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台積電在產業中的主導地位無庸置疑。不僅擁有約60%的全球市場份額,在先進半導體製造領域,尤其是在5nm和3nm晶片的生產上,更是遠遠超越了其最接近的競爭對手三星。
由於台積電專精於生產最先進晶片,這些晶片對於推動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技術至關重要。儘管半導體和晶圓代工行業在2023年整體呈現下滑趨勢,但台積電對先進技術如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的精準聚焦,確保了其在市場上保持堅實的地位,甚至在2023財年的收入下降趨勢中表現出色。
台積電經營策略能夠如此精準,董事長劉德音和魏哲家這兩位專業經理人分別就對外溝通與對內管理分工合作,達成極高效率,如今劉德音選擇在2024年退休,對外溝通方面將由誰接手?是否能延續過去的成就?並和緩目前最要緊的地緣政治議題,已經是全球產業最關注的事情。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從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對台積電而言,可以說是機會與挑戰兼備,一方面是半導體供應鏈格局的改變,把台積電的重要性推往高峰,但一方面,因為地緣政治風險,台積電也被推向風口浪尖,動輒得咎。
台灣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增加
在國際關係上,各國為了擺脫中國造成的風險,爭搶先進製程落地,一方面削弱台積電在台灣的投資比重,以及台灣在半導體製造的重要性,一方面也增加了台積電的管理與營運成本,這些都讓劉德音壓力如山大。而做半導體生意,如何分配產能,如何安排各國客戶的重要性排序,基本上難度不下於國際外交的零和遊戲,很難面面兼顧。
更關鍵的是,台積電面臨的地緣風險不僅只有如中國可能隨時侵略台灣的外在因素,內部因素才是關鍵,目前台灣正面臨大選,但中國介入選舉的態勢明顯,若其成功,這讓台灣可能重新落入中國的掌握之中,不利於全球排除紅色供應鏈的趨勢,如果台灣選擇立場靠向中國的政黨,對台積電而言,也就更難以抗拒國際對產能移出台灣的要求。
由於台灣做為民主政體,即便受到中共影響,但人民的選擇仍有效力,這種不確定因素是台積電無法掌控的,這種高壓或許才是讓劉德音選擇退休的關鍵原因。
台積電的地位受到挑戰
除了地緣政治以外,台積電在晶圓代工服務上也面臨挑戰,比如說英特爾喊出要在2nm超越台積電;而老對手三星雖然在製程仍落後,但期望透過與記憶體整合的新一代3D封裝技術來搶食以AI晶片為主的代工大餅。
雖然英特爾與三星的宣言向來都言過其實,但仍不可忽視,因為他們針對的重點的是受到地緣政治影響的台積電,未來是否有能力站在中立位置,不受外部勢力威脅,並持續穩定供貨。
若答案為否,那麼英特爾和三星也不需要在製程上真正領先台積電,訂單自然就會從台積電跑過去。也因此,台積電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技術,也不是市場,而是百分之百的政治問題。
繼任者如何解決這無解的問題?
劉德音面對國際勢力、國際客戶、董事,以及受到中共嚴重影響滲透的台灣政治情勢變化,過去兩三年所做決策已經接近完美,其圓融的個性與手段也多次讓衝突的不同利益方取得共識,共同度過供應鏈緊張的難關,不僅幫助了台積電自身的發展,也帶動台灣經濟的蓬勃,相較之下,魏哲家只需要顧好產線、技術以及客戶訂單,工作難度雖不能說低,但肯定比劉德音輕鬆不少。
台積電決定不另外推舉接替劉德音董事長位置的人選,而是讓魏哲家直接接任董事長,回到當初張忠謀時代的一人掌權模式,他會帶領台積電走向何處令人感到好奇。
魏哲家是公認敢衝的執行長,行事果斷,他展現出的領導策略和對公司的全球擴張規劃是其任內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在他的領導下,台積電不僅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同時也在全球市場佈局上展現出前瞻性的視野。魏哲家的策略重點在於確保台積電在先進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地位,同時擴大其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影響力,多間海內外晶圓廠的興建也是他拍板定案。
而當初桃園卡住台積電用地問題,魏哲家也是明快的選擇他地落腳,不被外界雜音影響,確保先進製程的規劃能按部就班到位。先進製程的投資規模與研發方向也多半是他決定,事後也證明他的看法都是正確,面對未來更多樣化的挑戰,不論是外部威脅,或者是內部危機,作為台積電的唯一領導者,他的工作就是確保股東的利益能夠維持,而且讓台積電的價值持續增加,這些都不用質疑魏哲家是否有能力辦到。
然而地緣政治方面的影響恐怕還是無法避免,魏哲家能做的也就只有盡量規避風險,擴大生產基地,但同時又要維持台積電競爭力與台灣供應鏈的正向成長。
作者: |
林宗輝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
學歷: |
大葉大學 |
經歷: |
電子時報半導體資深分析師
MIT Techreview 中文版研究經理
財訊雙周刊撰述委員
美國波士頓Arthur wood 投資顧問公司分析師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