Cultural Community,ASCC),其中又以AEC之成果與未來藍圖最受矚目。截至2016年1月為止,東協區域內貿易之關稅減讓比例已有96%、通關程序與技術規範亦大為簡化,投資限制也已逐步開放。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東協的經濟表現超越多數開發中的國家,像在2000~2013年之間,東協10國平均經濟成長率約5.1%,在全球次區域中表現僅次於中國 (10%)與印度 (7%)。此外,雖然中國及印度仍是兩個很重要的經濟成長引擎,但其經濟成長也是在陸續的下修中。就2015-2016年的預測,中國分別從7.2%及7.8%下修至6.9%及7.4%;而印度則是從7.0%及8.2%下修至6.7%及7.8%。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於國貿局及工業總會於今年1月底舉行的一場研討會中,詳盡的介紹了東協在過去近50年間,是如何擴大及深化的。

圖1. 東亞整合歷程:深化與擴大

資料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  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

在擴大的部分,指的當然是會員國及夥伴國的增加。從一開始只有5個創始會員國,一路發展下去到1999年的時候,共有另外5個會員國加入,形成東協10國。除了10國之外,過去陸陸續續也看到東協跟韓國、日本、中國大陸、紐西蘭、澳洲及印度都簽了FTA,發展出東協加一、東協加三及東協加六等夥伴國關係。

就深化的部分,徐遵慈指出東協在剛開始的時候只是針對貨品的降稅,但逐漸在服務業的部分也開始自由化,包括降低外資門檻、陸續開放各種服務業等等。而最新的部分則是開放各種合作建設,像東協於2010年提出的連結合作Master Plan(Connectivity Master Plan)。東協除了在2010年時通過這個連結性的計劃外,在2015年底的時候,也通過了一個新的連結性計劃,這個新的連結性計劃基本上是與東協各國間的內部基礎工程設施相關的,徐遵慈表示這對台灣營建業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商機。

AEC的四大目標

徐遵慈指出東協經濟共同體AEC共有四大目標,而這些目標跟台灣過去及未來在東協的發展息息相關。

圖2. 東協經濟共同體 (AEC) 四大目標

資料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  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

從圖2可見,AEC共有4大目標 ,分別為創造單一的市場與生產基地、成為具有競爭力的區域、平衡的區域經濟發展、及與全球經濟體系完全整合。現分述如下:

(1) 在東協10國之間創造單一的市場與生產基地。徐遵慈表示創造單一市場指的是國與國之間的關稅要降低,目前東協各國之間的實質關稅已幾乎降到零,除了4個發展比較落後的國家,包括越南、緬甸、柬埔寨及寮國,尚有部分產品在未來才要陸續降到零之外,其餘大部分的產品都已經是零關稅,因此東協內部基本上已是一個零關稅的市場。徐遵慈指出這就是為什麼台灣廠商陸續要到東協投資的原因,因為只要廠商在東協地區生產,就可以零關稅的賣到東協各國。

除了單一市場之外,東協也要將10國建造成單一的生產基地。這是指如果廠商的零組件、原物料可以在零關稅的情況下於東協國家自由流動的話,那原則上在越南生產或是菲律賓生產,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徐遵慈說:「像現在台商投資的紡織業已集中在越南,而ICT產業則是一部分集中在越南、另一部分已往菲律賓移動」。

(2) 將東協10國打造成一個具競爭力的區域。徐遵慈表示「競爭力」指的是強化內部基礎設施、改善國與國之間各項政策及標準的調和。她說:「除此之外,東協也在加強本身強勢產業方面著力,目前東協選出了7個農工的產業,扣掉4個農業部門 (農產品、漁產品、橡膠、木材加工) 外,另外3個對東協很重要的製造產業分別是電子及零組件的製造、汽車電子、及紡織成衣。這3個產業也是目前台灣廠商及外商在當地投資的重中之重;而這3個也是可以讓東協積極投入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產業。」

(3) 3個目標是尋求平衡的區域經濟發展。東協各國的經濟發展相當不平均,在東協10國中,有國民平均所得5萬美元以上的國家,也有3國是聯合國中低度發展的國家,國民平均年收入為1,025美元,這3個國家分別是緬甸、寮國及柬埔寨。如何調和這些國家的發展,避免差距日漸擴大,這就是「平衡的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

徐遵慈表示過去台灣廠商在東協的投資都集中在東協的「中段班」,即早期的馬來西亞、泰國;及近期的印尼及越南。然而,最近幾年台商已逐漸注意到東協的後段班,即柬埔寨、緬甸及寮國;因為這3個國家對內可以取得很大的優惠,如比較長的降稅期;而對外的話,這3個國家也陸續拿到一些已開發國家的優惠待遇,例如歐盟於2013年7月重訂普及特惠稅制度,除軍火外,緬甸出口貨品到歐盟可享有免關稅待遇,亦免受配額限制,就是說緬甸可以單向享受出口到歐盟國家零關稅的待遇。再加上緬甸工資比較低,及未開發的勞動力比較充沛,因此過去幾年已陸續成為台商投資的重點。

(4) 東協要跟全球經濟體系完全整合。其採取的方法是跟周遭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現在東協已簽訂了5個FTA,分別是與中國、日本、韓國、紐西蘭及澳洲,5個FTA也已陸續在落實。另外,東協在前年也在跟香港談FTA,預計今(2016)年可以完成。

越南有望成為未來東亞的製造業中心

其實,除了東協整體在對外談FTA外,東協個別的國家也很積極的對外談FTA。

徐遵慈指出近期冒出來的一個FTA Hub就是越南。因為越南除了同時是RCEP及TPP的成員外,越南在2015年也完成了3個很重要的FTA,分別是越南跟韓國的FTA、越南跟歐盟的FTA、及越南跟包括俄羅斯、哈薩克在內的5個中亞國家的FTA。這3個FTA對於越南作為一個零關稅的出口基地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因此有非常多的外資看好越南。

徐遵慈表示東協經濟共同體AEC的四大目標對外商及台商在亞洲的營運及投資有很大的影響。「預計12個國家在今 (2016) 年2月份要完成簽署TPP(預估2018年會生效);RCEP本來是在2015年要完成談判,但現在已延後到今年。這2個我們稱之為Mega FTA,2個Mega FTA交集的部分有7個國家,這7個國家如果按照其工資、勞動力及各方面的條件來看,有些國家不是人口很少就是已開發國家,其中越南是開發程度低但人口不少的國家,所以越南是最被看好能成為下一個亞洲製造業中心的國家。

圖 3. 因應AEC,台商重返東南亞

資料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  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

因應AEC的成立,台商從返東南亞的投資是可預見的。圖3 是台灣廠商歷年在東協投資狀況的演變,但徐遵慈指出只能供參考,不能確實反映真實情況。像圖中紫色線是投審會的數據,但那是經過核備的,但很多廠商到當地投資並沒有經過核備;綠色線是當地地主國接受到台商投資的數據,但前提要是用台商名義去投資才會加進去,但大部分廠商都不是用台廠名義在投資,可能是用港資、新加坡或是開曼群島等等。

資料來源: 

 

作者: 李淑蓮
現任: 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之保護,歡迎轉寄連結或分享連結。唯未經本公司同意,
不得將《北美智權報》文章之全部或部分內容,以違反著作權方式為之,違者必究。如欲獲得授權,請洽編輯部:anitali@naipo.com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 (02)8923-7350 FAX: (02)8923-7390 http://www.nai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