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基建吹響5G網路建設號角後,電信業者與設備商市場迎來又一輪變局。
中國移動最近公佈了最受關注的2020年5G二期無線網路主設備集中採購結果。在這一涉及28個省市自治區,數量達232,143座站共計371億元(人民幣,下同) 的採購大單中,華為贏得了總合同份額的57.3%,中興通訊獲得28.7%,愛立信占比11.5%,中國信科2.6%。而最令人訝異的結果是,諾基亞貝爾[1] 首次無標中選,引發業界各種猜想。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但其實早在此次結果公佈前,便已有業界人士指出,根據中國移動此次採最多4個中標人的競標規則,目前活躍於國內通信市場的五大設備商必有一家將出局,因此相對而言,傳統占比靠尾的諾基亞貝爾與中國信科將有一家有極大概率無法出現在此次採購名單上,而最終這一出局者定格在諾基亞貝爾身上。
「不過,這還是打破了傳統『3+2』的電信業者採購分配規則。」一位電信業者指出,所謂『3+2』,即華為、中興、大唐(現已與烽火合併為『中國信科』)三家中國設備商與愛立信、諾基亞貝爾兩大海外設備商。多年來中國三大電信業者的採購份額,都由這五家設備商瓜分,其中,愛立信和諾基亞貝爾兩者份額雖常有浮動,但總體而言二者相加保持在25%左右。
而伴隨著諾基亞貝爾的出局,這一空出的市場份額也主要由華為、中興所分食,這也使得中國設備商在中國本土通信市場的占比份額進一步擴大。考慮到當下時值中美貿易摩擦頻仍與中國5G商用關鍵部署年的語境,2020年Q1的此次中移動採購所引發的通信設備市場變局,或許會成為又一場對未來中國電信市場格局走向影響深遠的標誌性事件。
諾貝出局事出有因
如果以2019年作為中國5G元年標誌,那設備商的份額之變也是早有跡可循。
從構成劃分上來看,5G網路建設可分為核心網、接入網、承載網三大部分。上述電信業者表示,在三部分採購中,核心網的升級需求與採購份額最少,承載網則由於涉及光網升級佔據份額次席,而份額最高的則落在5G獨立組網SA模式中要求更新替換率最高採購數量最大的接入網設備,這也使其成為5G招標中最具價值也最受業界關注的部分。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國內三大電信業者約有13萬基地台,其中按占比來看,華為約占50%,中興約占20%,大唐電信約5%,而愛立信和諾基亞貝爾合起來約占25%。興業證券一位分析師指出,從2019年的結果來看,華為佔據半數比例是近年來中國國內電信業者集採的常規結果,因此可視作與此前持平,但相比於過去在中國本土市場接近25%的份額,中興實際上是略有退步的。
該分析師同時指出,雖然中興份額在2019年進一步被壓縮,但海外廠商的未來其實才最不為業界看好,這其中包括國際局勢與技術領先度兩大原因。「一方面,2019年中美貿易談判多次僵持,同時海外多國在5G領域打壓華為與中興等中國廠商的事件不斷發生,使得投資市場傾向於認為,國內電信業將會更趨向於扶助中國本土廠商。」
另一方面,前述業界人士認為,近年來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中國廠商5G技術持續領跑,也使得電信業者的確更加青睞本土廠商。以5G專利為例,據lplytics統計,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中國廠商在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SEP)占比36%,遙遙領先美國、韓國、芬蘭等國家,但即便如此,一位長期在3GPP擔任5G標準制訂的中國設備商人士告訴集微網,中國廠商有時為了不過分「高調」,甚至會主動放棄某些標準制訂的主導權。但從中也可得窺,中國設備商在5G領域的領先程度。
外力與內因的雙重結果更是反映於近日發佈的設備商財報中。財報顯示,2017年,諾基亞研發支出超過49億歐元(53億美元),2018年下降至46億歐元(50億美元),到2019年已經下降至44億歐元(48億美元);與此對比,華為與中興2019年研發費用相比2018年都有增長,分別達到1317億元與125.5億元人民幣。「這也或多或少反映了目前在設備方面諾基亞落後於幾大競爭對手的原因。」該業界人士稱。
所以諾基亞貝爾的出局看似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電信業者喜憂參半
而在設備商市場格局生變的同時,作為與其命運息息相關的上游產業鏈直接供應商,電信業者市場也面臨喜憂參半的明潮暗湧。
日前發佈的三大電信業者2019年財報顯示,除中國移動扭轉了去年上半年的營收下滑頹勢外,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延續了營收萎縮的態勢。但如果細究淨利則會發現,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雙雙遭遇下滑,分別同比下降9.5%與3.3%;只有中國聯通淨利同比增長11.1%,逆大勢而出。
對此,一位資深通信業觀察人士向集微網表示,5G建網成本投入的壓力其實遠遠高於新業務增長給電信業者帶來的提升,中國聯通的逆勢是建立在其混改的基礎之上,也側面說明了電信業者轉型的重要性。但2019年電信業者在5G建網上的投入還不是最大的,如果按今年的投入來算,三家財報應該會更加「難看」。
此前集微網曾報導,根據電信業者公佈的2020年5G建網規劃,中國移動預計到2020年底將建成30萬個5G基地台,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則將共建共用25萬個5G基地台。加上中國廣電,業內預計,2020年中國將至少投資建設55萬~60萬個5G基地台。按照一個5G基地台約45-50萬元的成本預估,2020年整個中國電信業市場在5G接入設備上的投資規模將高達2500億元左右。
而截至2月底,中國移動5G基地台已超過8萬個,相比2019年年底5萬的資料,整個2020年Q1的建站數為3萬左右。中國電信在用5G基地台規模超過6萬,今年Q1建成4萬座5G基地台,並與中國聯通共用超過2萬座;中國聯通可用5G基地台也已超6萬座。
「在今年5G建網投入如此之大的背景下,降本增效肯定還會是電信業者的主旋律。」業界人士表示,對電信業者來說,5G的建網週期保守預估要持續10年,加上高盈利應用業務還未出現,收回成本將是一項非常遙遠的任務,因此,電信業者在今年設備商採購價格上預計還將進一步壓低空間,這種傳導或將使得占比規模較小的設備商日子更不好過。
2020:疫情黑天鵝與新基建的博弈
雖然隨著4G業務的萎縮以及ICT融合帶來的轉型壓力,全球電信業者與設備商近年來整體都在下行軌道徘徊,但5G的到來還是為全球通信市場增加了新的增長動力。據GSMA日前發佈的《中國移動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預計在2020年,全球70%的5G連接將來自於中國。到2025年,中國5G用戶的滲透率將增至近50%,與韓國、日本和美國等其他主要5G市場相當。2020年至2025年,中國電信業者將在其5G網路上投資超過1600億美元,占其總資本支出的90%。
日前發佈的電信業者財報也佐證了這一積極的預期。財報顯示,中國電信5G的ARPU(每用戶平均費用)為91.90元/月,而中國移動表示4G用戶切換為5G用戶後的ARPU比切換前提升了6.5%,在整個2019年三大電信業者綜合淨利潤達1384億元人民幣的前提下,電信業者也更容易擁有更長遠的耐心看去等待新一輪營收的增長。
但是,新冠疫情的出現成為2020通信市場的一大黑天鵝。集微網此前曾報導,疫情使許多行業分析機構紛紛下調了對2020年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的預期。同時,集微網從電信業者處瞭解到,疫情的管控將極大增加基地台站址獲取、網路部署安裝的工作難度,從而最終拖慢5G的部署速度。
雖然在此背景下,新基建的提出提振了中國國內市場對於5G建設的信心,但對此,也有分析師認為,對於設備商市場而言,這或許會加劇如今中國國內與海外設備商過於分化的局面。
「2020年全球疫情的加劇造成了對資源的恐慌,使得大國之間的政治關係更趨於緊張,並且對全球經濟造成了極大衝擊,在此背景下,2020年的中國國內通信設備市場或將進一步收緊,這對愛立信以及諾基亞貝爾等海外設備商而言不一定是好事。」興業證券分析師向集微網表示,目前海外疫情的持續本就對以其市場為主體的愛立信與諾基亞造成了極大衝擊,而此次在中國市場的敗走,很可能只是開始的一個信號。
該分析師還認為,如果華為為代表的廠商繼續遭遇海外打壓,國內市場的扶持將是註定的,而這將惡化如今的局面。
諾基亞的財報顯示,其一直在努力爭取在大中華區的市場份額,但2019年第四季度該地區的收入同比仍下降25%至4.69億歐元。該分析師表示,從制衡風險與掌握話語權的角度來看,電信業者顯然是不願意看到這樣過於懸殊的競爭格局的。
當然,資本總額的投入還是會給各大電信業者帶去一些利好。僅中國移動日前便表示,其已經完成了覆蓋50個城市的5G部署的第一階段,現在的目標是到2020年底在全國安裝30萬個基地台。為此其總資本支出預留了1800億元人民幣,相比2019年增長8.3%。
「新一輪格局其實已經形成,但能否改變的主動權其實已經不在設備商和電信業者手裡了。」業界人士表示。
備註:
諾基亞貝爾(前稱:上海貝爾有限公司、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股份有限公司,全稱: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英文: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是諾基亞通信中國和上海貝爾(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大陸運營的合資中央企業,成立於1983年,並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目前擁有員工約16,000人,中國國內銷售服務網路覆蓋31個省市,國際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電信業者和非電信業者客戶提供端到端的信息通信解決方案和高質量的服務,並在IP網路、光網路、固網以及下一代5G網路等諸多領域領軍發展。(來源:維基百科)
※ 本文由愛集微授權北美智權報刊登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
愛集微
簡介:
集微網 成立于2008年,APP名愛集微APP,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爲中國最知名的集成電路及手機行業門戶網站,權威報道行業資訊,重點介紹行業領軍人物、前沿技術、行業現狀及未來趨勢。同時集微網擁有行業最大微博賬戶以及最高端的微信粉絲群,主要讀者涵蓋政府、行業、産業鏈、證券及媒體等,對行業有著較深的影響力。作爲資訊最權威、 內容最全、更新最及時的行業網站,是衆多紙媒和網媒獲取資訊的最佳渠道,多次引領衆媒體聚焦熱點事件,達到了二次甚至三次廣泛傳播的良好效應,是企業宣傳品牌形象的最佳通道。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