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期
2016 年 9 月 7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 訂閱電子報  
 
IP金融的前世、今日與來生
鐘基立╱宸鴻光電法務長

「IP金融」這詞,在大陸的專業圈裡流行開來。但就像「IP電影」一樣,這類新創名詞,總是令人琅琅上口、卻又似懂非懂。其實,早在2008年大陸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就已出現IP金融的概念。裡面的說法,是「運用金融來支持創造和運用知識產權」。白話說,就是要讓IP的孕育、出生、成長到壯大等各個階段,都能過得滋潤。而我們更關心的,自然是此刻在大陸風生水起的IP金融,將帶給兩岸的智權從業人員什麼樣的機會?

大陸國家知識產權局(國知局)每年都組織發佈《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畫》,繼續琢磨IP金融。到了2015年4月,在國知局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中,「知識產權金融」首次進入標題,並更加具體地,出現各種IP金融專業詞彙,如「知識產權投融資」、「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企業知識產權集合債券」,「專利許可(授權)收益權質押融資」。同年,數個行政單位還聯合起來,進一步闡釋IP金融在雙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的作用。

大陸的國務院則是從2015年底起,動作加大,發佈了一系列涉及IP金融的意見,一面深化豐富IP金融內涵,一面開始進行部門間的分工,精耕細作IP金融的建設。最新的一次,是在今年的7月8號印發了《國務院關於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將IP金融的展開,具體細化落實到了各個相關行政權責單位。至此,可以說IP金融在大陸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IP金融的定義與目的

如何去理解IP金融?這些發佈的文件從未有過定義。但從政策發展的脈絡、學理、及國外的經驗來梳理,我們可以嘗試定義,所謂的IP金融,是以專利、商標、著作權等無形資產為主要標的投融資活動。通常透過定價、作價、擔保和保險等操作,將IP的內含價值,轉化為具有客觀價格、能夠流通的金融產品或收益權,例如證券化產品、質押權、股權或眾籌份額等。

IP金融要達到什麼目的?從發佈的文件可以看出,就是要引導金融資本進入智慧財產權的領域,實現IP與金融資源有效融合,促進IP的形成與價值挖掘,對傳統產業進行轉型升級,以及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

而我們更關心的,自然是此刻在大陸風生水起的IP金融,將帶給兩岸的智權從業人員什麼樣的機會?

IP金融的發展現狀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看一下現狀。以傳統的IP分類做區分,我們可以看到,在IP金融的發展上,商標、著作權、以及專利權正呈現不同的局面。

在商標方面可謂欣欣向榮。2015年大陸商標局總共辦理了商標質押登記1123件,個別省份累計融資金額破人民幣百億,越來越多銀行和擔保機構參與商標融資業務,質押數量與融資金額節節攀升。而從大陸的商標註冊總量來看,這些交易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因此還將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著作權方面則是熱火朝天,特別是影視IP融資,還產生了些「泡沫」(參見:讓子彈飛一會兒:著作權、專利融資在中國能熱燒多久?)。各路人馬忙著IP圈地,上億元人民幣的電影專案貸款司空見慣,期間還出現了「將來IP融資」,以及利用社交媒體進行的「類證券化融資」模式。直到《葉問3》票房造假風波(參見:一張圖看懂——票房證券化怎麼玩?),才出現了要求整頓的輿論,但事實上熱潮卻絲毫未減。

相較之下,專利方面看來是冷灶。這原因恐怕還在於IP制度的天險。如上面所說,IP金融涉及將「IP內含價值,轉化為客觀價格」的過程。這是IP融資的軟肋,在專利領域尤其明顯。

《文創與高新產業融資》一書中,整理了智慧財產權融資相對突出的風險。換句話說,在專利價格認定這個關隘上,有「四大金剛」鎮守天險:

  • 法律風險: 專利權是否有效?權利主張的範圍是否穩定?專利有效是價值的根基,但誰能保證專利前案的搜索能夠毫無遺漏?有效性分析必能得到複審或法院的支持?
  • 估值風險: 估值有其專業性、複雜性和主觀性,因而受到技術走向見解、估值方法、模型和參數選用影響。這導致不同專家的估值結果,往往可以差距數倍。
  • 經營風險: 專利所能創造的市場價值,最終由企業經營管理的成效等因素綜合決定。再好的專利,如果企業經營不利,能收取的授權金也大受影響。
  • 處置風險: 專利處置的管道有限,較難快速地以理想價格變現。專利的壽命也有限,雙十年華稍縱即逝。

大陸當今的政策,正積極鼓勵專利領域的IP金融,推出專利質押、專利保險試點,優化專利投資制度等各種措施。然而,當前配套的制度、人才和資源等條件成熟度,都還不足以撼動這「四大金剛」。

瓶頸之所在,機會之所在

天險既有重兵鎮守,那就得繞個彎過,不要正面強攻。下面三個客觀環境,眼下正好給兩岸IP、法律、金融專業的人才,提供了個千載難逢、曲線前進,捕捉IP金融商機的大好機會。

首要關注的環境, 自然就是大陸正在推動的「雙創」。當廣大的民眾在政府鼓勵下,投入了創新和創業,小額IP融資需求將大增,期待好的IP構思,不要胎死腹中。與此同時,創新動能來自民間,將更頻繁地發生在貼近生活的領域,在食衣住行娛樂和文化體驗上,豐富人們的生活。

第二,大陸近年致力於「供給側改革」(意即大陸過去強調擴大內需,現在也開始要強化供給面,以求供需兩面並進,持續維持經濟成長),這方面的動能不容忽視。高耗能、高污染經濟的模式正在轉化,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成為主流思維。而一般民眾對物質與精神生活的多層次需求,隨著經濟成長,不斷增加,正有待以「技術創新推動的供給側改革來滿足」。如前陣子很多人到日本旅遊,就會抬回來幾個電動馬桶蓋,不然就是電鍋;或是有小孩的,會想辦法託人從台灣、香港帶奶粉。這所反映的,其實就是大陸中產階層最樸素的願望 -企望在日常生活的更多領域中,能獲得更多的選擇。

第三,文化創新更是一個強勁的助力。大陸領導積極鼓勵中華文化在「走出去」,藉此提升自信,增強軟實力。這方面的政策鼓勵,也讓相關的商業模式,站上了風口。事實上,台灣與大陸同文同種,有相同的歷史淵源。台灣在文化的傳承上較少斷層,再加上自由開放的環境,因此在若干的文化領域仍有優勢。特別是對不同價值觀、宗教觀的接納,傳統文字的掌握,中西醫整合等方面,都充滿了活力。這其實是很好的機會,兩岸人才能彼此截長補短,共同提升全人類生活的豐富與質量。

因此,雙創政策、供給側改革以及文化創新這三個大環境集合起來,正形成在專利領域IP金融突破口,也就是以「IP和技術加值,詮釋文化的生活科技」,將出現巨大的機會。

什麼意思?舉兩個例子。

案例一,

知道中國的包子都賣到了美國嗎?還包著當地盛產的龍蝦。如果覺得這太通俗了,那可看扁了包子這門生意。包子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製作過程富含工匠精神;重新用視覺、嗅覺、味覺、觸覺四個維度來教老外體驗包子,還在地化地包了前所未有的「龍蝦餡」,這便是一種文化的重新詮釋。而涉及的技術,只能說限於你的想像了,例如,從關鍵成分超臨界萃取、雲端ERP到保鮮冷鏈等尖端技術,全都能用來增加包子的風味與營養。而IP的加值,自然就是利用專利來固化這些創新,對特殊配方技術訣竅進行保護,並以商標和著作權強化品牌形象價值。

案例二,

泡茶機。如果這只讓你想到老家客廳桌上的那副茶具,那你可能錯過了「NESPRESSO膠囊咖啡機」上市造成的巨大轟動,忽視了它的「茶葉版」所可能具有的商業潛力。文化上,傳統茶道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而科技加值方面,從精密機械、晶片設計、感測器、人工智慧,農業4.0物聯網,全都能把茶藝的品味和便利性,提升好幾個檔次。想像一下,兩岸上百茶種,土質環境、氣候條件、烘焙發酵、儲存年份的差異,經由農業4.0物聯網所建立的生產履歷,下載到你手裡的APP,人工智慧分析了你的偏好,當你還在家門口停車時,按個按鍵,開門入戶,香味四溢的茶湯,便在桌上等著你了。

「IP和技術加值,詮釋文化的生活科技」,憑什麼能戰勝四大金剛?

只有落後的技術,沒有落後的產業。以IP和技術加值,不僅能用在面板、IC設計、半導體、生物製藥等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也適用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科技裡。而這些生活科技,未必是先驅型的突破性科技,但絕對可以是高科技、高產值、能豐富和便利我們食衣住行育樂的生活科技。

這些生活領域的技術創新,往往具有以下特色:

首先是貼近生活經驗,容易理解,這有助於掌握專利有效性風險。試問:分析一個包子餡成分的專利權項,和分析一個大分子藥化學組成的專利權項,哪個讓你感覺輕鬆些?

其次,此類創新通常以現有的市場為基礎,因此容易減低估值風險。試問:下世代的手機,以石墨烯為技術規格的產值是多少?專家都難回答,因為這新材料還未市場化,縱然有大量專利,能創造多少收益卻只能憑猜測。相較之下,智慧型泡茶機泡出的茶好不好喝,使用上方不方便,會不會受歡迎,你我都能判斷,因為喝茶本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最後是經營及處置風險的緩解。直接服務於生活的科技與產業,市場參與者眾多。這家加盟店不用心賣你的專利包子,害你每月的授權金收少了,你不難找到下家替換。而相關專利權需要流轉變現時,也容易多找到幾個識貨的買家,透過市場機制,賣個好價。

「四大金剛」怒氣稍消,商業機會便來了。關注以IP和技術加值,詮釋文化的生活科技,IP金融便能比較容易地在專利領域中展開。當出現幾個成功案例後,市場的力量,自然會驅動所需的制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導入更多的資源,產生正向循環,把這口冷灶做熱,逐步將IP金融的動能擴大到更為複雜的先驅性、基礎型的技術創新。這值得兩岸有志於IP金融商機的行業人士,琢磨體會,掌握先機。

來源:微信公眾號:IP金理人。作者: 鐘基立,宸鴻科技集團副總、法務長,著有《文創與高新產業融資》一書(本文感謝何加友提供實務見解)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 鐘基立
現任: 宸鴻光電法務長
學歷: 北大經濟法博士(Ph.D.)
美國UCLA法律博士(J.D.)
臺大管理碩士及化學工程學士
經歷: 美國律師資格;中國律師、專利代理人及證券從業人員考試合格。曾任職于國際律師事務所、高盛證券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