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期
2017 年 12 月 27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電子報訂閱管理  
 
大陸人工智慧技術爭奪激烈,知識產權布局也要趁早!
李俊慧/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産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人工智能技术争夺激烈,为啥说知识产权布局要立足需求也要趁早?

人工智慧到底有多熱?

從頂層設計層面,大陸《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已經出臺,而從微觀應用層面,從無人便利店到無人配送車,再到無人機、自動駕駛,各類融合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場景可謂「百花齊放」。

一般來說,人工智慧共有6大核心技術專利,分別是神經網絡、基因模式、專家系統、模糊邏輯、機器學習及自然語言處理,在這六大相關類別專利支持下,包括百度、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科大訊飛等在內的衆多巨頭,都在分頭突進人工智慧的技術研發和應用開發。
在人工智慧大潮洶湧而來的當下,到底哪家平台或企業的專利布局更靠前呢?哪些行業還存在空白有待填補?

搶占人工智慧技術制高點:大陸哪些公司在美國布局靠前?

人工智能技术争夺激烈,为啥说知识产权布局要立足需求也要趁早?

就人工智慧相關專利在美國的申請和布局來看,相關數據顯示,僅就「深度學習」領域而言,專利量占比前5大總和就超過50%,依序為微軟、谷歌、三星、高通及IBM。剩下不到50%的比例由15家廠商瓜分,當中有3家中國企業,包括百度(3.3%)、上海兆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兆芯,3%)以及騰訊(2%),共占8.3%

顯然,僅就美國市場來看,人工智慧相關技術的話語權還是重要掌握在美國本土廠商之中。不過,由於一些大陸廠商採取了不同的專利布局策略,也拿到了一定比例或份額的人工智慧技術專利。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百度是大陸較早對外高調宣傳人工智慧技術的廠商或平台,但是,騰訊在「深度學習」領域中的也有了一定的布局。

此外,從事晶片製造的上海兆芯也在美國占有一席之地,表明大陸晶片尤其是人工智慧晶片的研發基本與國外同步。

從專利申請人所屬行業看,相關數據顯示,人工智慧專利申請者集中在運算科技,其餘依序為控制、測量、數據通訊、信息科技管理方法、電信、視聽科技等;在機械工程領域,以運輸比重較高,屬化學領域則以化學工程比重較高。這意味著人工智慧技術不僅對互聯網廠商影響巨大,而且對很多傳統行業或廠商具有更大的價值。

人工智慧技術布局偏好:自然語言占比高,機器學習數量大

人工智能技术争夺激烈,为啥说知识产权布局要立足需求也要趁早?

就像《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到的「既要加大人工智慧研發和應用力度,最大程度發揮人工智慧潜力;又要預判人工智慧的挑戰,協調産業政策、創新政策與社會政策,實現激勵發展與合理規制的協調,最大限度防範風險。」

在美國人工智慧技術及專利布局中,按照技術領域區分,相關數據顯示,自然語言處理比重最高,達到72.9%;其次則為專家系統(11.7%)、機器學習(8.6%)、神經網絡(4.0%)、模糊邏輯(2.2%)、以及基因模式(0.6%)

而在衆多技術細項中,機器學習專利數最多(3,882件),其次為自然語言處理涉及的自動分析、自然語言翻譯;此外,專家系統涉及的知識表達、推論方法以及神經網絡涉及的學習方法等,也是專利布局的重點所在。

相關數據顯示,法律服務、健康照護、物流……等項目,目前美國專利數不多,值得大陸廠商投入研發及進行布局。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美國與大陸相比,很多基礎數據、制度、模式等存在較大差異,在美國暫時屬空白的領域,未必在大陸尚沒有布局,而美國緊缺或需求高的技術或應用,在大陸未必也同樣受歡迎。

打造中國特色人工智慧:整合移動互聯網優勢,實現差異化

人工智能技术争夺激烈,为啥说知识产权布局要立足需求也要趁早?

在大陸市場,以阿里巴巴、京東為代表的電商企業,基于零售創新考慮,正在加大人工智慧技術在零售服務中應用可能,並陸續在無人便利店、無人超市等應用場景形成了一套解决方案。與美國市場相比,大陸在移動支付等技術及應用領域走在前面,因此,在很多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和布局中,既要瞄準國際趨勢,也要考慮大陸特點,把大陸和國際兩個市場的專利布局都要做扎實。而在語音識別方面,如何賦予各類導購機器人更多「人性化」的交互可能,也是值得進一步探索的。目前,在很多服務場景中,都引入了「語音機器人」服務,方便民衆瞭解相關操作規程等,比如法院中的立案庭機器人,以及商場中的導購機器人。

但是,在交互過程中,機器人在介紹相關業務時,大多處於「信息播報」狀態,類似於傳統「小喇叭」,還不能像真人一樣,可隨時根據交互對象的插話或提問,重新組織表述或介紹相關內容。簡單說,擁抱人工智慧技術,提前布局技術研發和專利申請,不僅是包括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巨頭在內的需要重點關注,也是各類服務機構需重點關注的,在需求提出和技術對接中取得平衡,讓人工智慧技術真正在各類應用場景落地,真正為民衆的生活帶來便利。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李俊慧  
作者: 李俊慧
現任: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産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簡介: 作者李俊慧先生為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産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長期關注網際網路、智慧財產權,以及其相關監管政策和法律問題(大陸地區)。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