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4月26日的「世界智財權日」,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國知局,CNIPA)同步開展了「藍天」、「鐵拳」兩項行動方案,一方面整治不正當專利申請,另一方面加大專利侵權行政執法。在將近一年的時間內,這兩項行動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鐵拳」行動賦予了國知局過大的案件調查和審理權限,是好是壞還有待觀察。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2019年發生的多項變革,徹底改變了中國專利行業的面貌。「重質不重量」的口號,因為有強力整治專利代理行業的「藍天」行動加持,在這一年獲得了落實;而重要性不亞於「藍天」的「鐵拳」行動,也已經成為專利權人維權的重要工具之一。這場由國知局主導、執行的政策轉向,影響力也將在2020年持續擴大。
在中國,專利申請規模連年成長已經是業界常態,更曾在2010~2016年間,出現連續7年的雙位數成長;不過,這場狂飆的盛宴,已經在2019年劃下終點。根據國知局在今(2020)年一月初發布的資料,2019年中國的發明專利申請量為140萬件,比起2018年的154萬件減少了10萬件以上,更是近十多年來的首次衰退,比率將近10%(圖1)。
中國專利申請量,2019年首見衰退
圖1:2007~2019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上)與成長率(下)變化
資料來源:CNIPA
早在2018年,中國官方就開始調整專利資補助的政策,而2019年針對投機申請人、劣質專利代理機構發動的「藍天」行動,更進一步遏止了過去數年內透過不正當申請來騙補的歪風。因此,專利申請數量衰退,其實是政策有意導引的結果。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數字是獲證專利量。在2019年,中國的發明專利獲證量約45萬件,比起2018年的43萬件成長了約5%;而在過去五年內,中國發明專利的總獲證量,也已經超過2百萬件。隨著專利存量不斷攀升,中國專利行業的重心也將從申請面移往管理面,例如專利授權、轉讓、侵權訴訟等商業行為,或者劣質專利被舉發無效或主動放棄。屆時,這些專利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將被市場嚴格檢驗。
行政查處專利侵權糾紛案件量,去年大幅成長
在維權手段上,中國獨有的行政執法措施,近年來也大有斬獲。本刊在前文(中國專利變局:專利法修正延宕,法院與國知局角力浮上檯面)曾經分析過,第四次中國專利法修正的重點之一,就是賦予國知局在行政執法上更全面、更深入的調查手段,而且只要行政執法的決定一作成,本身就具備了如同法院判決一般的執行力。數據顯示,2019年,各地方知識產權局一共辦了3萬9千件的專利侵權糾紛案件,比起2018年成長了14%(圖1),正代表這種程序簡便、審理效率快的方法,越來越受到專利權人青睞。
圖2:2010~2019年中國大陸專利侵權糾紛行政執法立案件案變化
資料來源:CNIPA
事實上,在去年(2019)4月,國知局開展「藍天」行動的同時,也同步啟動名為「鐵拳」、嚴厲查處各類侵犯智慧財產權行為的行動方案,把重點執法領域放在電子商務、商品交易市場以及外商投資領域。而在專利侵權案件上,「鐵拳」行動也特別點名要加大涉外、涉民營企業的侵權糾紛辦案力度。
到了去年年底,國知局又發布了一份政策文件,將選擇適當區域進行試點,把專利侵權糾紛的行政裁決機制持續深化,內容包括健全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的程序規範、鼓勵專利權人使用行政裁決處理糾紛、完善立案、送達等程序、提高執法人員的專業水平、以及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指導督辦機制……等。待為期兩年的試點結束後,就有可能在全國範圍內正式實行。換句話說,在維護市場秩序的大旗下,國知局在打擊專利侵權的角色上,將會愈來愈重要。
對於專利權人來說,日後多了一項行使權利的管道,而且跟民事訴訟比起來更簡便、更快速,當然是好事一件;但這對整體產業秩序到底是好是壞?恐怕就很難說了。一來,國知局自己就是專利的審核機關,現在又掌握了侵權調查、審理判斷的功能,「球員兼裁判」的現象過於嚴重;而且當侵權案件進入行政查處後,就從民事糾紛變成行政程序,後續的救濟也必須以行政訴訟進行,對於權利人或被控侵權人都不見得有利。最重要的,若民事審判、行政查處的審理原則甚至對個案的裁決出現歧異,對於專利法制的穩定和人民的信任更將造成巨大損害。
無論如何,加大國知局行政查處的權限已經是既定政策。不論是否為中國的專利權人,日後都不可不慎。
資料來源:
- 市场监管总局 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2019年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方案》的通知,2019/04/26,国家知识产权局
- 关于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工作的解读,2019/12/11,国家知识产权局
作者: |
蔣士棋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
學歷: |
政治大學企管系 |
經歷: |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