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與經濟
專訪工總秘書長蔡練生
從大環境演變看兩岸專利市場的競合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3.01.16
         

兩岸自簽署「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IPR)後,在智慧財產權相關的人才及服務交流已越來越頻繁,加上ECFA開放兩岸服務業,在這種背景影響下,對台灣的專利從業人員及市場會造成什麼的衝擊呢?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認為大陸開放的好處是市場大,開放對台灣人才有好處,也不用怕人才流失,只怕沒有人才而已。


日前大陸國知局公佈了今年大陸全國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共有2,966人通過考試,報考通過率為17.7%。由於自前年開始大陸全國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制度更改為合格科目可以保留3年,且考科於前幾年也從4科減為3科,因此吸引了更多人投入考試,及錄取率不斷提升。像大陸於2011年首度開放台灣居民報考全國代理人考試,台灣考生就有17人通過考試,到了2012年通過考試人數更迅速提升到40人。 反觀台灣開始專利師考試已5年之久,但報考人數一直下滑,且5年來考取專利師資格之總人數才153人;另一方面,台灣之專技考試多被批評與實務脫節,形成許多在業界經驗豐富的人沒有證照,有證照的人不一定有實務經驗的奇怪現象。兩岸自簽署「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IPR)後,在智慧財產權相關的人才及服務交流已越來越頻繁,加上ECFA開放兩岸服務業,在這種背景影響下,對台灣的專利從業人員及市場會造成什麼的衝擊呢?

台灣市場肉不多 大陸代理人興趣不大

針對這個問題,前智慧局局長,現任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認為對台灣專利界應該不會造成太大衝擊,因為他認為ECFA開放服務業也不會開放專利這一塊,即使開放,大陸人對這一塊市場也不大有興趣,因為市場太小了。台灣一年才8萬件專利案件,大陸一年200萬件,大陸代理人自己本土的案件都辦不完了。而且台灣廠商很多是申請國外專利的,但大陸事務所國際案件經驗不多,因此對來台灣沒什麼興趣。蔡練生進一步指出,本來大陸提議如果要開放就要對等,但後來大陸自己開放全國代理人考試資格,可能因為覺得台灣利益不大,也不管台灣有沒有開放了。他說:「雖然大陸已經開放考試2年,去年考上17人,今年考上40 人,但目前並沒有台灣代理人在對岸執業。大陸是人治的社會,如果要找代理人都會找本土代理人,不會找一個台灣過去代理人來服務的。」

蔡練生重申:「雖然ECFA會開放服務業,但短期內專利這一塊不會開放,因為並沒有列在政府開放的項目中,大陸會不會開放是對岸的政策,台灣要不要開放是台灣這一方的政策。為什麼要談判呢?談判就是為了各取所需,大陸開放的好處是市場大,如果開放對台灣人才有好處,也不用怕人才流失,只怕沒有人才而已。大陸開放可以讓我們的專利師為大陸8、9萬的台商服務,對台灣而言也是有幫助。」

不過,蔡練生根據他多年與對岸打交道的經驗,他指出並不是大陸開放對我們台灣廠商就一定是個好機會。「雖然他給你一個考試機會,但重要的是你能否進入他的市場。大陸市場通路是閉塞的,我們有很多產品是不是都可以賣到大陸市場?事實上並沒有!因為他的通路你進不去。所以今天即使開放會計師、律師考試,但有多少在那邊執業的?少之又少!因為大陸是一個人治社會,強調在大陸要人際關係很好,才會把案子給你。所以看起來那塊肉很肥,但實際上機會並沒有那麼大。」

面對大陸市場的門戶開放政策,台灣相對顯得封閉保守,蔡練生表示這是產業反對的結果,所以政策是封閉的,藉以保障國內產業。但他又說:「我個人是絕對贊成市場應該開放,因為我是自由市場派的,我在國貿局幹了那麼久,那時候包括前經濟部部長蕭萬長也有大聲疾呼,為什麼台灣競爭力比不上香港、新加坡?就是因為我們開放不足嘛。但話又說回來,這個說起來很簡單,但很多業者會反對。業者不喜歡開放,是因為大陸人工便宜,開放大陸產業進台灣就會有競爭。」

如何推動智財服務業?智慧局工作應分工下放

如果政府也知道智慧財產權很重要,那政府對於發展智財產業有什麼計劃?工總對政府如何推動智財服務業的發展有什麼意見呢?

其實從擔任智慧局局長到轉戰工總,蔡練生都秉持這個看法,他認為許多事情智慧局可以下放,不用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上。舉例來說,智慧局的重心應該在訂政策、審專利,前端後端的事務應交由民間來做。包括專利檢索、專利地圖這一些,智慧局都可以輔導民間來做這些事情,像現在因為積案嚴重,審查進度慢,就搞了一個檢索中心,檢索中心就是業務下放的好例子。智慧局應從輔導的角度去輔導這些民間產業,讓它制度化。

此外,他希望台灣以後對專利與智財是求質而不是求量,他說:「台灣目前在美國的專利排第4,但這有用嗎?很多人都只視台灣為專利大國而非科技大國,台灣專利申請量比許多國家都多,但量不重要,台灣真的需要的是偏向創新研發的基礎科技,這種專利才有用。如果都是拿一些東西來修修改改的專利有什麼用?大陸有200萬件專利有什麼用?一無所取!大陸根本是走錯方向,只求量不求質。」

學界研發能量未能充分發揮 

最後,提到目前專利教育的情況,蔡練生認為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他指出目前台灣的研發能量大部分集中在學界,占高達7成的比例,而政府及產業界分別只占1成及2成,但可惜的是學界的研發能量未能充分發揮,產學合作效能不彰。因為很多學校研發出來的東西都只是為了寫論文升等或拿學位,這些研發成果能應用在產業上的少之又少,這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產業界的專利要求質,大學的專利也應該要求質,只求量是沒有用的。近年來許多大學都去國外參加發明展並且拿到大獎,但許多國際發明展幾乎是只要參加就會得獎,有些獲獎率高達百分之八十。教授及學生不應該再為了升等或是大學評鑑的考量,在這方面浪費資源;應該落實產學合作,針對產業需求作研發,才能將台灣的研發能量發揮到極致。

雖然有部分大學教授認為學校教育有他的使命,不能把重點放在為產業界訓練人才或是服務產業界,但蔡練生反問一句:「大學生畢業出來要不要找工作?」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他說就他個人而言,當然是找工作比較重要!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