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12月25日为止,台湾地区「智慧局」网站上数据显示,三年内有代理专利申请案之代理人共587人,分别是专利代理人314人、专利师184人、以及律师89人;中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共436名台湾考生已先后通过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获得专利代理执业资格证书。
每个人对以上的一串数字,都应该有不同的解读,笔者比较想知道的是台湾专利相关的主管单位对这些数字的看法。虽然两者的基础不太一样:前者是已经在专利代理行业执业的人数,而后者则只是取得专利代理执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但仍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数据。
2018年,两岸专利论坛刚满10周年;无巧不成书,台湾专利师法、台湾专利师考试及台湾专利师公会也是今年踏入10周年[1]。也许不是巧合,而是经过刻意安排的:从台湾专利师法通过及生效、到第一届两岸专利论坛的展开,在在显示了当年台湾专利主管单位在专利环境、专利制度上改革开放的决心。虽然早在1988年就有正式的专利代理人考试制度,但真正立志要迎头赶上国际,大干一番之时,应该是2008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后的事,算起来迄今也是10年。结算下来,两岸专利行业在10年间交出了什么样的成绩单?两岸的专利环境产生了什么变化?因为基础不一样,也很难比较,只能各自表述。
台湾专利师公会副秘书长暨台湾科技专利商标事务所资深合伙人陈启桐
今年两岸专利论坛第四场的会议主题为「智能时代下专利代理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分别邀请到两岸专利行业的资深从业人员就此议题分享,由台湾专利师公会副秘书长暨台湾科技专利商标事务所资深合伙人陈启桐打头阵,率先分享了这边厢的情况。不过,虽然大会将重点放在「智能时代」,但两位讲者对「智能时代」倒是着墨不多。
由于现场一些对岸来宾对台湾专利代理情况了解不多,因此在进入挑战与机会之前,陈启桐先详细介绍了台湾专利代理行业的发展现况。
一路走来,在专利行业打拚超过15年,陈启桐引用了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的两句话来表达他的感受:「 专利行业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急着想进去,城内的人拚命想逃出来」,虽然描述的目标不一样,但感受是一致的。他说很多人在专利行业中打拚了一阵子之后,会产生是不是该跳出去的想法;但却有不少人在外面看进来觉得还不错,心想是不是可以进来闯一闯。他很庆幸在经过这么多年后,自己还是城里的一份子。他认为专利行业从业人员就好像守城人,守住这个专利的城堡,守候一个梦想,当中有机遇、也有挑战。
台湾专利代理行业现况
目前在台湾地区可从事专利代理业务者有3类,包括:专利师、专利代理人及律师。
众所周知,专利师是2008年专利师法实行后才有的职业,而专利代理人则是专利师法实施前的产品,以专利代理人条例来规范。所以陈启桐认为专利师其实是一个很新的职业:「今年专利师公会刚欢度10周年,也是第一个10周年,而台湾地区内政部也把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订为专利师节」。
陈启桐表示,专利师与专利代理人于2008年就好像接棒一样,而律师则是不管在什么时代,根据律师法都可以从事专利代理业务。不过,笔者认为「接棒说」好像不太恰当,因为专利代理人其实并没有把捧子交出来,在2008年之后,专利代理人还是一样可以从事专利代理行业。
究竟目前台湾有多少人从事专利代理工作?截至2018年12月25日为止,从台湾地区智慧局网站可见: 近三年内有代理专利申请案之代理人共587人,分别是专利代理人314人、专利师184人、以及律师89人。有不少专利代理业者具有不只一个身份,如果同为专利代理人及专利师,可以选择以那一个身份去执行专利代理的职业,但由于只能选择单一身份,因此统计出来的人数也不会有重迭之虞。
三大挑战
陈启桐指出,在专利代理服务行业中,申请案占的比例最高,但这也是最大的挑战,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台湾专利申请案量下降很多。从图1可见,从2008年至2009年新申请案量是明显下降的,陈启桐认为此一时期的申请量下降可以解释为2008年雷曼兄弟引起金融海啸,影响公司申请专利的意愿。虽然之后有回温,到2012年达到高峰,有85,000多件,比金融风暴前更高,但有点迥光反照的味道,整体专利申请量在最近几年还是持续下降。另外,图2显示诉愿及行政诉讼的案子数量也是呈下降趋势。
图1. 台湾地区最近10年各类专利案件件数统计表
图片来源:《智能时代下台湾专利代理行业的机遇与挑战》,陈启桐简报数据
图2. 台湾地区近年专利诉愿案件数量统计表
图片来源:《智能时代下台湾专利代理行业的机遇与挑战》,陈启桐简报数据
在申请案量下降之余,另一个对应的挑战就是专利代理人数量屡创新高。这是一种供需的概念,如果案量减少但服务人数增加,市场很容易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不过,陈启桐认为专利代理人数量增加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人多好办事;像是越多人参与专利师公会可以让专利师发挥更多、体制更建全,「现在有很多事还没有去做是因为没有那么多人力去做,所以我是很乐观的去看专利师人数增加的议题」。
图3. 历年通过台湾专利师考试之人数
图片来源:《智能时代下台湾专利代理行业的机遇与挑战》,陈启桐简报数据
除了前两项挑战外,技能的提升是两岸专利从业人员都必须面临的挑战。陈启桐指出在现今专利已不只是技术和法律,还要强调其商业价值。他说专利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目前台湾的专利代理很多都是在做养兵千日的工作,但很少人会在用兵一时着墨,亦即创造价值这一块。陈启桐认为这也算是一种挑战:「因为既然商业价值很重要,专利代理便应该把眼光看远一点,着眼在专利能创造的价值,而不是把业务局限在和申请有关的专业。所以专利代理要面对的挑战不仅在法律及技术,包括语言、商业等,都是未来专利从业人员必须要理解的」。
三大机遇
归纳起台湾专利代理行业的机遇,陈启桐指出其中有一大机遇是台湾地区的产业创新条例第 12 条及13条带来的。
台湾地区产业创新条例第 12 条
为促进创新或研究发展成果之流通及运用,各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及所属国营事业补助、委托、出资进行创新或研究发展时,应要求执行单位规划创新或研究发展成果营运策略、落实智慧财产布局分析、确保智慧财产质量与完备该成果之保护及评估流通运用作法。
前项智慧财产于流通运用时,应由依法具有无形资产评价资格或依第十三条登录之机构或人员进行评价并登录评价数据于中央主管机关指定之信息服务系统。
台湾地区产业创新条例第 13 条
为协助呈现产业创新之无形资产价值,中央主管机关应邀集相关机关办理下列事项:
一、订定及落实评价基准。
二、建立及管理评价数据库。
三、培训评价人员、建立评价人员与机构之登录及管理机制。
四、推动无形资产投融资、证券化交易、保险、完工保证及其他事项。 |
从以上产业创新条例第 12 条及产业创新条例第 13 条划有底线的部分可以看出来,是替专利代理从业人员于专利申请以外开辟了一条路。虽然过往这些机会都是会计师在努力争取的,但就无形资产而言,陈启桐认为专利师才是专家,所以他鼓励及呼吁专利师将来要能够成为无形资产评价人员,必须具备此能力才能抓住机会,把专利价值创造出来。
另外一个机遇则是与创新有关。第一种是事务所本身服务的创新,简单来说就是事务所必须要随时注意客户需求的改变,来调整本身所提供的服务。如果有一些服务客户认为是过度的,事务所甚至要有破坏性创新的思维,将既有服务形态彻底改革。而另外一种创新就是与市场有关的新兴市场破坏,像是AI、区块链盛行之后,新兴的(专利申请)市场也陆续浮现。
最后一种机遇就是LegalTech的部分。陈启桐认为科技将改变专利代理行业的工作方式,包括专利检索、专利申请、专利分析、专利价值评估、专利侵权分析、以及专利无效分析……等等,都将会有新的面目,往后再藉由人机协作,迎向 「AI+」的年代。
中国专利代理行业现况
接下来在对岸专利代理行业的部分,由全国中华专利代理人协会常务理事刘芳来分享。
全国中华专利代理人协会常务理事刘芳
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之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底,已有42,569人取得中国专利代理人资格,执业专利代理人达到18,468人,专利代理机构达到2,126家。另一方面,历年通过中国专利代理人考试资格的人数也是不断攀升,就2017年为例,通过考试人数竟高达5,094人。
表1. 历年通过中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之人数
年份 |
报名人数 |
实际参加考试人数 |
通过人数 |
通过率 |
1988 |
1927 |
1536 |
281 |
18.29% |
2000 |
1924 |
1440 |
372 |
25.83% |
2002 |
4450 |
3223 |
435 |
13.497 |
2004 |
7804 |
4947 |
530 |
10.71% |
2006 |
8594 |
5671 |
712 |
12.71% |
2007 |
8326 |
5083 |
610 |
12% |
2008 |
8766 |
5492 |
692 |
12.6% |
2009 |
11805 |
6912 |
924 |
13.37% |
2010 |
11851 |
7034 |
1368 |
19.45% |
2011 |
13854 |
10212 |
1493 |
14.62% |
2012 |
16780 |
11520 |
2966 |
25.74% |
2013 |
23226 |
14734 |
3812 |
25.87% |
2014 |
29364 |
18212 |
4,777 |
26.22% |
2015 |
N/A |
N/A |
N/A |
N/A |
2016 |
N/A |
N/A |
N/A |
N/A |
2017 |
32722 |
N/A |
5,094 |
22.43% |
制表:李淑莲,各大专利相关网站
也许因为市场比较大,中国大陆专利代理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也比台湾来得多,刘芳分享了4大机遇及4大挑战。
四大机遇
(一) 市场广阔,业务量大,品种丰富
大陆市场广阔这一点相信不难理解,刘芳在分享的时候就开玩笑说,大陆案件的数量都是台湾案量再加2个零,就是100倍的概念。除了是因为中央政策支持外,刘芳认为以下2点也是让大陆专利案量持续上升的原因。
(1) 智能时代创新能力旺盛:在技术应用广泛及技术迭替快速的时代,不管是为了因应市场现在或是未来需求,研发创新的力道比过往更强劲,推陈出新的技术相对的需要专利保护。
(2) 创新主体意识与需求提高:如上所述,厂商对新技术的保护意识强,相对的专业要求高,因此多委托专业的专利代理从业人员处理。
(二)技术依赖,复合能力,渗透依赖
中国大陆除了专利申请量持续上升外,也由于产品的技术门坎提高,因此对专业的依赖度也随之增加。对专利代理业者而言,刘芳指出由于人才需求孔急,特别是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价值提升,因此对有能力的对应人才来说,是很大的机遇。
此外,由于企业走出去的需求大,带动PCT案量大增;另一方面,海外进来中国的申请案业务量也很大,因此刘芳认为具有外语能力的专利代理从业人员会有相对好的机会。
图4是刘芳抓了一些大陆专利代理大所代理的案件量所作出来的统计图,由于只是用来观察趋势,因此数字也只是一个大概。从图4可见,有些大所每年代理的案件量有上千以上,甚至是5000件以上的都有,难怪刘芳说加不完的班已成为了许多大陆事务所的日常。
图4. 部分机构三种业务2017年代理量统计
图片来源:《智能时代下大陆专利代理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刘芳简报数据
(三)数据利用,信息对等,服务拓展
在企业专利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企业内部的专利人才已不敷应用,因此,也让专利代理有机会提供更多元的服务品项,包括数据服务,信息调查、趋势预判、技术挖掘、咨询服务,布局设计、以及交易谈判……等等。
(四)工具升级,自动智能,流程优化
主要指质量监控与提供,包括提供数据挖掘公共服务,供内部管理及外部评价应用。
四大挑战
其实挑战是随着机遇而来的,因应以上提到的市场快速成长、技术领域扩大、国外需求增加、跨领域已成为趋势的情况,刘芳认为在智能时代下的专利代理行业主要有4大挑战,包括:(1)知识更新,门坎升高且更新快速、(2) 规则探究,保护需求与难点冲突、(3)机构建设,人才培养与市场竞争、以及(4) 竞争变化,机构管理与成本控制。
就第一点知识更新,门坎升高且更新快速为例,刘芳就举了AI的例子,指出像现在企业都在发展AI,不管技术或是申请的专利都是和AI有关,因此专利代理从业人员在这方面或多或少都要学一点、懂一点,不然很容易会被淘汰。
对事务所而言,第3点人才培养与市场竞争是很大的挑战。在案量很大但人才短缺的情况下,人才培养成为当务之急,但刘芳说:「一个专利人才培养下来要好几年,但却不容易留住」,看来这应该是两岸专利事务所老板共同的痛。
备注:
- 台湾专利师法、台湾专利师考试及台湾专利师公会这三者是结构性的产物,先有专利师法,才能有专利师考试及专利师公会,因此是共生共存,也一起满10周年。
好消息~北美智权报有微信公众号了!
《北美智权报》内容涵盖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新闻、重要的侵权诉讼案例分析、法规解析,以及产业与技术新知等等。
立即关注北美智权微信公众号→ NAIP_IPServices
~欢迎读者分享与转发~ |
|
|
作者: |
李淑莲 |
现任: |
北美智权报主编 |
学历: |
(台湾)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 |
经历: |
半导体科技杂志(SST-Taiwan)总编辑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总编辑
日本电波新闻 (Dempa Shinbun) 驻海外记者
日经亚洲电子杂志 (台湾版) 编辑 |
|
|
|