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贵神速,企业经营更是如此。想要让企业的发展赶上环境的变化,不能再只靠企业内部的自发性缓慢成长,灵活的台湾企业,也越来越擅长用企业并购来维持竞争力。然而,经营企业时,如果还是只懂着一股劲猛冲,而不懂得适时撤退、休息、转进的道理,企业的格局将会越做越小,终至无足轻重。
「企业并购,会用跟不会用的,在企业成长速度上会差很多,而现在的商业环境里,速度就是一切!」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pwc)所长周建宏说。
打开报纸的财经版面,企业并购的消息已经越来越常见,而且样态也越来越多元。「2017年的全球企业并购交易数量跟金额,虽然是连续第二年下滑,但比起2014年还是正成长,」普华国际财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明德补充,从2017年规模最大的并购交易案:美国连锁药局CVS Health Corp.并购保险公司安泰人寿(Aetna Life Insurance)可以发现,跨产业的整并将成为新趋势(图1)。
跨业整并的案例将越来越常见
「因为新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消费者的习惯与行为模式,产业之间合作、竞争的空间也增加,」他举例,包括迪斯尼(Disney)买下21世纪福斯(21 Century Fox)来抵抗Netflix等网络串流业者的威胁,还有Amazon、阿里巴巴进军实体零售通路,都是「混业竞争」的典型案例。
图1:2013~2017年全球并购交易统计
数据源:2018台湾并购白皮书,PwC Taiwan
进一步观察去年的全球并购交易活动,游明德指出,由于保护主义兴起,使得各国对于并购监管的态度趋严,反而催生出不同的并购模式。「例如中国企业因为川普上台后,在美国市场遇到阻碍,现在就把并购的主力转移到一带一路上,而新加坡也是因为一带一路政策影响,成为区域物流仓储的并购热点」;他更特别点名,在东芝内存(Toshiba Memory)的并购案中,日本政府为了防止关键技术外流,特别允许以贝恩资本(Bain Capital)为首的私募基金收购。「因为国家的政策很明确,就是要把内存的研发技术留在日本,这反而让海外资金有了投资机会。」
至于台湾在2017年的并购交易,则呈现出「量增价跌」的态势:与2016年相比,交易件数从73件增加到81件,但交易总金额却从139亿美元锐减至61亿美元。「这是因为2017年的交易规模,不像2016年那么大,」游明德解释,在2016年,台湾出现了鸿海收购夏普,以及日月光并购硅品两个重量级的大案,但在2017年,Google母公司Alphabet买下宏达电部分资产以及开发金公开收购部分(台湾)中国人寿股权,规模都只有10亿美元出头,才使得交易金额出现50%以上的萎缩(图2)。
图2:2013~2017年台湾并购交易统计
数据源:2018台湾并购白皮书,PwC Taiwan
图3:普华国际财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明德
摄影:蒋士棋
台湾企业对并购的兴趣越来越高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交易件数增加但金额降低,也代表着并购已经不再是大企业专属的资本游戏,而是中小型企业也愿意尝试的策略选项。就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台湾也不乏一路靠着并购壮大实力的企业,例如这两年在业绩、股价上都表现亮眼的国巨,就成功透过并购来扩大市占率。更让人期待的,则是在太阳能产业的三合一并购:新日光与昱晶、升阳光决定重组成新公司联合再生能源。这些案例都代表,台湾的企业已经越来越认识,也更加愿意使用并购来提升竞争力。
接下来,游明德认为,台湾的企业领导人,应该用更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并购以及私募基金。「老实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台湾社会都把私募基金给污名化了,」游明德认为,任何经营决策绝对都有其风险跟利益,不管最终要走哪条路,第一步绝对都是先认识它。「例如企业并购,如果自己经营的企业遇到问题,经营不下去了,你是否愿意引入外部资金,先阶段性地退场,还是要不顾一切地继续拼?」
他建议,台湾从执政当局到产业界,都应该重新思考私募基金的角色。「这个工具在台湾我们把它叫做秃鹰,印象非常不好,可是日本政府却愿意把它用来改造自己摇摇欲坠的企业,这种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游明德说。
参考数据:
- 2018台湾产业并购与转型论坛,台湾并购与私募股权协会,2018/05/23
作者: |
蒋士棋 |
现任: |
北美智权报资深编辑 |
学历: |
(台湾)政治大学企管系 |
经历: |
天下杂志记者
今周刊记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