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 Commons
侏羅紀農場
在電影「侏羅紀公園」裡,科學家們利用基因技術復活恐龍,吸引了無數遊客前往遊玩,而孩子們更是興奮異常。
實際上,現代遺傳學的發展確實可以復活滅絕的物種。但考慮到其中耗費的巨大精力和實際生態意義,恐龍也許並非第一選擇。
在一個名為「野化歐洲」(Rewilding Europe)的計畫中,科學家正嘗試透過「 金牛計畫」(Tauros Project)和「金牛行動」(Operation Tauros),復活絕種的歐洲野牛(aurochs),幫助維繫歐洲生態平衡。
在滅絕前,歐洲野牛曾與石器時代的人類共存。(圖片來源:Wikipedia)
歐洲野牛
歐洲野牛是一種大型草食動物,身高 2.13 米,重 1000 公斤,一度活躍於歐亞大陸。但不幸地,於 1627 年最後一頭歐洲野牛死亡,使該物種隨之滅絕。
為什麼「野化歐洲」計畫選擇復活歐洲野牛?答案正如之前所說,為了幫助維繫歐洲生態平衡。
「野化歐洲」創辦人Wouter Helmer表示:「幾十萬年來,歐洲野牛對歐洲景觀和生態平衡功不可沒。」
「如果沒有大型草食動物,草地將很快被森林覆蓋。有了大型草食動物,土地將保持開放狀態,景觀多樣性大大提高,數以千計的植物、昆蟲和動物都將因此獲益。」
為復育過程挑選的牛隻品種,下方為原始歐洲野牛。
(圖片來源:http://www.digitaljournal.com/img/8/4/3/0/8/3/i/3/2/8/p-large/auroch-2.JPG)
復活的關鍵技術——複育
復活歐洲野牛的關鍵技術是複育(back breeding)。複育是一個人工選擇的過程,通過逐代選育,挑選出與祖先愈來愈相似的個體。
複育所借助的是原始歐洲野牛的基因組——來自 2014 年英國洞穴裡發現的 6700 年前的歐洲野牛腿骨。科學家分析了歐洲野牛的基因組後,挑選了基因最相似的現代牛隻品種,進行配種。
金牛計畫所復育的牛隻(圖片來源:Magret Bunzel-Drüke)
複育成果
「金牛計畫」早在 2008 年便開始進行複育過程。負責人Ronald Goderie說:「我們培育出的第二代個體,四肢變長,毛色呈黑色,沿脊柱分佈著類似鰻魚的條紋,這跟歐洲野牛已經非常相似了。比較棘手的是達到體型和牛角形狀相似。但目前某些個體已經達到75%的相似程度。」
「金牛行動」迄今已培育出300頭帶有歐洲野牛DNA的個體。參與者Donato Matassino說:「我認為我們無法培育出與歐洲野100%相同的品種,但我們可以讓兩者盡可能變得相似。」
複育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Goderie認為,再培育六七代,「金牛計畫」就可以獲得比較穩定的歐洲野牛品種,過程預計在十年內完成。屆時,科學家將在野外放生這些牛隻,有望促進生態平衡。
如欲閱讀更多最新科學、科技新聞,請瀏覽明日科學網站:www.tomorrowsci.com
本文由《明日科學》授權轉載,以下為原文網址:侏羅紀農場:科學家正在復活一隻絕種野牛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