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期
2019 年 04 月 24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電子報訂閱管理  
 
從富士康「關燈工廠」看大陸製造業的轉型與升級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9年年初,世界經濟論壇宣布鴻海旗下富士康工業富聯的深圳關燈工廠成為全球十六家「製造業燈塔工廠」之一。「燈塔工廠」指的是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尖端技術應用整合工作方面先進的製造基地。對於富士康來說,這是一場開始於內部的製造業轉型,以自己的工廠作為實驗場域,展開一場工業互聯網下的大陸製造業革命。

2012年時,工業富聯在成都園區投入第一座關燈工廠,目前在深圳、成都、鄭州、太原等地運行了六座關燈工廠,包括了精密機構件加工工廠、智慧刀具加工工廠、精密組裝、測試及包裝工廠。目前,六座關燈工廠已發展出設備監控維修預測、能耗監控物流配置、品質檢測預判改進、產量優化智慧調度、製程參數調整優化等多項人工智慧應用。工業富聯的深圳關燈工廠,基本上能在熄燈狀態下無人自主作業,由電腦控制全部生產活動,並由機器人取代第一線生產的工人。根據工業富聯提供的數據,此次入選製造業燈塔工廠的深圳關燈工廠,總共導入108台聯網的自動化設備,包括9台SMT(表面黏著技術)設備、21台ASSY(組裝組件)設備、78台測試設備,整體項目完成後,共計節省280位人力,高達88%,並提升效益2.5倍。

富士康認為,關燈工廠不僅只是無人工廠,真正目標是簡化工作流程、加強工作品質並且優化決策的無憂工廠;同時改變人力結構,從傳統的以人為中心,變成以數據為中心的管理,這才是關燈工廠的意義。工業富聯在專門生產智慧手機等電氣設備組件的工廠中,採用全自動化製造流程,配備機器學習和AI設備自動優化系統、AI維護系統和智慧生產實時狀態監控系統,將生產效率提高30%,庫存周期降低15%,世界經濟論壇認為,深圳關燈工廠真正實現關燈目標,同時也是第一家機器學習和工業人工智慧的無憂工廠。

圖一、工業富聯簡介

圖片來源:富士康工業互聯網

全球新智造時代來臨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首席執行官鄭弘孟3月底來台出席「2019鼎新企業高峰年會」,並分享目前大陸工業互聯網的現況。鄭弘孟表示,富士康從代工轉變成科技服務,最大的轉變就是從「製造鴻海」,走向「智慧鴻海」。大陸喜歡講「互聯網+」,但工業互聯網有很大不同,工業互聯網是「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農業互聯網和健康互聯網是富士康極力推動三大互聯網,富士康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宗旨,是要「讓沒有工業的地方開始發展工業」。

鄭弘孟指出,從2016到2025年,全球大數據流程量將有高達10倍的成長(16ZB成長到163ZB),2016年全球數據量約16ZB,預估2025年將成長至163ZB,其中物聯網帶動來自嵌入式裝置的資料成長,資料來源包括安全監控攝影機、智慧電錶、RFID讀取器、加油站、智慧設施、機器、機器人、交通工具、穿戴式裝置等。工業互聯平台包括工業雲計算、邊緣計算、工業大數據和工業人工智慧,全球工業互聯網平台成長速度快,2018年產值從150億美元,成長到2025年的2600億美元。為因應這股趨勢,鄭弘孟呼籲台灣的中小企業,要加快數字化轉型的腳步,台灣有好的基礎,應該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工業物聯網,進而邁向全球。雖然富士康工業互聯網選擇在大陸上市,但在全球11個國家、4大地區都有服務據點和生產基地,推動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本身不只是人工智慧而已,而是從數據採集到應用的整體系統工程。鄭弘孟指出,傳感互聯、工業大數據、工業人工智能是工業互聯網賦能的三部曲,首先要有數據才能夠傳感互聯,產生更多的數據。所有的消費物聯網和社交物聯網的數據,都來自消費者,是非結構性的;但工業互聯網不一樣,數據是結構性、收斂的,並且是由業者本身創造出來的,因此製造業和企業不會輕易分享數據,因為裡面有很多know how。有別於傳統互聯網專注餘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資料交換,工業互聯網的關鍵要素,是連接人、感測器、生產設備與機器人等數據協作,製造業最寶貴的就是手上的生產數據。曾經有個科學家跑來找富士康,表示要做工業互聯網研究,問他為什麼找上富士康?對方回答:「因為你有數據」。數據是人工智慧的基礎,所以大陸人常講,「採集數據是基礎、平台是核心、利用是關鍵」,傳感互聯就是透過工業人工智慧和工業大數據產生價值,IOT是IT(資訊科技)的人和OT(操作科技)的人合作,才能成就IOT。富士康有高達百萬的員工、7萬多機器人參與生產活動,加上超過百萬隻監控的鏡頭,從這些場域中,創造出非常多的大數據,再從中提取有用的小數據。

工業富聯在大陸的成長與發展策略

富士康累積過去40年的生產製造數據經驗,把「核心製造」(Core Manufacturing)當成蛋黃,利用大數據採集價值和能量,建立起富士康雲平台作基礎,並創造出第二個蛋黃,帶來更多人工智慧和專業雲的應用。富士康和上海市政府合作,負責上海的城市互聯網,佈建超過50萬個傳感器,包括噪音、PM2.5、防火等等,統一搬到產業雲的管理,做為工業物聯網的一部份,這部份是各個企業都會注意到的剛性需求,特別是在大陸有生產基地的,大陸政府對於這部份越來越重視,透過工業物聯網可以事先預測,並採取必要的措施來防範。

工業富聯2018年在大陸上市時,約有人民幣3,545億營業額、26.9萬名員工,並擁有3500個專利、4萬多個工程師,因為內部發展工業物聯網,過去一年間少了超過10%的人力,員工數降到20萬以內。工業富聯近日剛公布2018年的營業收入為人民幣4,15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16%。鄭弘孟指出,工業富聯的成長策略是從內向外推動工業、平台以及生態鏈,除此之外,也靠著併購和夥伴關係增加很多經驗。在外部方面,工業富聯積極結合地方政府資源,在台灣則結合機械公會,和台灣中小企業一起推動工業物聯網,從過去單純的代工,未來要帶領工業發展,往外發展新的市場、往上發展新的產品,再將新的產品賦予新的市場,協助台灣製造業升級。

圖二、工業富聯的成長與發展策略

圖片來源:富士康工業互聯網

數字經濟是製造業共同課題

截至2018年底,大陸數字經濟規模達到人民幣31萬億元,已占GDP的三分之一,預計在2021年,數字化經濟將貢獻超過半數GDP,企業不能不跟上數字化的潮流。鼎新電腦總裁葉子禎觀察三種製造業面對未來的挑戰,首先是品牌製造業,這類型的企業擁有自己的品牌,直接對面消費者與終端用戶,因為消費者是多變的、需求是任性的,尤其在大陸市場,中產階級快速拉升,具有消費能力快速增加,品牌製造業必須具備因應「大規模的訂製化」的能力。再來是供應鏈的零組件廠商,面對客戶快速的改變,要具有應對能力,過去電子業談982(意指2天內完成98%的訂單),未來的供應鏈要從線性型變成網狀,應用數字化技術才能快速因應。第三種是供應設備的製造業,面對的改變是從製造轉向服務化,從賣產品的思維變成販售服務,數據化技術會帶來新的生意機會。葉子禎強調,數字化轉型真正的意義,是利用數字技術重新思考創造績效的模式,幫客戶創造價值、為公司帶來新的收入和機會,數字化轉型是各公司CEO要面對的任務,不管喜歡與否,製造業都要共同面對。

 

資料來源:2018/3/27「企業數位化轉型 邁向台灣新智造」,鄭弘孟簡報資料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