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研发到药物生产、从医院高端手术到日常居家照护,台湾的医疗产业已经渗入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更极有可能是下一个闻名全球的「Made in Taiwan」品牌。然而,从产业的观点来看,找寻台湾独有的利基市场,将是继续壮大生医产业实力的关键,而若不能及时培养熟悉智财法规与市场操作的跨领域人才,更会是发展生医产业的一大隐忧。
「台湾的医疗技术世界闻名!」在医疗科技展的开幕典礼上,「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致词时特别指出,台湾在活体肝脏移植、人工生殖的存活率都位居世界前茅,代表台湾不但有能力提供高质量的临床医疗服务,医疗产业也将成为台湾对外输出、尤其是拓展新南向市场的利器。她也期许,台湾的临床医疗成功经验能够与「5+2」产业中的生技业相结合,打造属于台湾的国际医疗品牌。
今年首度举办的医疗科技展,并不只是生医业者自己的活动。相反地,在生策会创办人王金平所擘划的大健康产业蓝图下,生医与其他的制药、医材、零组件、服务、金融…...都有互利互补的空间。
医疗科技展,台湾生医实力首度完整呈现
因此,这场展览其实是台湾首次在生医产业的火力展现,参展的除了有生技业者,还包括健康照护、医疗院所、医疗设备……等,鸿海、大立光等科技制造业,也趁此机会展示了他们在生医领域的发展成果,连老牌的新光金融集团也结合了旗下的医院、人寿、保全等事业体,展出一条龙的生命产业价值链。
展览中的一项重头戏,就是两岸四地的民间生医团体签署了《两岸四地生物医药创新合作协议》。「这绝对不是个空泛的协定!」生策会会长张善政强调,今年10月底时,台湾的生策会、中国大陆的医药创新促进会(药促会)、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以及澳门国际中药质量研究会,就已经协议未来将在临床研究、监管制度、金融支持的面向增加交流与合作。
图1:两岸四地代表签署《两岸四地生物医药创新合作平台》协议。左起为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卢毓琳会长、生策会杨泮池副会长、中国药促会宋瑞霖执行会长、澳门国药会王一涛讲座教授
照片来源:生策会
「台湾的临床跟研究都相当有水平,大陆的市场潜力也相当可观,而当生技业需要资金支持时,香港更是华人圈最有资金动能的城市,澳门也是另一个生技业的枢纽;」张善政强调,「这些能量如果都能结合起来,我们华人绝对能在全球的医药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两岸四地中生医研发的领头羊,台湾的成绩虽然有目共睹,但在产业表现上却总是差强人意。最明显的,从2007年到2016年,台湾上市柜(含兴柜)生医业的市值从1262亿元暴增至1兆元,但营收只从455亿元增加到2416亿元,连当年力推《生技新药发展条例》过关的王金平都承认,生医产业的产值太小,成长缓慢。
市值高,产值低,台湾生医产业面临瓶颈
图2:2007~2016年台湾上市柜(含兴柜)生医产业市值与营收变化(单位:亿元)
数据源:2017 中华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2017/12/07
台北医学大学阎云教授指出,台湾的制药产业链相当完善,在新药探索有各大专院校与国卫院、生技中心,进入到临床试验后,则是临床试验业者与医疗院所接棒,待新药取得上市许可,也有符合cGMP、GMP要求的药厂可以支持生产。
问题是,台湾新药厂商的临床试验,大多以第二、第三期为主,产品数占整体达64%。此外,在占比45%的小分子药物中,又有超过60%是老药新用或新剂型。换句话说,台湾生医业者擅长的,不是风险较低、获利也有限的中后期临床、就是不太需要基础研究的剂型或用途改良,还难以跟真正的国际大药厂匹敌。
「台湾新药研发目前在unmet needs或first in human的案例还很少,大多都是first in class或者best in class,」阎云认为,台湾未来生医产业可以走的路,是专注于利基市场,如黄种人的特有疾病,尤其台湾有完整的健保数据库,对于相关的基础研究非常有价值。「像是杨泮池副会长的华人肺癌研究,就已经取得国际认可的领先地位。」
除了技术以外,阎云认为,台湾生医产业还需要能把研发成果推向市场的跨领域人才。「不能只有研发人员,还要能够强化选题、技术移转、策略联盟……这种人实在太少,」他指出,包括专利布局、监管法规、公司营运都需要熟悉实务运作的人才,研发的成果才能够顺利商业化,台湾的生医产业梦也才有可能实现。
作者: |
蒋士棋 |
现任: |
北美智权报资深编辑 |
学历: |
(台湾)政治大学企管系 |
经历: |
天下杂志记者
今周刊记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