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来,中国每年专利和商标的申请、获证量节节高升,不但使其在知识产权上的国际影响力直追美、日等大国,也间接催生出一整片相关产业的生态系。从一开始的代理业务,到中后段的法律服务,甚至是衍生的咨询、信息、商用化……等,中国的整个大知识产权服务产业,已然发展地相当蓬勃。
图片来源 : shutterstock、达志影像
在去(2020)年底,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发布了一份「2020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首次完整揭露了整个知识产权服务生态系的规模,其中除了有各个业别的相关统计数据,也透过问卷调查以及重点访谈的方式,得到了实务界对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观察与建议。因此,即使这份调查的时间范围只到2019年底,相当具有参考价值。
究竟整个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规模有多大?根据调查分析,若将代理、法律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商用化服务、培训服务等全部涵盖在内,到2019年底全中国一共有6.6万家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总就业人口为82万人。若从营收数字来看,2019年的总营业收入约为2.1兆元人民币,约莫台湾一整年GDP的一半。
历经多年发展,中国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已相当庞大
不过,在不同省份中,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程度也大不相同。调查结果显示,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东部沿海省市,拥有超过53%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其中在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科技产业群聚的广东省更是一枝独秀,是唯一拥有一万家以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省份。
此外,知识产权生态圈内个别产业的竞争也呈现大者恒大的态势,以专利代理为例, 2019年时申请案量前一百名的代理机构,虽然数量只占整体专利代理的5%不到,却囊括了35.8%的申请案量;商标代理则更为极端:前一百名的代理商标注册机构在数量上占比只有0.22%不到,但所占申请量已达到34.7%。
专利、商标代理机构:数量成长快、仍为产业主流
由于中国每年的专利、商标申请案量庞大,使得代理机构数量连年成长。以专利代理机构为例,2018年时就已经突破了2000家,2019年更达到了2600家以上,比起2010年成长了近三倍(图1);商标代理也不惶多让,在2014年至2019年间,机构数量也成长了一倍以上(图2)。
图1:2010~2019年中国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
数据源:2020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2020/12/30
图2:2014~2019年中国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
数据源:2020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2020/12/30
这项成长数字也代表申请人不自己送件,而是透过代理机构与专利局、商标局往来,已经成为办理专利、商标行政业务的普遍实务。调查发现,2019年透过代理机构提出的专利申请量为118.3万件,代理率达到84.5%,比起2018年的77.4%又成长了7%左右。此外,2019年商标机构的代理率也有91%以上的水平,只是根据重点访谈的结果,纯申请注册的收费较低,每件仅有300~1300元之间。
除了代理机构,像是法律服务、信息服务、运营服务的发展也值得注意。以法律服务来说,虽然大宗业务还是传统的侵权、权利归属纠纷,但契约以及不正当竞争案件的案量也愈来愈高,显示知识产权的争议愈发多元;至于信息服务业,除了最主要的案件检索分析,分析评议、专利导航和数据加工等都是新兴的服务类别;而在运营服务上,由于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所以尽管许可转让、实施转化仍是业务主流,但也有超过10%以上的服务机构,正在开展知识产权权的投资担保等货币化业务。
市场渐趋饱和,未来价格竞争必然加剧
不过,经历数年的高度成长后,中国的知识产权产业也渐渐面临市场饱和的问题。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业者普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市场恶性竞争以及需求不足;此外,高端人才稀缺以及人员流动性高也是影响市场发展的负面因素。
价格竞争的情形,在商标代理市场特别明显。正由于代理申请的价格收费愈来愈低,业者普遍转向开发异议程序、驳回复审等较复杂的程序来扩大收入来源。另一方面,为了遏止削价竞争,商标代理业者也普遍希望建立如同专利一般的市场准入制度,尤其是商标代理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当的知识背景和法律素养,才能够保证服务质量,建立行业公信力。
数据源:
2020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2020/12/30
好消息~北美智权报有微信公众号了!
《北美智权报》内容涵盖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新闻、重要的侵权诉讼案例分析、法规解析,以及产业与技术新知等等。
立即关注北美智权微信公众号→ NAIP_IPServices
~欢迎读者分享与转发~ |
|
|
作者: |
蒋士棋 |
现任: |
北美智权报资深编辑 |
学历: |
(台湾)政治大学企管系 |
经历: |
天下杂志记者
今周刊记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