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的,台积电 (TSMC) 是台湾的骄傲,除了在半导体制程技术领先业界外,其专利数量也与世界半导体大厂并驾齐驱。截至2016年年底为止,台积电全球累计专利获准量达27,071件,其中美国专利占约45%比例。用专利来保护辛苦得来的研发成果是一般企业很基本的常识,不过,你可能不知道,台积电有很大部分的技术是用营业秘密(亦称商业秘密)来保护的,其占比之高甚至超乎想象的。究竟以专利保护技术和以营业秘密来保护的主要差别在那里?听听美国专利律师怎么说。
台积电副法务长及Chief IP Counsel陈碧莉日前在一场研讨会中分享了台积电的知识产权布局政策,当中她提到,台积电除了以专利来保护技术研发成果外,营业秘密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事实上,以专利来保护的技术只占了很少的部分,几乎绝大多数都是用营业秘密来保护的(如图1所示)。陈碧莉表示没有明确的规定那些技术要用专利来保护,那些要用营业秘密,但基本的原则是,凡跟「know-how」有关的,大部分都是以营业秘密来保护;她说:「凡是用reverse engineering (反向工程) 可以拆解的技术,基本上都会以申请专利来保护。」
图1. 台积电以营业秘密保护技术之比例
图片来源:台积电副法务长陈碧莉于《智财策略布局- 结合企业经营与研发策略》研讨会中之简报
专利保护与营业秘密保护之比较
虽然专利及营业秘密同样可以保护研发成果,但两种方式在各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表1是飞翰外国法事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杨明道 所作的比较。最大的不同点当然是在于申请专利必须要将技术内容公开,但以营业秘密保护却不需要公开,技术公开的坏处就是很容易被模仿抄袭;如果公开了技术后专利能顺利获准还好,最惨的是技术公开后,专利申请还遭驳回,这等如是把辛苦研发出来的技术拱手送给竞争对手参考。
表1.专利保护与营业秘密保护之比较
Items |
Patents |
Trade Secrets |
How Obtained |
PTO application and examination |
Private efforts |
Subject matter |
Limited subject matter |
Any subject matter |
Requirements |
Must be novel and nonobvious |
Not generally known or readily ascertainable |
Public Disclosure |
Yes |
No |
Term of protection and royalties |
Limited |
Potentially unlimited |
Protect from independent discovery |
Yes |
No |
Enforcement |
If infringed, even by "innocent" parties |
If misappropriated |
Costs |
Large upfront costs |
Low upfront costs, continued efforts required |
Source: 飞翰 (Finnegan) 外国法事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杨明道 研讨会简报数据
另外,表1中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Term of protection and royalties」的部分。虽然专利侵权的损害赔偿或是授权金有时候很高,但毕竟是经过计算且有限额的,反观营业秘业的损害赔偿则是相对的无限制。杨明道指出,近年来美国有一些营业秘业损害赔偿的案子,赔偿金额有越来越高的趋势,甚至比侵权案件的损害赔偿还要高。
表2. 近3年来美国营业秘密损害赔偿金额与过往相比提升不少
赔偿金额 |
涉案技术 |
相关厂商 |
法官裁定赔偿9.4亿美元(其中7亿美元为刑法损害赔偿) |
电子健康记录软件 (HER) |
Epic Systems v. Tata Group (2016) |
6.21亿美元 (经法院仲裁判定) |
硬盘读取头之穿隧式磁阻技术 |
Seagate Tech. v. Western Digital (2014) |
4亿美元 (和解金:包括商品、货物及授权金) |
计算机主机工具及启动原始码 |
Compuware v. IBM (2005) |
2.75亿美元损害赔偿加上8,500万美元罚金(这是在法官裁定9.2亿美元赔偿后协调出来的和解条件) |
高强度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
DuPont v. Kolon (2015) |
5,600万美元和解金 |
将液体转化成粉末的技术 |
ZoomEssence Inc. v. Flavors & Fragrances Inc. (2017) |
4,100万美元裁定及和解金 |
高频交易启动原始码 |
Quantlab Tech v. Vitality Godlevsky (2015) |
法官裁定赔偿2,600万美元 |
仿真设计软件 |
MSC Software v. Altair Engineering (2014) |
Source: 飞翰 (Finnegan) 外国法事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杨明道研讨会简报数据
作者: |
李淑蓮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主編 |
學歷: |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
經歷: |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