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 專欄
創新的驅動力

楊學志╱前華為公司無線研究部高級工程師

2013.08.16
         

作者簡介:
楊學志
前華為公司無線研究部高級工程師


經歷:
北京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學士、碩士及博士
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0年~2012年任職華為公司,從事無線通信研究工作
IEEE高級會員
LTE(4G)奠基性技「軟頻率複用」(soft frequency reuse technology)之發明人

創新提高生產力,改變競爭格局,促進文明進步。創新不光是一個技術問題,它同時也是經濟現象和政治問題。

創新的源動力,來自於生物探索自然的本能欲望。這種本能是生物適應自然環境而得以生存的 過程當中所建立起來的。不符合自然規律的認識和行為,最終要受到自然的懲罰並遭到淘汰。植物把自己的葉片轉向陽光的方向,爭取不到陽光就會枯萎。動物選擇 適合自己的食物,誤吃有毒的東西會死亡。人類利用了火來將食物烤熟,本來有毒的豆類從此可以提供豐富的營養,不會用火的部落因為體格孱弱而被消滅或征服。 珍妮紡紗機使紡紗效率提高了8倍,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我們提供了核能……等等。這些方法都是提高了生物適應自然的能力。創新的本能,已經固化在生物的基因當中,在動物界表現為好奇心。好奇心是科學家們學習、研究的最初動因,也是最基本的創造心理因素。

政治是複雜的,組織對創新的態度也可能多種多樣。在文藝復興初期,教會在歐洲佔據了統治 地位,一切動搖教會地位的學說都會遭到壓制。哥白尼由於害怕教會的迫害,在臨死前才將其「天體運行論」交付印刷;布魯諾為宣揚日心說殞身火海;伽利略也是為了同樣的原因而遭到終身監禁。在政治環境壓制科學的情況下,仍然有這樣的科學家,執著地進行科學研究。他們的學說,啟蒙了時代。他們是追求真理的勇士,是真正的勇士。

西元15世紀到19世紀,以英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為適應技術引進和建立新工業的需要,在建立專利法和實行專利制度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為世界各國作了典範,帶動了世界範圍內專利制度的迅速推廣。1474年,威尼斯共和國頒佈了世界上第一部專利法,這是一步近代意義的專利法。威尼斯的許多重要發明,如提水機、碾米機、排水機、運河開鑿機等被授予了10年特許證。英國在1624年頒佈了壟斷法(Statute of Monopolies),是第一部現代意義的專利法。此後世界各國紛紛效仿,目前世界上已經有超過175個國家和地區實行了專利制度。一些重要的發明,如珍妮紡紗機、蒸汽機、火車、留聲機、炸藥、電話等發明都獲得了專利權。發明人利用自己的發明開設工廠公司, 並壟斷市場,獲得了巨大的財富。現代專利制度的基本原則是壟斷和公開,通過授予發明人在一定時間內壟斷的權利,換取技術的公開。壟斷期過後,技術發明成為 社會的公共財富,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豐富了人類知識寶庫。專利制度「為天才之火添上利益之油」,刺激更多的人投入發明創造。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科技在社會發展當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因而受到了更高的重視。企業形態也從工業革命時期的生產簡單產品的工廠發展到國際化大公司。現代社會的多數情況下,一個產品是由眾多的技術構成的,一個專利已經無法單獨構成產品並形成市場。大 公司為了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這個時候,企業成為了創新的投資和收益主體,而創新成為了一種職業。研究人員並不是依靠創新本身價值的直接實現獲益,而是依靠創新所帶來的衍生物,如加薪,升職,獲得資質、獲取資金、政績等來獲取利益。現代社會,創新從工業革命時期的簡單模式發展到複雜的形態,合理解決組織與研究者之間的利益關係是建設創新型組織的重要課題。

延伸閱讀:
(1) 什麼是創新?
(2) 創新的方法
(3) 創新的評價方法

 

楊學志於2000年7月加入華為公司,從事無線通信研究工作,2012年9月從華為公司離職。2003年,他提出了一種應用於TD-SCDMA的頻域聯合檢測演算法,是業界效率最高的;2004年,他提出了軟頻率複用技術,引起業界的廣泛研究和應用,成為LTE小區間干擾協調領域的事實標準;2005年,他提出統一LTE多種帶寬的無線參數,並提出用一個IFFT承載多個載波的技術,簡化了基站和終端的結構,提高了LTE產業的規模效應,較大降低了產業成本。2011年,他提出了隨機波束賦形技術解決MIMO系統的廣播通道的發射問題,具有接近理論極限的頻譜效率和功放利用率,並對天線校正誤差 (Array Element Failure) 和陣元失效具有強健性 (Robustness)。

 

更多歷期精采文章,請參閱智權報總覽 >>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