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在公会的争取下,台湾专利师的职前训练正式回归专利师公会,再加上一连串的国际参访、实务界交流等活动,专利师公会这两年变得热闹不少。之所以会有这些新措施,是为了回应大环境的一连串变化,让专利师也能跟上甚至引领产业界的新需求。
从2017年开始,台湾地区职业考试及格专利师的职前训练权责,从智能局转移至到专利师公会手上,课程内容也出现了不小的变化。「我们加进了很多专利师在工作职涯中会遭遇的实务问题,」专利师公会理事长吴冠赐举例,除了基础的专利审查基准课程外,也安排了拜访智财法院、专利侵权与自由运作(FTO)分析、专利授权与契约、甚至还有事务所设立与管理……。
「老实说,审查基准他们在考试的时候都考过了,以后工作也都会再碰到,不必强调太多,但是日后在工作上可能遭遇的其他问题,要先让他们做好准备,」吴冠赐说。
大环境的改变,尤其从去年开始的一连串法案修正,确实对于专利师的执业带来不小挑战。去年底的产创条例修正案,明订台湾地区中央主管机关(经济部)有培训无形资产评价人员、推动无形资产投融资、证券化交易等事项的责任(产创条例修正通过 无形资产评价制度建立成当务之急);之后又通过了专利连结制度,将原厂药专利的有效性,作为学名药专利上市许可的审查基准;而为了搭配这套新引进的制度,台湾地区「智能局」也研拟修改专利法,加快专利举发的审查效率。
专利师的角色将更多元
这些改变对于专利师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日后「交手」的对象可能不再只是台湾地区「智慧局」或「智财法院」,还包括台湾地区的其他机关,甚至是卫生部门下辖的食药署;工作的内容也不会仅止于专利的申请,例如食药署主管的药品专利登记,以及台湾科技专案计划的专利布局,恐怕也是专利师必须了解的业务。
图1:台湾专利师公会理事长吴冠赐
环境发生变革,专利师素质也必须跟进甚至超越,才不会被环境淘汰。举例来说,吴冠赐在理事长任内成立的「企业智权管理实务委员会」,就是专利师与产业界的交流桥梁。他解释,这个委员会所办的活动,都是让业者来分享自身在专利管理运用上的实务经验。「侵权诉讼、授权谈判、专利运营……各式各样的题目我们都欢迎,」
他补充,这些业界人士其实都非常愿意来分享自己的故事,其中更有许多不为外界所知的宝贵经验。「在这个委员会,我们邀请的讲者或是邀请的对象,都不限于公会的成员,目的就是希望让专利师能够多跟外界互动,也让产业界多认识专利师的价值。」
台湾地区新制专利师的人数与影响力将日渐壮大
另一方面,吴冠赐也有计划地在公会内培养年轻专利师。取得公会成员的共识后,他把每个委员会主委的任期从三年改成一年,让更多人有历练的机会。「如果真的想要做事,一年的时间就能看出一些成绩,」他解释,三年下来,每个委员会都能培养出九位有经验、可以独当一面的主委或副主委,更是日后公会内的得力人才。
而且,吴冠赐提醒,目前专利师公会登录的专利师中,透过台湾地区新制加入的新生代,已经超过三分之二。「他们的人数只会越来越多,我们这些资深的一定想好交棒计划,不能一直占着位子不走,」他估计,在下一届专利师公会的理事选举中,就能看到这些年轻专利师崭露头角。
对于近期的种种变革,站在公会理事长的立场,吴冠赐一方面乐见专利的价值逐渐被社会肯定,但也指出其中仍有可以改善之处。举例来说,产创条例修正后,关于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价──尤其是专利的评价,专利师的角色就不可或缺。「专利跟商标、著作权的本质不一样,有很强的技术领域知识,所以并不是完成授权或让与就可以实施,」他指出,为了克服技术领域知识的难度,在对专利进行鉴价时,应该纳入专利师的专业签证,先对专利的技术位阶、可实施性……等面向进行分析,再由财务专家出具鉴价报告,这样的鉴价结果才会有产业公信力。此外,对于专利的无效举发,吴冠赐更建议,台湾地区「智慧局」应该一步到位,直接引进在其他国家或地区都行之有年的对审制度,才能彻底改善目前程序旷日废时的弊病,并且增进台湾专利质量。
作者: |
蒋士棋 |
现任: |
北美智权报资深编辑 |
学历: |
(台湾)政治大学企管系 |
经历: |
天下杂志记者
今周刊记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