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期
2024 年 11 月 13 日
  北美智权官网 智权报文章分类/搜寻   历期智权报   订阅北美智权报  
 
海底电缆成为角逐地缘政治关键产业
苏翰扬/产业分析师

海底电缆(下称海缆)产业的发展,牵涉到大量数据传输,在掌握数字主权将成为主导现今云端产业龙头的趋势下,海缆产业俨然成为地缘政治的必争之地。因此,一场以美中两国为领头,并以网络数据传输产业为主战场的争夺战正在海面下无形展开。本文将简单介绍目前美中两国及俄罗斯在海缆产业的布局、可能引发的风险及目前美国的作为。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达志影像

海缆的厚度约从1公分到20公分不等,单位长度的成本大致与横截面积成正比,每条海缆至少有2个「着陆点」,即电缆与海岸线相交的位置。这些着陆点的设施可以提供多种功能,包括串接国际电缆、为电缆供电以及充当各国国内和/或国际连接点等。然而,海缆的所有者可能与着陆点的所有者不相同。带动海缆产业成长的驱动力包含每年网络数据传输量需求的递增,因此有许多国家的云端业者积极寻求扩大其境内的网络普及率以及扩大有较多使用网络数据传输需求之用户可用的带宽等,以能进一步协助提供数据储存和路由器服务。长期来看,云端业者除了能藉利用海缆产业更快地将自身的数据推送到全球网络外,更可以进而从海缆投资中获利。

国家核心利益正在改变

然而,在地缘政治冲突有增无减之下,美中两大国间的科技战火从量子科技等前瞻技术也一路延伸到海缆[1]产业。主因在全球将近99%的数据都是透过海缆传输,因此若能主导此产业,对于国际数字主权的掌控将能创造巨大的国际经济影响力。目前这些海缆每日支撑着大约10兆美元的交易,例如连接亚洲—美洲是透过美国南加州与夏威夷、中国和文莱等地区的海缆串连,它们连接着全球各家经济中心而形成庞大网络。近年来,Facebook、Google等美国大型社群网络公司已经获得这些海缆的所有权,此外,华为海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等中国电信业者正大幅增加海缆的建设,上述举措突显出海缆产业身处科技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美国曾与其他国家政府进行技术外交时劝阻他们和中国的电信公司及HMN Technologies(华为海洋前身)等中国业者合作,原因是这些中国企业正在东南亚大力布局海缆技术,此与美国技术外交延伸到海缆领域[2]的战略布局有所冲突。

美国企业的海缆布局

从企业布局观察,电信业者与云端业者间运用海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商业模式的差异。虽然电信公司是使用海缆的最终客户,但超大规模云端业者为了确保其云端服务数据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外,同时须允许数据传输不间断地运作,使「云端」服务不仅存于天空中,而且大部分存于海底之下,并且其相当依赖电缆的实体基础设施。因此,云端业者希望能自行部署海缆,而不是依赖大型联盟营运商所营运的供应链(许多供应链是依赖地区和国家司法管辖区建造)。另外,带宽需求的大幅上升也是超大规模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此一挑战推动他们建造私人海缆网络。例如,Google在2021年春天部署和使用一条连接美国和欧洲名为Dunant[3]的新海缆,并创下海缆数据传输容量的新纪录。像是Google这种大型跨国科技公司已经是最强大的网络服务、内容和市场提供者,但以市占率来看,在2012年时其使用的全球海底光纤容量市占率还不到10%,直到2022年才达到约66%的市占率[4]

另外,美国云端服务供应业龙头Amazon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觑,增加海底数据传输对于这些业者相当重要。由于越来越多的公司为因应快速增长的数据数据量,增加使用云端服务的需求,云端服务供货商为满足上述需求而建造的海缆也在增加。2023年8月8日,俄勒冈州批准一项同意安装跨太平洋高速数据传输光纤电缆供Amazon使用的案件,这条新海缆被称为Bifrost,其路径为从新加坡经过关岛,然后到达俄勒冈州海岸。这条电缆被包裹在距离海岸线4,100英尺的着陆点中并埋在3~5英尺深的海里。

俄罗斯与中国的海缆布局

与美国云端服务供应业者不同,俄罗斯与中国等国家将海缆视为海底战力的延伸,并透过其国内企业在各地区大兴土木,以期能与西方国家抗衡。根据2020年10月的FCC文件[5]指出,中国华为海洋在「建造或修复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海缆」,而其与其他国家的电信公司合作建造海缆的例子比比皆是。举例来说,中国华为在2019年4月便宣布与印度尼西亚电信公司FiberStar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除了建造高速光纤网络之外,还深化合作」。华为也与FiberStar合作建置连接雅加达和泗水的增强光纤骨干网络,上述状况可能因而形成一种地缘风险—特定公司将成为国家地缘政治影响力投射的载体。

海缆产业面临的风险

近几年各国的黑客技术持续进步,海缆营运业者未来可能面临被此种恶意技术影响的风险,例如,美国电缆设备制造企业TE Subcom可以透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对陆地和海底通讯网络进行远程控制,假设这类对通讯系统的远程控制属于恶意操作将可能造成危害;又或是部分软件供货商发生资安疏漏进而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而引发电缆服务供应中断导致发生各国网络瘫痪等重大灾害。

事实上,牵涉海缆领域相关的风险尚包含:监视、电缆破坏、监听等三项造成严重国安问题举措。因此,海缆从连结性、安全到技术标准皆涵盖地缘政治的关键问题,诸如:海缆大多不是政府所有,而是由私人公司营运,因此,应由哪些国际治理体系或国际机构对该产业进行管理?没有国旗的海缆,在透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谈判下,法定所有权在各个共同所有者之间如何划分?这些都会引起国际争议。

目前的作为—以美国为例

美国华府目前正不遗余力消除中国北京在海缆技术价值链可能带来的国安风险所采取颠覆性的商业作法,举例而言,连接东南亚—中东—西欧6号(SeaMeWe 6)海缆工程将于2025年竣工,参与此项工程的投标厂商包含中国的HMN Technologies与美国的SubCom,当前者出价比后者便宜而可能得标时,基于对国家安全的担忧,美国便会开始积极介入该工程标案,隶属美国政府辖下的跨部门工作小组「Team Telecom」也会出手阻拦,最终导致仍由出价昂贵的美国SubCom得标,而身为中国企业的HMN Technologies则被自动排除,此举措导致同为中国电信业者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退出相关标案,改由马来西亚的电信业者和印度尼西亚的电信公司Telin加入以弥补资金缺口。

同时,Google与Meta等美国云端服务业者也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将以维护美国国家安全为前提,协助东南亚达成海缆连接多元化。事实上,Google与Meta进行连接东南亚和北美的Echo和Bifrost的海缆将影响到2家公司连接东南亚和日本之间的Apricot光缆,上述的海缆与光缆将沿着相同线路经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关岛,再向北前往日本和台湾地区,部分海缆因地缘政治要素须选择成本较高的路线。

因此,作为连接美国、台湾地区和菲律宾的太平洋光缆网络协议[6]的一部分,这些美国业者将以新加坡作为关键管理枢纽,积极投入对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越南的海缆兴建。

 

备注:

 

责任编辑:卢颀

 

好消息~北美智权报有微信公众号了!

《北美智权报》内容涵盖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新闻、重要的侵权诉讼案例分析、法规解析,以及产业与技术新知等等。

立即关注北美智权微信公众号→ NAIP_IPServices

~欢迎读者分享与转发~


【本文只反映专家作者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作者: 苏翰扬
现任: 产业分析师
学历: 台湾中正大学企研所
专长: 产业分析与市场研究

 


 





感谢您阅读「北美智权报」,欢迎分享智权报连结。如果您对北美智权电子报内容有任何建议或欲获得授权,请洽:Editorial@naipo.com
本电子报所登载之文章皆受著作权保护,未经本公司授权, 请勿转载!
© 北美智权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联合专利商标事务所 版权所有 234 台湾地区新北市永和区福和路389号五楼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