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專利領域中,我們有「國際專利分類」(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IPC),在經濟學中,我們有行業標準分類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行業分類在每個國家的名稱都不盡相同,像「行業標準分類」是台灣的名稱,中國大陸則稱之為「國民經濟行業分類」(National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不過,不管名稱為何,這都是一種產業分類的標準,通常此一行業分類標準多用在社會、經濟及金融活動的研讀及分析上。
包括專利5大國 (美、日、中、韓、歐)在內,很多國家都把專利視為國家競爭力的指標,為了建立專利與國民經濟行業之間的連動關係,大陸國家知識產權局 (SIPO) 規劃發展司特別制訂了《國際專利分類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參照關係表》(以下簡稱《關係表》),並於2015年12月4日公布了試用版。中國大陸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將國民經濟行業劃分爲門類、大類、中類和小類四級,而《關係表》在國民經濟行業小類層級與國際專利分類間構建了對照關係;涉及專利技術的國民經濟行業小類共680 個,分屬三次産業(註1) 的7 個門類産業。
在此之前,SIPO規劃發展司於同年11月發表了一份《2010~2014年中國大陸國民經濟各行業發明專利授權狀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依照三次產業分類來分析,其中第二產業於2010至2014年期間,專利授權量占比最高,達97.54%,案件數高達93萬件;而第一及第三產業則分別各占1.48%及3.95%。(詳見圖1)。
圖1. 2010-2014年期間,3種產業發明中國專利授權分布
資料來源:SIPO規劃發展司專利統計簡報,2015年11月3日
註:由於一件授權發明可能隸屬於多個產業(專利技術對應於多個產業的經濟活動),因此專利授權量在授權發明專利總量中的占比之和大於100%,下同。
如果從三次產業再往下看,以門類産業來看的話,便會發現在近5年間,各門類産業發明專利授權分布非常不均勻,主要集中在C 門類的製造業。從圖2可以發現,過去5年內製造業的授權發明專利數量高達92.43 萬件,占授權發明專利總量的96.26%,而且在過去5年內的授權量年均增長率超過10%。
圖2. 2010-2014年期間,不同門類產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分佈
資料來源:SIPO規劃發展司專利統計簡報,2015年11月3日
如果從門類再往下細看,進到大類的範圍,即發現C門類製造業下面的「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以及「儀器儀表製造業」等6個大類産業是中國發明專利授權量最高的6個大類産業,5年累計授權量均超過十萬件,可以說是中國大陸專利技術較强、密集度較高的6大産業(圖3)。
圖3. 2010~2014年期間,大類產業發明專利授權分布
資料來源:SIPO規劃發展司專利統計簡報,2015年11月3日
最後,再往下看大類下的中類,便會發現在過去5年期間,專用化學産品製造類的授權量最大,爲8.73 萬件;占5年授權總量的9.09%;接下來爲8.49 萬件的通信設備製造類、6.82 萬件的基礎化學原料製造類、6.43 萬件的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製造類、6.23 萬件的通用儀器儀表製造類。值得一提的是,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10%(即前25 位)的中類産業均屬於C 門類的製造業。
圖4. 2010~2014年期間,累計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25名之中類產業
資料來源:SIPO規劃發展司專利統計簡報,2015年11月3日
製造業發明專利授權 不止大陸企業夯 外國企業也是占最大宗
表1顯示,大陸市場的6個主要專利來源國(中國、美國、日本、德國、韓國、法國)在中國大陸專利布局的重點均爲C門類之製造業,此6國在製造業的發明專利授權量均超過其在大陸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的95%。此外,信息傳輸、軟體 (大陸稱之為軟件) 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專利布局也日漸受到各國的關注,6國在該産業中的發明專利授權量均位居其在大陸發明專利授權第二位,美國尤爲重視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專利布局,在該産業的發明專利授權量占其在中國大陸地區總量的7.87%。
表1. 2010-2014 年間主要專利6國授權發明專利在各門類産業中的分布
資料來源:SIPO規劃發展司專利統計簡報,2015年11月3日
雖然從大類産業看,大陸本土企業發明專利授權大都占有數量上的優勢(表2),但汽車製造業卻是唯一例外,外國企業針對汽車製造產業在大陸市場布局了大量專利。如果以不同國家分別觀察,可以發現以美國、日本及德國爲首的科技發達國家在大陸市場的多個大類産業均進行了廣泛的專利布局,尤其是在汽車製造業,日本和美國的發明專利授權占比分別達到31.76%和11.26%,而外國企業在此一領域之大陸發明專利授權整體比例更是超過了六成 (圖5)。
表2. 2010-2014年門類產業於大陸本土企業及外國企業在大陸之發明專利授權狀況
資料來源:SIPO規劃發展司專利統計簡報,2015年11月3日
圖5. 2010-2014 年各主要國家汽車製造業大陸發明專利授權分布
資料來源:SIPO規劃發展司專利統計簡報,2015年11月3日
《報告》進一步分析製造業的部分,發現中國大陸在化學原料和化學產品製造業的發明專利授權量最高,占大陸本土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的20.11%,其次是電腦 (大陸用語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占18.02%。美國、日本、法國和韓國均在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的專利布局較爲集中,占這4國在大陸本土發明專利授權之比例分別為28.87%、29.32%、24.08%及37.16%。而德國則是在通用設備製造業的專利布局較爲集中,占其大陸發明專利授權的29.21%(表2)。
表2. 2010-2014 年6國在製造業中發明專利授權量前2位的大類産業
資料來源:SIPO規劃發展司專利統計簡報,2015年11月3日
結論
綜合以上所述,《報告》作出了10點結論:
(1) 中國大陸授權發明專利主要分布在第二産業,其中製造業是中國大陸技術創新的主戰場。製造業下屬的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等6個大類産業則是中國大陸專利技術創新能力較强的産業。
(2) 中國大陸産業結構可能在根據對技術創新的依賴程度而不斷調整。大陸國家重點扶持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技術産業均顯示出較强的專利技術創新能力。
(3) 從三次産業、門類産業和大類産業看,中國大陸發明專利授權大都具有明顯數量優勢,但汽車製造業是唯一例外,汽車製造業的國外在中國大陸發明專利授權整體比例超過六成。
(4) 中國、美國、日本、德國、韓國、法國在中國大陸專利授權均集中在C門類之製造業,電腦、通信相關産業是各國申請人進行專利布局的熱門産業。
(5) 中國大陸具有專業化優勢的産業多屬於勞動密集型産業或國有壟斷的資源型産業,美國在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專業化程度最高,日本的優勢産業主要集中在以汽車製造業爲代表的製造業。
(6) 企業是專利技術創新主體。企業的相對優勢産業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相對優勢産業分布範圍廣。
(7) 國外企業專利技術創新實力雄厚,反觀中國大陸則是以大學和科研機構為專利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
(8) 資源壟斷程度和市場開放程度對産業專利布局具有重要影響。
(9) 專利密集型産業與中國大陸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技術産業均具有較高的重合度,其具有研發資源投入强度大、創新效率高的特點。專利密集型産業從業人員的貢獻普遍得到了社會認可,但整個産業對大陸本土經濟的貢獻還需在産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進一步提升。
(10) 24個專利密集型產業中類産業中有7個産業的國外企業在大陸專利處於明顯控制地位,有23 個産業的外資所占比重明顯高於國有資本所占比重。
備註:
註1 : 三次産業劃分規定,三次産業的範圍如下:
第一産業是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服務業)。
第二産業是指採礦業(不含開採輔助活動),製造業(不含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建築業。
第三産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産業、第二産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第三産業包括: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産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以及農、林、牧、漁業中的農、林、牧、漁服務業,採礦業中的開採輔助活動,製造業中的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三次産業分類表
三次産業分類 |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 |
門類 |
大類 |
名稱 |
第一産業 |
A |
|
農、林、牧、漁業 |
|
1 |
農業 |
|
2 |
林業 |
|
3 |
畜牧業 |
|
4 |
漁業 |
第二産業 |
B |
|
采礦業 |
|
6 |
煤炭開採和洗選業 |
|
7 |
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 |
|
8 |
黑色金屬礦採選業 |
|
9 |
有色金屬礦採選業 |
|
10 |
非金屬礦採選業 |
|
12 |
其他採礦業 |
C |
|
製造業 |
|
13 |
農副食品加工業 |
|
14 |
食品製造業 |
|
15 |
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 |
|
16 |
烟草製品業 |
|
17 |
紡織業 |
|
18 |
紡織服裝、服飾業 |
|
19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制鞋業 |
|
20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 |
|
21 |
家具製造業 |
|
22 |
造紙和紙製品業 |
|
23 |
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 |
|
24 |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 |
|
25 |
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 |
|
26 |
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 |
第二産業 |
|
27 |
醫藥製造業 |
|
28 |
化學纖維製造業 |
|
29 |
橡膠和塑料製品業 |
|
30 |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
|
31 |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
32 |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
33 |
金屬製品業 |
|
34 |
通用設備製造業 |
|
35 |
專用設備製造業 |
|
36 |
汽車製造業 |
|
37 |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 |
|
38 |
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 |
|
39 |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
|
40 |
儀器儀錶製造業 |
|
41 |
其他製造業 |
|
42 |
廢弃資源綜合利用業 |
D |
|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 |
|
44 |
電力、熱力生産和供應業 |
|
45 |
燃氣生産和供應業 |
|
46 |
水的生産和供應業 |
E |
|
建築業 |
|
47 |
房屋建築業 |
|
48 |
土木工程建築業 |
|
49 |
建築安裝業 |
|
50 |
建築裝飾和其他建築業 |
第三産業
(服務業) |
A |
5 |
農、林、牧、漁服務業 |
B |
11 |
開採輔助活動 |
C |
43 |
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
F |
|
批發和零售業 |
|
51 |
批發業 |
|
52 |
零售業 |
G |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
53 |
鐵路運輸業 |
第三産業
(服務業) |
|
54 |
道路運輸業 |
|
55 |
水上運輸業 |
|
56 |
航空運輸業 |
|
57 |
管道運輸業 |
|
58 |
裝卸搬運和運輸代理業 |
|
59 |
倉儲業 |
|
60 |
郵政業 |
H |
|
住宿和餐飲業 |
|
61 |
住宿業 |
|
62 |
餐飲業 |
I |
|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
|
63 |
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 |
|
64 |
互聯網和相關服務 |
|
65 |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
J |
|
金融業 |
|
66 |
貨幣金融服務 |
|
67 |
資本市場服務 |
|
68 |
保險業 |
|
69 |
其他金融業 |
K |
|
房地産業 |
|
70 |
房地産業 |
L |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
71 |
租賃業 |
|
72 |
商務服務業 |
M |
|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
|
73 |
研究和試驗發展 |
|
74 |
專業技術服務業 |
|
75 |
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 |
N |
|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
76 |
水利管理業 |
|
77 |
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 |
|
78 |
公共設施管理業 |
第三産業
(服務業) |
O |
|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
|
79 |
居民服務業 |
|
80 |
機動車、電子産品和日用産品修理業 |
|
81 |
其他服務業 |
P |
|
教育 |
|
82 |
教育 |
Q |
|
衛生和社會工作 |
|
83 |
衛生 |
|
84 |
社會工作 |
R |
|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
85 |
新聞和出版業 |
|
86 |
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製作業 |
|
87 |
文化藝術業 |
|
88 |
體育 |
|
89 |
娛樂業 |
S |
|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
|
90 |
中國共産黨機關 |
|
91 |
國家機構 |
|
92 |
人民政協、民主黨派 |
|
93 |
社會保障 |
|
94 |
群衆團體、社會團體和其他成員組織 |
|
95 |
基層群衆自治組織 |
T |
|
國際組織 |
|
96 |
國際組織 |
作者: |
李淑蓮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主編 |
學歷: |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
經歷: |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